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鬥書評 【鬥書評】女兒觀點(謝子凡) vs. 母親觀點(林蔚昀) —— 讀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鬥書評】女兒觀點(謝子凡) vs. 母親觀點(林蔚昀) —— 讀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by 編輯部
設計|安比

拆?還是不拆?

「拆」!違章女生從小就面對各種叫囂,而她的成長便是在「拆」還是「不拆」之間的自我拿捏。一個將自己的人生比喻成違章建築的女子,我們以為她會控訴、會憤怒,但她的文字如此乾淨節制,不過份渲染情緒。她指認一條條情節,一瓣瓣切開非典型女生成長史,安靜地端到你面前。

李屏瑤寫自己的母女關係,也寫別人的母女關係。書中提到《親愛的艾倫》、《關於女兒》、《正常就好,何必快樂?》、《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都是揪心的母女糾葛。直系親屬之間,有著鏡像投射的心理期待。因不符期待所產生的相愛相殺,便是各種悲劇的起源。生活裡,這些都一次次在彼此身上擦出傷口。

或許〈跟媽媽出櫃〉裡頭所表述的,是她(也是我們)與世界關係的原型。女兒必須一再頂撞,才能使母親或退讓或放棄或將手中的線放鬆一些些。「上大學可以交男朋友了」、「你是不是有『那個』的傾向?」、一聲含糊的「m」……從這些小心翼翼的試探,到後來母親長出了能看出誰是 T 的雷達、在公投前與她對小抄,她帶母親和阿姨去旅行……在與母親的拉扯當中,李屏瑤也習得了面對世界的方法,堅定而柔軟。因為她已知道:

「出櫃更像是一千集的鄉土劇,必須吃過很多很多頓飯,過上很多很多平凡的日子,才會有一點點的情節推進。」

不只是出櫃,所有的事情都一樣,生活中必須有一個願意去推動情節的角色。她在現實中是行動派,文字也是。她少用形容詞,講的多是動作。瓊・蒂蒂安曾說,「編劇像是為導演寫筆記」,寫下行動與推展。李屏瑤選擇用一種趨近於劇本的方式來寫散文,有種清爽氣味。在這一幕和下一幕之間,主角單騎走天涯,給了觀眾空間去補上千山萬水。我猜想這些節制並非天生,而是她以肉身消化傷害後的產物、一種特別的選擇。

生而為人偶爾會痛」,她坦然接受。我想,任何受到刻板印象所苦的人,都應該盡量成為那個去推動情節的角色,去反問、去搖晃、去鬆動。如同李屏瑤在本書後段,指涉的面向逐漸擴大,從成長痛過渡到為自己的生活作主、自己造出小圓滿,更引領了不曾想過會有一個同志女兒的母親,一起把母女關係的可能性撐得更大、更有彈性。

我們回頭想想那個問題,「拆?還是不拆?」

李屏瑤站成燈塔,「讓很多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燈有人有路可走。」當然不拆。我們都不拆。

女兒觀點|謝子凡
都市裡的熱情冷眼人。曾做廣告,曾寫策略,有時翻譯,現職文學創作,不變的是一直在寫。得過國內外若干廣告獎及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後生文學獎,著有《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

臺北莎蘭德教我怎麼教小孩

一開始接到邀約,要從母親角度來寫評,有點害怕想婉拒。當了媽後,很玻璃心,看到別人在說自己的媽不好,就會對號入座。之前在網路上追李屏瑤的專欄,很喜歡,但也很痛,現在出成一本書了, 會不會受不了啊。

但是翻開書後,鬆了一口氣。不像許多談母女關係的書,這本書沒有一直在檢討媽媽(這超難得的你知道嗎?罵媽媽超簡單,多少人前仆後繼啊),而是更多檢討爸爸、打擊父權。她就像龍紋身的女孩莎蘭德,駭進父權的核心,把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挑出來,比如躲避球、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胸罩、只有男生才有的雞腿飯、性騷擾、對身材及性別氣質的嘲笑……不管是來自男人還是女人的歧視她都攤給你看告訴你你原來住在 Matrix 裡還以為很自由

但是臺北莎蘭德沒有瑞典莎蘭德的冷硬。這本書就像推薦者江鵝說的,很溫柔,幾乎像在下午陽光和煦照耀的窗戶旁吃蛋糕喝咖啡,像是給媽媽的私人心靈SPA。但別誤會,這不是一本小確幸或美好生活書,裡面有些事是很難接住的,咖啡是黑咖啡,蛋糕也是黑巧克力,但因為作者輕輕帶過或隱瞞傷痕,你也恍惚以為沒什麼。
臺北莎蘭德是怎麼長大的?父親浪蕩,母親悲苦,女兒是同志,聽起來很辛苦的成長過程。她經歷過挫折與傷害,找到與世界相處的方式,甚至成熟到可以教別人怎麼教小孩。不是,她沒告訴我怎麼做,小孩就會像她一樣在逆境中力爭上游、獨立、體貼、活出自己的樣子……她只是告訴我她的童年,也讓我想起我的童年,想起我也曾對「當個女生」感到不知所措。她告訴我什麼東西會傷害一個孩子,還有要如何喜歡自己、同理他人,而我在柴米油鹽中早已遺忘這些,或說我記得很清楚,我只是不想用我灰暗的目光直視那清亮的眼神,因為太羞愧了。

「那些關於女生的規範,如同《惡靈古堡》裡的雷射切割線,妳即便躲過一道又一道,最後還是會鋪天蓋地向妳而來,躲都躲不掉。女生面臨的不是玻璃天花板,而是玻璃棺材,言行舉止皆被束縛。看似要等到一個戀屍癖王子救援,逃進婚姻,變成已婚婦女或媽媽之後,這些束縛才會自動降低門檻。接著,又馬上為妳套上新的枷鎖,又有新的規則得去對抗、或是打破。」

全書中我最喜歡這一段,它如手術刀般精準狠辣,卻能療癒我心中一直好不了的舊傷新傷,為我溫柔地清創。

母親觀點|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著有《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等。

《台北建築,違章女生》,李屏瑤,麥田出版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李屏瑤,麥田出版

女生該是什麼樣子?女生該怎麼穿、怎麼吃、怎麼生活?為什麼有個「典型」女生中央伍,必須時刻對齊?從裙子的尺度到頭髮的長度、走路的弧度到坐姿的角度,就連胸部到底該收該放,該擠該束,時時刻刻都需要留心。最難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差一點!

李屏瑤在失眠中晃蕩,與貓為伴,本書以其成長切面、生活感思及各種閱讀軌跡,從家族和校園順著生理男運轉的烏托邦,自便當、躲避球等細微物事,直擊性別被標籤禁錮的現場。那些上不了主桌、沒有菜色選擇權且時時負罪的女孩與女人,從文字泛出成為你我周遭一張張寫實臉孔。作者以「大家族中的違章建築」定義自己、質問社會並勇於衝撞出答案,那每一回的微小堅持,是那麼費力,又如此真心。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