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样II》总编辑王聪威的秘密茶会 杂志现场实务揭密
previous post
《编辑样Ⅱ:会编杂志,就会创意提案!》是总编辑王聪威主导的《联合文学》,于 2014 年至 2019 年进行全彩大开本改版历程的完全纪录。
这个具有勇气与创意,却也饱受误解与批评,几乎令各种文学刊物翻天覆地的大型行动,为《联合文学》赢得了金鼎奖四十年的「年度杂志大奖」、「最佳人文艺术类杂志奖」与「杂志类个人奖:设计奖」,不仅培养出一批原生的文学杂志读者,更对新一代台湾艺文刊物的编辑概念、技术带来影响和冲击。
王聪威在书中除了反思品牌精神、编辑策略、技术实践等杂志现场实务,可作为中高阶内容产业人才的工作指南之外,并借由此次改版行动,以《联合文学》作为核心品牌,将文学策略与编辑力贯彻于网站、活动、商品、广告等创意提案。王聪威证明如果你是一位编辑人,就能成为一个创意人,并且尽情把创意运用于各个工作领域。
联合文学抽出于博客来留言阅读心得的十位幸运读者,参与 10 月 28 日总编辑王聪威的秘密茶会,以下是读者们参与当天茶会心得。
在我和其他与会者哈拉混熟时,联合文学的王总编施施走入咖啡店,秘密茶会即将开始,我这段时间的期待也终于如愿以偿。
热情的王总编慷慨询问各位与会者有无疑问,也耐心地为我们解说编辑杂志的实作心得,包括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杂志和广告密不可分的关系、基本的人员编制与运作模式、实体与线上的整合问题、杂志品牌的定位、改版遭遇的困境、竞媒与联文的比较等等,当然还有圈外鲜为人知的趣事轶闻。这些解说深入浅出,让刊物编辑零基础的我也能了解,两小时收获甚多。
其实我心中仍有来不及问王总编的问题:为何在接手杂志总编后不久便决定要改版?我相信他一定是看到了什么,不管是过去的弊病还是未来的可能性,一定是观察到了什么才决定要打破已然建立的编辑常态、转而追求新颖的格局。不管那是什么,很庆幸他看到了,并给了我们读者更多。《编辑样》第一集最后一份 memo 写道:「这三十年来的《联合文学》已给了文学人与编辑人最丰厚的养分,接下来,靠着这份养分的支持,我们终于可以放胆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了」,对照《编辑样II》,联文真的做到了,我心底是说不尽的感动,也发誓每一期杂志都要好好阅读了。
作为文学杂志的读者,赶去总编主持的秘密茶会的路上其实是很忐忑的。高中时「觉得」喜欢文学,「觉得」主编是杂志的灵魂,而转入编辑社,加入后才明白,喜欢文学的人,不等于会做杂志,不一定能做这份工作。
抱着对杂志编辑的梦推开咖啡厅的大门,也推开编辑室的大门。看文字的时候就觉得总编擅长营造画面感,看到本人更觉得是,用一个个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向我们揭露了编辑工作的实际情形,几乎没有冷场。我很喜欢总编说的两个概念,一是要知道自己的座标落在哪里,才能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二是要让文学成为有趣的事,如果自己不是有趣的人,要怎么让文学成为有趣的事呢。
虽然总编表示要把一个杂志社做起来,一定要有编辑、美术和行销,不是要有总编,但我想,拥有这样有趣的灵魂的杂志,应该可以继续有趣下去吧。我很庆幸能生在这个时代,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曾经为各样杂志撰写过文稿,不过从来不清楚在这之后有关「编辑」的事务,这次参与了活动可以说是完全抱着从零开始学习的心态去的——因为完全不懂,所以连要问什么问题也难以发想,从头到尾都是安定的坐在那儿,认真的听讲也认真的喝咖啡。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次「总编的秘密茶会」对我来说宛如一个全新的宝库,王总编分享的事闻我想是一般状况下都很难得听到的吧,杂志的商业价值所在、纸页上的空间安排、实体与线上之间的品牌转换、选题与定调的思考衡量……种种看起来复杂的课题,在经过实际举例之后变得清晰易懂,连我也能因为不时了解「啊,原来是这样才会让杂志长成现在的模样」,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像是把整个秋冬的恍然大悟都用完了,大脑心满意足的饱餐一顿。
我是在场唯一一位有在出杂志的读者。
刚开始其实蛮好奇的,其他七位慕名而来的朋友们都是什么身份。
若要说收获,我只能说聪威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是收获。
在台湾杂志产业直线下滑,风气大不如从前的景况,
过程中也分析了许多市面上的杂志经营策略及反思之处,
谢谢联合文学举办这样的活动,希望未来还有缘再相见。
文字整理、摄影|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