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 東野圭吾10X10|10調查:東野圭吾創作宇宙的生成

東野圭吾10X10|10調查:東野圭吾創作宇宙的生成

by 陳國偉

身為當今日本出版市場最耀眼的暢銷作家之一,也是在台灣讀者中最廣為人知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確是日本推理文壇最無法忽略的名字。他不僅以追求正統解謎形式的「本格」之作,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創下前所未有的紀錄,更靠著「伽利略」、「加賀恭一郎」等系列的影像化作品,成功成為當前日本推理界最具票房保證的作家。為何他的作品能屢創佳績?究竟在他長達卅三年的創作生涯中,如何持續推陳出新?就讓我們透過以下這些取徑,進入東野圭吾創作宇宙生成的現場,一窺他小說世界的多元魅力。

1、本格

在日文中具有「正統」意涵的「本格」,呼應著自西方由愛倫坡、柯南道爾奠定下來的傳統,講求的是推理小說從謎團的設定到解明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嚴謹的科學理性邏輯推理,因此連帶著也衍生出包括智慧過人的偵探、犯人擘畫後的詭計(密室、暴風雨山莊、不在場證明、時刻表詭計)等相關敘事零件。而東野圭吾從他的出道作《放學後》開始,便是以「密室詭計」為核心的本格推理為起點,到後來他最知名的兩個系列:以物理學家湯川學為偵探的「伽利略」系列,以及刑警加賀恭一郎為主角的「加賀恭一郎」系列,也都是從「本格」出發的作品,可以看出本格對東野圭吾的重要性。

2、運動

有別於其他日本推理作家,運動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份量。從出道作《放學後》(1985)中以西洋弓箭社為題材,到《魔球》(1988)中的棒球,《美麗的凶器》(1992)中的體操與女子七項全能,再到《單戀》(2001)中的美式橄欖球,都可見東野對運動題材觸及之廣。然而在這之中,有兩種是他最為鍾情的,其一是極具日本代表性的「劍道」:早在《畢業》(1986)中他就以此為元素,爾後他更為自己最重要的偵探之一的加賀恭一郎,配備了曾獲得全日本劍道錦標賽優勝的背景,而這也成為最終在《當祈禱落幕時》揭開加賀恭一郎身世的關鍵。在劍道之外,東野最常寫入小說的,便是滑雪相關的運動,雖然出道初期的《鳥人計畫》(1989)就以跳台滑雪為題,但近年由於滑雪成為他每年的重要休閒活動,因此從《劫持白銀》(2010)開始,一連串的包括《疾風迴旋曲》(2013)、《戀愛纜車》(2016)與《雪煙追逐》(2016)等相關作品,在在反映出東野對於滑雪的喜愛。

3、直木獎

東野圭吾的得獎運其實不算好,他第三次入圍江戶川亂步獎才終於獲獎,此後十多年則是多次入圍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的長、短篇不同部門,直到一九九九年才以《秘密》獲獎。然而真正影響他創作的分水嶺,應該還是要屬他有意識地往直木獎的路線靠攏。由於直木獎是針對優秀的大眾小說給獎,對於講究邏輯解謎卻可能犧牲掉故事性的本格推理來說,其實相當不討好。因此從九○年代初期的《宿命》開始,東野便開始重新思考推理小說的敘事秩序,試圖轉向故事優先於謎團的寫作模式,並且從《秘密》開始,幾乎以每年一本的頻率:《白夜行》、《單戀》、《》、《幻夜》入圍直木獎(1999-2004),最終在第六度入圍的二○○六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獎。雖然這些入圍作仍然具備犯罪、解謎的要素,然而這些作品大多難以被歸類為本格推理,反而是透過故事性營造出引人入勝的開場或謎團,最終提供一個合理的真相或結局。但也因為在這個歷程中,東野針對如何把故事說好進行了深度的鍛鍊,後來才能寫出像《解憂雜貨店》這類與推理無涉,完全以故事與情感取勝的人情之作。

