《世界距離民主只有五天》一書,學生觀點的許瞳評:「只有不耍流氓的演員,才能掌握前往理想國的劇本。」社會觀點的何明修則說:「過去的台灣民主運動者是如此,今日的香港勇武派亦是如此,有一天寇延丁的 …
喜歡讀書
-
-
寫到這裡,讀者應該發現了,這是一篇無法被精確量化的書評。如果可以,容我說,這是一篇瑕疵書評。《瑕疵人型》的完美創傷畢竟是出自對於從未存在者的忠誠,但演化早已經是一種背叛。 「所有關於我的一切 …
-
這一本小說透過蕉王吳振瑞的傳奇一生,迂迴側寫台灣人在日本殖民地與戰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迥異命運,以及台灣人難解的日本情結。 小說家李旺台出道甚晚,退休之後才踏入文壇,不過卻接連交出深具份量的歷 …
-
《尖叫連線》在緊湊的劇情裡看似混亂的意識流敘事,實際上則是在劇情與角色定位一次又一次的翻轉過程中,一步步解開謎團──那些關於角色、關於計畫、關於國家、關於世界,關於一切的最終解答,答案也許不 …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有敘事醫學某部分的精神在。作者就像扮演去居訪的訪查員,在這個現場,案主是滌,主要照護者是母,作者試著去釐清各線路的關係,導出一個畫面。因此〈滌〉寫滌的部分僅四、五成,更多 …
-
《南十字星》一書,歷史觀點切入的陳柏棕評:「難能可貴的是,本書雖屬文學創作,內容卻非憑空杜撰,更有別於坊間多數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僅擷取既有素材的作法。」編劇觀點的魏于嘉則說:「極簡的舞台最善 …
-
《紅髮女子》表露的憂傷,是個人如黑字,被層層夾疊於名為「歷史」的厚重書頁中,被遺忘或記憶之前的不確定性──基於未來的不可知,與小說中不停回溯古老文本據以暗示「歷史衝突的重複結構」這個對立結構 …
-
《 武漢封城日記 》詹順貴從人權觀點切入,認為封城防疫,凸顯許多問題,也封不住所有聲音;羅時成則從公衛觀點探討,人類應該好好省思維持地球生態的平衡,否則將被未知的新興病毒不斷的肆虐。 封城防 …
-
李筱涵書寫成長過程某個部分近似班雅明無法返回的柏林,卻不若班雅明的決絕不自由毋寧死,她寧可失去做為孩子的想像和自由,即便那樣的童年只有一次,永遠失去也無法挽回的喟嘆不斷出現在《 貓蕨漫生掌紋 …
-
《誰是葛里歐》的前五分之四,可說是這些台灣女性的群像劇,出身花東地區的女性、年輕的女性、探索情慾的已婚女子、掙扎於不知道死去丈夫是否性侵女兒的老婦,她們各自在漫長的生活中茫然若失,尋覓答案又 …
-
閱讀 楊双子 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