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 小白:寫作是一種迷幻劑

小白:寫作是一種迷幻劑

by 柳雨青
安比/攝影

身為上海當代中青年作家的一員,小白一直對上海這座城市有著迷一般的興趣,他的小說幾乎都以上海為背景,尤其是 3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的上海。這固然來自於他作為上海人的熟悉感,不過,在他眼裡,這座都市最迷人的地方,其實是它作為一個「移民城市」的屬性。

30 年代初期與 90 年代初恰恰是這個城市最急遽擴張的時期。小白對此有切身體會,身處於歷史縫隙中,他真切感受到整個城市的空間與人口發生的劇變。他回憶 80 年代初,還是少年的他在國泰電影院看電影,住在老上海的石庫門房子,都是 30 年代的建築,彼時在家裡就能聽到隔壁家談話的聲音,這種人與人之間親密的空間距離,在 90 年代初好像忽然被拉大了,整個城市的空間瞬間展開,大量的外地年輕人乘著上海城市化的腳步來到這裡,尋找生存和工作的機會,在這座城市裡沈浮。

因此,上海從來就不乏奇情錯綜的都市奇譚,而這些傳奇反過來又塑造了上海這個城市的底色。這些都令小白感到著迷。他企圖藉由小說書寫,去尋找這個城市的基因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小白出版的三部小說,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尤其表現出對偵探小說的偏好。

不過小白卻自言,其實並不特別偏愛偵探小說,「應該這樣說,我寫小說,關注的是事件(event),在我看來,事件才是小說的核心,也是寫小說最迷人的部分」 。

小說並不僅僅是事件的敘述而已,小白引用了布朗肖在《未來之書》中對敘事的理解——「敘事之奧秘在於它不是對事件的講述,而是事件本身。它是向面向事件的一次出發,憑借某種敘事魔法,向世界發出召喚,實現其自身,讓事件真正降臨」。

在他看來,小說家應當有這樣的野心,並非簡單地對事件進行的虛構和敘述,而是事件的創造者,是恐怖分子、混亂的製造者、 佈局縝密的陰謀家,他必須有能力打破虛構與真實的界限。

談到「事件」,小白說起一個對他的寫作最具有隱喻性的事件。幾年前,他在倫敦和朋友在喝咖啡,聊起倫敦街頭特別具有戲劇性,這時,他收到朋友發來的一條信息:「倫敦剛剛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那個下午,他的手機上,不斷更新著恐怖襲擊的消息,但窗外的世界卻十分平靜,「這讓人感到這起事件並沒有真正發生,而是存在於一個敘事網絡中」。直到當天傍晚,他看到直升飛機在倫敦上空盤旋,全副武裝的警察出現在道路上,行色匆匆,他才感到這個事件彷彿那一刻,突然降臨。

這起事件引發他對虛構與真實世界的思索——「究竟誰才算得上這些警車的真正召喚者呢?當肇事者在遊客雲集的威斯敏斯特橋上突然踩下油門,讓汽車衝向人群時,這起事件算不算真正開始了?如果沒有手機屏幕上那些『敘事』,如果沒有特蕾莎梅對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的定義,如果沒有那些隨時更新的故事細節和渲染、以及不斷抬高得損害統計,這場街頭暴力還算不算得上恐怖襲擊事件?又或者,有沒有另外一種敘事可能性,將此類恐怖襲擊事件從頭撤銷,讓它似乎從未發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的小說《封鎖》與《租界》恰恰可以視為小說敘事的隱喻——小說中的「敘述」召喚了事件的發生,換言之,故事中的恐怖分子恰恰對應著小說家的角色,他們精心謀劃情節,觸發聯想,並最終使得敘事與事件同時發生。

30 年代初期與 90 年代初恰恰是這個城市最急遽擴張的時期,安比/攝影

 

 

為了完成「事件」,小白坦言「文體」才是他寫作中最關注的問題,「在寫作長篇歷史小說《租界》時,我花費了最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文體實驗上。」《租界》敘述是 30 年代在上海法租界發生的一系列暗殺事件,小白在完成這部小說時,企圖把它營造成一種「這就是 30 年代的作者所寫的故事」,而且試圖讓它既像當時左翼作家所寫的作品,又像施蟄存張愛玲等新感覺派作家所寫的都市小說。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他在小說中使用了大量的時間標記,讓敘事收縮。

然而,他逐漸意識到一個難以避免的文本矛盾,即他一方面想在小說中呈現他在各種資料中所獲得的上海 30 年代的經驗,另一方面又希望將視角收縮集中在一個人物身上,而這個人物卻注定無法擁有他在現代所獲得知識。 經歷漫長的文體實驗,他找到了「自由間接文體」,這種自由移動的敘事視角,能夠最好地處理文本中複雜的結構和衝突。

所謂的自由間接文體,指的就是文本視角游移在作者、和人物角色之間。看似難以理解,但在現代小說中其實很常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是這種文體的經典文本,這部小說中的大量話語和觀點,充滿流動的不確定性,既像作者本人的聲音,同時又像包法利夫人的聲音,敘事視角處於在寫作者與小說人物之間游移的狀態,「這種文體雖然在語法上存在問題,但卻是處理複雜敘事與多元視角的最好的方式。」

 ◆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第395期。

租界

作者: 小白
出版社:聯經
書籍介紹:

1931年的上海租界,是革命、愛情、金錢、冒險並存的迷人時代。攝影師小薛是中法混血兒,為租界的各種小報提供新聞照片。而特蕾莎是他的白俄情人,表面上的珠寶商,暗地裡倒賣軍火。在從香港回到上海的寶來加號郵輪上,小薛偶遇群力社革命女青年冷小曼,為隨後接踵而來的刺殺、追捕、計中計埋下了意想不到的契機。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各種政治勢力的博弈、經濟利益的爭奪。
亂世背景,誤入紅塵的男女英雄,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不是因為他們有謀略,而是由於偶然。驚心動魄、環環相扣,一半出自於算計,一半卻是被命運推動。一場又一場的驚天大劫案,虛實難辨,小人物之間不經意的一舉一動,輾轉擴大成影響整個大事件進程的蝴蝶效應……

柳雨青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臺灣大學中文所,作品散見兩岸副刊雜誌。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