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鬥書評 【鬥書評】詩評觀點 VS. 樂評觀點—— 讀《爵士詩選》

【鬥書評】詩評觀點 VS. 樂評觀點—— 讀《爵士詩選》

by 編輯部

終於讀完了一本詩集

那天早上,從Joy Harjo寫查理帕克的〈Bird〉開始,跳著翻讀《爵士詩選/Warm n’ Cool: A Jazz Poetry Anthology》。

從這首詩開始,當然有些原因,除了作者自己就是個薩克斯風手,另外,她和Charlie Parker有很類似的有色人種處境,是美國原住民的第一個桂冠詩人;不過,最重要的是,這首的語句結構比較類似小說的長相,換句話說,像我這種完全小說作業者可能比較有把握讀下去、讀得懂、也讀得完。

「月亮吹著銅管,靠在暗黑宇宙的肩膀
面朝機遇的無盡閃光。今夜我望見大鳥殺了他自己。」

看一下,這首詩的開頭。

因此我說從有「小說的長相」的這首開始,可絕對不是藉口吧。

話雖然這麼說,但對從來不讀詩的完全小說作業者,真的是透過了爵士樂開了另一種眼界。

(「詩,可真難寫啊。」忍不住這樣暗暗大驚小怪起來。)

坦白說,當時知道有人要編這樣一本以爵士樂為唯一主題的詩集的時候,真的嚇了一大跳。

回想一下,我除了收集了數量不小的爵士樂之外,相關的紙本也不算太少,即使不談爵士樂手的首版傳記或小說、攝影集這類的書;自己收到的雜誌款式,講起來也有點不好意思,從一九二○年代就創刊的《Downbeat》早期的稀罕版本、已經停刊的日本《Swing Journal》幾乎全套、甚至連《Esquire》僅僅編過的五本《Esquire Jazzbook》(一九四四年兩本、一九四五、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都找齊了。

但離奇的是,一本這種類型的詩集都沒有,關於這個,雖然是一開始說的那樣,基本是個讀不通詩的小說家,但,以我對這種音樂類型熱衷的程度,多少應該會有吧,不過答案真的是「零」。

可能因為這樣,那天上午,從剛剛講的那首〈Bird〉開始,接著翻到寺山修司的〈必須伴隨老莫的鋼琴,在時速一百公里下大聲朗讀的六十五行美國〉,接著,就從上午讀到了傍晚,就這樣,一整本都讀光了。

(哇,算了一下,竟讀了七十八首詩,這一天。)

這樣的讀了一本厚厚詩集的一天,我到底得到了什麼?

這件事即使過了好幾個禮拜的現在,我還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或許,我開始有了讀詩的能力了。(不是模擬兩可的語意,是確認的。)

另外,我發現其實我是有詩集的,而且還是限定爵士首版本,雖然不是紙本,但是是更厲害的黑膠套裝版本,寫了《在路上》的小說家傑克.克魯亞克親口唸的《The Jack Kerouac Collection》,四張一套的組合,第一章專輯《Poetry for the Beat Generation》裡,唸了一段小說家寫給查理帕克的詩,總共六十九句,第一句是:「查理帕克看起來像尊佛」。

這麼說起來,這本,無論對於「爵士樂」通往「詩」的捷徑,或反過來,都是有很大幫助力的。

詩評觀點|陳輝龍

小說家,著作多已絕版。曾任職多家媒體,並創辦許多新媒體。近作有《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69號線的離開》、《多出來的那個人》、《固執的小吃們以及島嶼偏食》、《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目的地南方旅館》。

初訪《爵士詩選》

初次聽說這本《爵士詩選》,眉頭不禁一皺,把爵士樂寫成詩?!爵士樂當然是最美麗的音樂詩篇,但亞洲(台灣為主)的詩人能了解爵士樂最沉痛的吶喊?最驕傲的姿態?並化作文字讓讀者領略?藍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當然沒問題,他是詩人,是黑人,更是二零年代美國哈林文藝復興運動(Harlem Renaissance)的重要人物。我讀過他的《疲靡藍調》(The Weary Blues),把爵士樂寫成詩,厲害極了!

