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有時候我們會想問,世界為何要如此殘忍?要折下弱葉去滋養能成為商品的切花,要人放棄家族世代照料的花田。林榮三小說首獎得主陳二源的第一本小說《最後的劍蘭》以花卉產銷班為舞台,收錄八部短篇小說對照八種切花,讓讀者看見其中的花朵、葉材、人們,都甘心樂意去犧牲。凝視著死亡與親人可能的未來,他們在關鍵時刻展現的不是憤怒,而是壯美的、扭曲的溫柔。
看到文學獎、鄉土文學、親情等標籤,讀者可能會誤以為這部小說充滿專業細節而不易閱讀,但從首篇〈心〉開始,你會發現這是部以劇情張力與精湛對白發力的作品。小說的核心意象於本篇展開——從萬丹高處凝視八十八快速道路,從高雄端延伸至屏東會有一段燈火的空白,一邊明,一段暗。什麼人在明處?誰又被遺留在闌珊處?「比較」是小說中不斷湧現的動能:傾盡家中資源栽培唸書的兄長,對比在家鄉種植花卉的弟弟;照顧中風父親的年輕少女,對比在都市中打拼的市儈哥哥,在這些高反差的關係與碰撞中,產生的轟鳴既殘忍又真實。
第二篇〈B級品〉獲林榮三小說首獎,從弟弟的視角描述一對兄弟因父親病倒,而開始共同照料家中的黃椰心葉田。從都市返鄉的哥哥跟著在家鄉耕田已久的弟弟學習農事,晚上再一起打電動。在這個故事中,誰才是市場上沒價值的B級?真相令人揪心。〈暗瞑的日頭〉則轉向哥哥仕賓的視角,描述弟弟考上公務員後,自己出於虧欠而選擇留在家鄉種菊花並照顧母親。為了讓菊花長高、延後開花時間,仕賓開啟夜間照明的某夜,與童年玩伴阿義在田埂間暢聊,這段對白詼諧中帶著悲傷,柔軟之中亦有剛強,完美呈現作家的功力。在〈夜來香〉,〈鏽病〉中焚燒花田的少女阿婷,經歷痛苦不堪後,再次登場,作家設計了一段甜美青澀的純樸戀曲,彷彿是想彌補阿婷,同時也向讀者交代,相信閱讀完的各位,也會跟裡面的米掛半仙一樣說出「很合!很合!」
《最後的劍蘭》是關於花農生命的小說,是關於那些被折下花朵的故事。陳二源以溫柔的文字,將光線照進切花的密林中。
撰文|左耀元
醫師小說家,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出版小說《夢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