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聯文選書 【聯文選書】在人生的傷停時刻尋找意義─賴鈺婷《親愛與星散》

【聯文選書】在人生的傷停時刻尋找意義─賴鈺婷《親愛與星散》

by 陳育萱

閱讀賴鈺婷的《親愛與星散》,便猶如留在座位觀看她於人生賽場上的傷停時間。人生在各階段裡疊加歷經不同角色、生老病死,無不輾轉於傷痛。歲月河流推擠,無人真能獲允停止賽事,若遇受傷情狀,計時不會停止,暫停比賽也僅止短短數分鐘。當人生前半場常規時間耗盡,命運舉牌提醒補時,賴鈺婷便是選擇此般時刻剖露自我,以書寫敞開記憶裡屏蔽的通道,正如書中所言,「那是我一個人的追悼與追尋,追憶與追悔。」

回望九二一大地震後受災慘重的老家之際,叩問面對新生生命驀然思憶母親之際,守在臨終前經歷搶救的父親身畔之際,伸手抓住斷線風箏般師生情緣之際,時間刷刷流動,書寫是「掏挖血肉,直視記憶斷裂的破口,在遺忘之前,寫下心念」,在這本書的首輯「星散」,能夠讀出賴鈺婷越過悲喜山丘無人等候,但因不忍,屢屢進忘川打撈星散過往,試著擺渡彼岸與此岸魍魎沉沉的心事。年少時舅舅青壯意外喪生,大學時地震家毀,其後奔波於教職又遭逢喪父、喪母,屬於故鄉娘家的星圖全盤皆散。面對散佚,敢於冒著變成回首成鹽柱的風險,賴鈺婷穿梭己身與父母臨歿的交會,沒有別過頭,而是刺穿記憶表層,不惜以更大的破壞換取重建,試著將沙漏倒回。

如此說來,輯二「親愛」便是將沙漏轉正,重新賦予追尋意義的開始。傷停時間痛點依舊,逝去不可追回,可是還有「新生」。曾領受過驟然痛失的抱憾,迎接一對雙胞胎的到來格外慎重,又在逐日養育他們的過程中,贖回早已因世故磨礫的雙眼。初履山林時,停下,看孩子挖地種石,帶孩子親近真實動物,偕同搭乘海牛復返鄉村之樂。陪伴親愛的孩子,也可視作重新陪伴內在小孩,看待當年的失落不再只是失落,還能透視父母的難為。

來到輯三「靠近的練習」,身為師者在面對多變堆疊的課綱改易、社會家庭環境變遷,如何在師生關係中抓住中軸不至偏移,得需練習。從北部高中至中部高職,賴鈺婷持續見證學生在人生隊伍裡脫隊、受傷、喊停的時刻,拿捏該不該說、怎麼說的分寸裡,文學的直觀與柔軟是最大片的底色,接住青春善感的心。百樣學生的生命故事隱約呼應賴鈺婷個人生命史,同樣令人感喟「生命中的問句,注定愈來愈多」;然而,此中坦然無懼的真意,也在為學生生命作記的過程裡,愈顯明晰。

電影《銀翼殺手》中人造人 Roy Batty 最後獨白:「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失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眼見逐漸傾斜至彼岸的星沙細流,沙漏將盡,卻不畏消亡的刺痛感,依然於海灘種花,這是賴鈺婷《親愛與星散》犁上心田所翻出的綻放,也是她反覆辯證書寫意義之所在。

《親愛與星散》 賴鈺婷/著・ 有鹿文化 (2022.11)

《親愛與星散》是從回望啟程的勇氣之書。賴鈺婷潛沉多年,在成為母親之後,重新爬梳他人與自我的親密關係。在逝去的父母身上,察覺生命的流轉,無常而有情;在一對雙胞胎兒子的眼目中,探顧青春的無可倚恃,卻也圓滿自己的缺憾;在學生們的周遭,意識到創作與陪伴的本質相似,僅能是靈魂之間的靠近練習。

文|陳育萱
獲時報與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藝術新秀與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駐村作家,作品入選《台灣民主小說選法文版》、《九歌109年小說選》、《九歌104年散文選》。著《那些狂烈的安靜》、《在黑夜抓蛇》、《南方從來不下雪》、《不測之人》,《佛蒙特沒有咖哩》。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