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當期聯文編輯室報告 五月編輯室報告|年輕而前沿的理想性姿態

五月編輯室報告|年輕而前沿的理想性姿態

by 王聰威

文學獎旺季開始了,在Threads上也出現許多熱烈討論,有朋友把文學獎稱為某種成為作家的檢定機制,我覺得不無道理,當然每個人心中各有標準,依我主持的podcast「UNITAS RADIO」,必須要在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實體書,(自費不算)才能來上新人作家單元,可想而知,這樣的老派標準禁不起社群和電子書時代的質疑。

或許是出於鼓勵新進創作者,朋友有些理想性的說法,我的想法有點不同,覺得必須知道真正的現實是什麼,才會知道理想性的珍貴。例如:是的,是有個姑且稱為「文壇」的權力場域,由各種大小形制不同的組織和人員構成,以作家來說,無論出書、登上刊物、參加文學活動、成為評審或教師等等,都得經過不同審核或邀請,這裡面涉及了利益判斷、人脈、名氣、公私考量。要打進去「文壇」並不難,我想大部份的人提問的,是如何在這個權力場域裡廣受認可,若是這樣,光出版作品,甚至出版了很多作品也不一定能達成。

那麼理想性的部份是什麼呢?我自己確實是這場域裡的一份子,大約沒什麼資格鼓吹理想性的事,但如果我的人生還有什麼為了文學而願意努力的理由,我想還是在書寫與閱讀的過程裡,仍然會因為作品本身感到喜悅、嘆服、激動、被理解或對爛作品的極端憤怒,而非轉頭就無所謂地說:「啊算了,反正他是○○○。」這樣,我覺得自己還有一點點理想性。

抱歉,沒提到本次「嘻哈入門」專輯!我第一次聽台灣嘻哈是一九九四年的豬頭皮《豬頭皮的笑魁唸歌—我是神經病》錄音帶,當時熟悉到可以隨口清唱的程度。最近跟著同事的企劃聽陳嫺靜,自然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雖然完全不一樣,而且對我來說是太過遙遠的事物,但依上述的標準,原來如此,那種年輕而前沿的理想性姿態是非常鮮明的。

■ 2025 五月號|487 期  ■

❑ 嘻哈 ❑
 

HIP HOP 嘻哈入門

來自街頭、來自城市,嘻哈是來自此刻的真實。

二〇〇四年,宋岳庭以〈Life’s a Struggle〉拿下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二十年過去,「嘻哈」從underground 走向葛萊美與金曲獎,無庸置疑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與聲音之一。

本期專題規劃一系列課程,從入門到內行,總有一堂適合你的「嘻哈入門課」。歌手陳嫺靜將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嘻哈與創作之於她的意義;樂評人少女痣以嘻哈 A to Z 導覽文化精髓;資深研究者林老師深度解析台灣嘻哈發展史;在兩場特別講座中,歌手楊舒雅與評論家范銘如探討嘻哈與文學中的女性處境,業界推手迪拉、製作人謝乾乾、音樂媒體人陳冠亨則以犀利的觀點,剖析嘻哈在商業與反叛間的拉鋸。

日子仍在過,記得你真正的聲音,珍惜你真正的感受。

日子仍在過& Always Keep It R eal.

陳嫺靜/封面人物

湯Tang /攝影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