4、搞笑、後設與秩序解放

雖然說直木獎路線作為目標相當明確,但具體來說如何在推理類型與故事的需求中找到突破口,那就成為東野圭吾九○年代主要的課題,而在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六年間啟動的「天下一大五郎」與「○笑小說」系列,可說正是這一連串思考與書寫實驗的產物。在前者的《名偵探的守則》、《名偵探的枷鎖》諸作中,東野建構出一個近乎荒謬的喜劇世界,以後設的手法,對本格推理中那些具典律性的敘事零件與配置:密室、不在場證明、死前留言、時刻表詭計、附會殺人等,予以顛覆與裂解,對類型的敘事秩序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而同時期出版的「○笑」系列《怪笑小說》、《毒笑小說》,則是溢出推理之外的創作嘗試,透過對科幻、奇幻、恐怖、荒島冒險等大眾類型的融合,以及逆寫綁架、目擊者、物證、警察程序等題材,東野以這種他相當自豪的「搞笑小說」形式,重新打碎我們對世界的正常認知以及理性邏輯,將一切的敘事常態與秩序予以解放,展現出他對於「小說」這門技藝的嶄新體悟。

5、人間本格

在經歷了解散推理敘事秩序、重新置放故事在小說中的位置的粹煉後,東野圭吾發展出屬於他自身獨特的「人間本格」書寫,也就是將「人」視為謎團的核心與整體,探問的是人最終將以怎樣的方式在現實中存在。就像是在《白夜行》中,讀者很清楚地知道兩個幼年時即遭遇死亡事件的關鍵角色存在著特殊關係,甚至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身邊仍是出現著層出不窮的犯罪;因此故事到後來,重點已經不是在誰才是真正的犯罪者,而是到底當年隱藏著怎樣的真相,驅動著他們背離著過去一路逃亡,最終走入這樣的生命情境。又像是《信》這樣以犯罪者家屬為主角的故事,在最開始唯一的犯罪就已經被解明,犯罪者伏法入獄,但故事卻從此時才開始。因此在《信》中,真正的謎團已非人是如何死的?反而是犯罪者的遺族能怎麼活下去?因此謎底將會導向人的本質與存在意義的思考,而這便是東野圭吾所開發出來的「人間本格」特殊路線。

6、家庭劇場

直木賞的影響可以說貫串著東野圭吾中期到近期的創作概念,非常巧合地,自得獎後,他筆下的兩大偵探系列不約而同地都轉向討論家庭與婚姻,回應日本當代的社會:先是二○○六年出版的加賀恭一郎系列第七作《紅色手指》,整個故事圍繞著一對意圖隱瞞犯罪真相的父母;而在二○○八年出版的湯川學系列第二部長篇《聖女的救贖》中,則是進一步探討了婚姻的本質,怎樣才是理想的夫妻生活?甚至是理想的「家庭」?甚至到了二○一一年的《真夏方程式》中,湯川學直接介入了一個埋藏在家庭成員間無可告人的謎團。真相大白不見得是當事人真正想要追求的解脫,救贖反而可能要透過極端的犯罪才能夠獲得。在這些故事中,透過「家庭劇場」這個犯罪舞台,東野圭吾試圖辯證罪與罰的真諦。

7、重寫日本犯罪地理

川本三郎在《推理與東京》中曾指出,以東京為犯罪地景的推理小說,通常是新宿、銀座這類熱鬧之地,然而加賀恭一郎系列從第八作《新參者》開始,卻少見地將故事設定在極其生活化的人形町至日本橋這一帶。搭配著《新參者》及其後《麒麟之翼》、《當祈禱落幕時》的影像化效應,東野圭吾成功地轉化了日常感甚強的人形町,重寫了東京的犯罪地理秩序,更連帶字使得以人形町為核心,放射出去相鄰的水天宮、日本橋、明治座等據點,成為了時興的觀光地,可以說是東野圭吾對於「東京中的地方」意外的振興效應。

