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停駐空中那一瞬間——專訪東京奧運體操少女丁華恬

【當月精選】停駐空中那一瞬間——專訪東京奧運體操少女丁華恬

by 陳平浩
設計|安比

十七歲的少女丁華恬,此刻正在體操館內翻滾蹦跳、反覆練習,準備代表台灣前往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台灣觀眾也許多從林育賢導演的紀錄片《翻滾吧!男孩》(2005)開始認識體操,直到翻滾男孩之一李智凱近年在國際體操場上連連獲獎。丁華恬則是五十年來首度獲得奧運門票的女子體操選手──少女鵲起,許多人視她為體操奇才。

從夏令營開始的腦內體操

她的父親高中時曾經參加體操社團,但運動器材陽春(只有一張彈簧床),無以滾進選手之路;婚後成家,偶然發現鄰近三重體操館的兒童體操夏令營,立刻帶四個孩子去報名。

「一開始只是來玩而已,」她說。「那時愛在空曠體育館裡跑、愛在彈簧墊上翻滾蹦跳」,因為「學校操場上無法玩這些更危險的遊戲。」──她的血液裡湧動著冒險因子。她也著迷於「停駐於空中那一瞬刻」的感受。然而,此一「定格」並不源於「被拋狀態」,而是來自「操控自己的身體姿態」,自己拋擲自己,頂點凝定,再把自己全部收束回來,沉穩落地。

體操員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向世界施作的對象。相較於以體力、耐力、爆發力為核心的運動項目,體操的「技術性」與「藝術性」乃是軸心。好奇她反覆練習的過程裡在想什麼?她說,「腦海裡不曾放空、幾乎沒有空白的時刻,必須一直思考。」她的腦內小體操館不斷運轉,「體操其實是很燒腦的」,甚至,練習結束的返家路上,一邊踩單車一邊回想今日練習細節。她有一冊小筆記本,以「火柴人」塗鴉圖示繼續紙上練習。

體操不只需要技術,還需要膽量,每次動作都需要投注勇氣──這遙遙呼應了她初入體操館時已然顯露的冒險性格。

一路翻來丁丁跳

打從五歲在兒童體操夏令營裡接觸體操,迄今已然十二年。這樣的投注,本身即是一趟冒險。

如果只看來時路的兩端,必然感到不可思議;但丁華恬說,若回望一路翻來的歷程,清晰可見一圈圈的疊加累積、一哩哩的魚貫連續。這條路上的關鍵點(若少了它,此時可能不會離奧運那麼近,甚至恐怕已岔開路徑往他方去),乃是更換教練時遇上了蔡恆政──蔡教練門下原本不收女性運動員,她是第一位女弟子。她說,除了訓練得法與照顧有加,蔡教練 「很會稱讚」,比如,當她完成一次完美動作,他會在一旁高聲吆喝「呦,妳天才喔。」──教練海派的肯定,給予她充分的自信。

雖然平日一邊觀看錄影、一邊回頭修正自己的身體動作,而初見自己出現在電視螢幕上感到新奇,但開始在街上被路人投以對公眾人物好奇的目光,她仍不時感覺害羞。令她聲名大噪的「丁丁跳」,其實只是一次偶然嘗試的動作,但卻意外被國際體操總會納入標準動作之一,名留體操史。原以為從此之後她將不得不在每次體操裡展示以她命名的「丁丁跳」,但她說,與「丁丁跳」列為同一組的另一動作,她做得更好;在二擇一的規定下,她往往選擇另一表現更優的動作,因此,她反而得以倖免淪為「目光底下的表演者」──「丁丁跳」沒有掩蓋「體操員丁華恬」。她是真正的運動員。

以翻滾來逼近真實

台灣人比較熟悉蘇聯、東歐、中國等共產國家的體操員──傾國家之力、自幼培訓運動員,好在冷戰時代的奧運競技場上打敗西方國家;體操選手的身體,乃由國家主義打造、負載了集體主義的戰鬥意志。

除了「丁丁跳」已屬丁華恬的作者印記,她在體操之外也已顯露個體獨特性。休閒時光裡,她「追動漫」,從風靡少女的動畫《你的名字》到熱血少年漫畫《約定夢幻島》;她彈烏克麗麗,雖然體操館裡高分貝播放的是九○年代流行金曲;她喜歡塗鴉與寫作(她有寫日記的習慣),在奧運之後,她希望將來能出版一冊「圖文書」(令人期待);她嗜讀推理小說,尤其東野圭吾的作品──「推理小說不同於恐怖小說,」她沉吟,「我比較喜歡現實的、但平時看不見的社會層面。」也難怪她也鍾愛《追風箏的孩子》,這是遠方的現實裡發生的故事,不熟悉的真實。

這也許正是體操的隱喻:現實的、真實的身體,在反覆練習中、在翻滾蹬躍中,無限接近身體的極限。

文|陳平浩
影評人,一九八○年生。影評散見《放映週報》、《紀工報》、與《電影欣賞》等刊物。曾以筆名 PenPouch 於已停刊的《破報》發表書評。

攝影|YJ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