但先別妄自菲薄,咱們東坡先生一千年前寫的一封信,用於評論爵士樂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上,極其到位!他是這麼說的:「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多麼精彩的樂評!至於為什麼寫這封信?我猜當年有位叫謝民師的爵士薩克斯風手,寄了張唱片給蘇東坡,請他指教一下裡面的音樂,給點建議。東坡先生於是回了這麼封「答謝明師書」給他。

畢竟,評論文字與評論音樂,邏輯是一樣的。

翻開這本《爵士詩選》,看到了好多熟悉的名字。唱機裡邊聽著薩克斯風手亞契‧謝普(Archie Shepp)的《阿提卡藍調》(Attica Blues),邊讀著書裡獻給謝普的〈絕望之歌〉。阿提卡監獄裡受刑人所遭遇的不人道待遇,「如果他們在絕望中仍然能夠躍起,他們就在你的音樂裡。」鴻鴻精準地把受刑人的心事書寫出來了!書裡大部分作品多在描繪爵士樂相對陰沉黑暗的面貌,但這沒辦法,那個年代的爵士樂手,得先吮盡自身苦痛,方能藉作品吐露出光。薩克斯風手查理‧帕克說的最好:「若不置身其中,便無法演奏出真正的爵士。」(If you don’t live it, it won’t come out of your horn.)。一路讀到好友林理惠詩描她身為爵士薩克斯風手的老公謝明諺時(據了解,他應該不是謝明師的後代子孫),放聲大笑,因為跟他們夫妻倆熟識,所以完全能理解這三首作品的巧妙之處,理惠用她的天真,披露了兩人世界其實友人盡知的生活點滴。順便透露一個非友人不會知道的事,他們新婚後過的第一個農曆春節,門口對聯寫著:「謝天謝地謝明諺,林八林林林理惠」。透過這副對聯去讀理惠的詩,更容易進入狀況。當然,搭配謝明諺的唱片「杉林小徑」或「上善若水」,也可以。

書裡還有許多精彩的外文詩譯,舉一例做結。黃大旺翻譯谷川俊太郎的〈Cool〉,這句「不要再吹喇叭了,吹我,邁爾士!用你的呼吸溫暖我,濕潤我!」讓我想到一部紀錄低音提琴手查爾士‧明格斯的片子《Beneath the Underdog》。片中明格斯的前妻瑟希爾(Cecile Mingus)接受訪問,瑟希爾回憶從前:「他會從後方抱住我,然後把我當作低音提琴來彈奏……」真是浪漫!

樂評觀點|沈鴻元

音樂文字工作者,專欄文章散見於各大音樂性網站與雜誌。台北愛樂電台〈FM99.7〉「爵士夜」、「布魯斯‧威力」節目製作及主持。節目裡介紹的是爵士樂,不料卻獲九十三年度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肯定。驚覺爵士樂在國內原來已如流行音樂般廣受歡迎,實感欣慰。

《爵士詩選》
鴻鴻/編,黑眼睛文化

自爵士樂誕生伊始,詩人們即積極以文字回應。二十世紀初的白人詩人卡爾.桑德堡,1920年代「哈林文藝復興」的黑人詩人藍斯頓.休斯,乃至40~50年代的垮世代,甚至影響了當前的嘻哈與「口語詩」(spoken word)。「爵士詩」Jazz Poetry大約有兩種路徑,一是內容的取材:以爵士樂的樂手、樂曲及爵士樂文化為主題的詩作;另一則是形式的取法:仿效爵士樂的節奏與聲響,在語言上作即興實驗的詩作。

這是第一本以中文創作為主軸的爵士詩選,共收錄78首作品。詩稿來自台灣、港澳、新馬、中國,難得的是,也包括音樂家的文字創作。同時也收錄了一輯文獻精選,梳理爵士詩史上重要的詩人詩作,包括美國、日本的重要詩人。書寫對象從艾靈頓公爵、路易斯阿姆斯壯、查理帕克、邁爾斯戴維斯、約翰柯川、查特貝克、史坦蓋茲、孟克到比莉哈樂戴、妮娜西蒙等偉大樂手與歌手,也包括須川展也、謝明諺等同代人。詩人崔舜華為本書特繪油畫封面,書內數十幅精印的爵士肖像則來自私房收藏的黑膠唱片,展現爵士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另一部份。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