8、悪女的系譜

男性推理作家筆下的女性,總擺脫不了既定的刻板形象,但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卻存在著一批具有強烈主體意識,依照著自己的需求行動的女性,即便干犯社會規範、被目為「惡女」也在所不惜。《白夜行》中的唐澤雪穗,正好是這樣的代表,但東野曾在受訪時表示,雪穗秉持的自己的生存之道前行,是他理想中的女性。因此無論是《幻夜》中的新海美冬、《聖女的救贖》中的真柴綾音,甚至是《拉普拉斯的魔女》裡的羽原円華,都可以看作是在此「惡女」形象延長線上的各種輪迴轉世,但不僅如此,東野在作品中還試圖進行「惡女╱聖女╱魔女」的三重結構辯證,發展出屬於他小說世界獨一無二的「惡女系譜」。

9、清張的兒子

日本《東京人》雜誌曾經在「松本清張的東京」特集中,列舉出繼承清張DNA的推理作家,其中在清張所開拓的「深層心理.過去」這個面向上,東野圭吾的《白夜行》被認為是代表。的確,無論是前述的「重寫日本犯罪地理」或是「惡女的系譜」,都其實是松本清張對日本推理的重要貢獻,但真正可以看出東野對清張的繼承,還是要屬加賀恭一郎的完結作《當祈禱落幕時》(2013),川本三郎與岡崎武志在書評中,都點出了其與松本清張的緊密連結,尤其是在必須「拋棄真實的過去才能迎來的光明未來」這個命題以及對日本核能問題的批判上,東野賦予了深度的社會性演繹。因此一如林真理子曾經給予宮部美幸「松本清張的女兒」(一說是「女清張」)的高度評價,東野圭吾可以被讚譽為「松本清張的兒子」。

10、未來的犯罪

東野圭吾的作品不僅回首過去,也眺望未來。長期以來,東野都相當擅長運用他的理工背景,將關於未來的科學發想為小說題材。因此早在一九八九年的《布鲁特斯的心臟》中,他就嘗試挑戰機器人的議題,而在《變身》(1991)與《分身》(1993)中,他更大膽地觸及了大腦移植與基因工程的題材。甚至在《異變13秒》(2009)及《白金數據》(2010)中,他都以架空或近未來的世界為舞台,分別描述了關於黑洞能量對於世界所造成的異變,以及當DNA的數據已經全面被國家掌控時,人類將如何面對這樣的未來。這些作品雖然遊走於科幻小說與推理小說之間,但無論是以本格推理為出發點,還是關於未來世界的冒險物語,都強烈展現出東野圭吾在創作上求新求變的意圖,以及他充分掌握說故事的多元技巧後,驚人的小說創造視野。

達志影像/圖片提供

東野圭吾

出生:1958年2月4日生於大阪市生野區
啟蒙:松本清張、小峰元、長井彬
出道作:1985年以《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放學後》也是第一本引入台灣的小說(1991,林白出版社)。
風格:《放學後》為校園青春推理小說,其後作品以社會寫實風格為主,並加入理工背景的科學知識。
代表作:
加賀恭一郎系列:《紅色手指》、《新參者》、《當祈禱落幕時》
伽利略系列:《偵探伽利略》、《嫌疑犯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
非系列名作:《祕密》、《白夜行》、《流星之絆》、《解憂雜貨店》
喜好:
每年冬季都會去滑雪。更於2018年4月舉辦「Snowboard Masters」滑雪競賽,自掏腰包提供優渥獎金。

◆ 本文原刊載於《聯合文學》雜誌第408期。


陳國偉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主持人,研究領域為台灣現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曾獲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專書出版獎助、國立編譯館學術論著出版獎助、賴和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獎。著有學術專書《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聯合文學)、《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國立台灣文學館)等,並為東野圭吾中譯作品撰寫過十數篇導讀與解說。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