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戲劇真相|比新聞更精彩、比虛構更離奇:真人真事改編日劇,其實是一種群體治療

【當月精選】戲劇真相|比新聞更精彩、比虛構更離奇:真人真事改編日劇,其實是一種群體治療

by 龍貓大王
繪圖|Peter Mann

真人真事改編日劇,成為了沈默大眾的傳聲筒,這些傳記形式或紀實形式的戲劇,與其說是在揭開當事人的生平或是事件細節,不如說是在挑戰某些日本社會的禁忌、跨越某些社會性的共同傷痛、或是昇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讓每晚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的觀眾們,獲得情緒上的紓解與發洩。

戲劇反映現實,而有些戲劇,選擇直接取材現實。雖然現在市場上有許多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或是影集。但是,當我們統計好萊塢二〇至七〇年代的改編真實事件電影數量,每年其實都不到十部作品。這個數字到了八〇年代的十年間,突增到了三十八部。九〇年代增加了三倍到達一百四十八部、二〇〇〇年代爆炸地成長到八百八十二部、二〇一〇年代繼續超越極限,到達了九百二十二部。而有趣的是,這個趨勢不只發生在好萊塢電影圈,而在全世界的影劇圈都有類似的發展狀況,像是我們喜愛的日劇,也在八〇年代開始,突然大量地出現了以名人成功故事、或是社會重大案件改編的作品。這似乎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我們的現實,比起虛構的影視作品,越來越更加離奇,連編劇的創意,都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隨著時代改變,真人真事改編作品的獨特市場魅力越來越大。有時,即便這個企劃裡沒有大明星主演,但是靠著真實事件本身的話題性,甚至仍然能與其他擁有明星魅力的電影,達到相同的宣傳效果——畢竟這些真人真事,已經透過新聞報導先做過一波成功的宣傳了。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天翻報紙,然後將新聞頭條改編成電影就好。如同夢工廠影業劇情研究部門資深副總安德莉亞麥考(Andrea McCall)所說的:「每個值得拍成電影的真實新聞裡,一定都要有個英雄。」

某種程度上,崇尚集體意識的日本社會,同時崇尚特立獨行的英雄,特別是真實存在的英雄。 這些人敢於與眾不同,甚至達到「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的高度。這對於搭手扶梯都要乖乖靠向一邊的日本人來說,充滿著突破社會規範的反叛魅力。奇妙的是,觀眾因為「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宣傳,而往往忘記了這些作品畢竟是娛樂導向的戲劇作品,這些真實元素往往在改編過程中,為了服務戲劇主題、或美化當事人,被隱瞞或減損了部分真實性。但在娛樂效果與「真人真事」的號召下,這些真實人物、真實故事在觀眾心中,反而因此產生了更加脫離真實的夢幻形象ー例如 NHK晨間劇或大河劇的主人公們。

真人真事改編日劇,成為了沈默大眾的傳聲筒,這些傳記形式或紀實形式的戲劇,與其說是在揭開當事人的生平或是事件細節,不如說是在挑戰某些日本社會的禁忌、跨越某些社會性的共同傷痛、或是昇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讓每晚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的觀眾們,獲得情緒上的紓解與發洩。舉個例子,至今日本民放電視劇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作品《積木崩壞》,也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日劇。這部作品描寫原本品行良善的國中生女兒,突然成為毆打母親與吸食毒品的不良少女。這齣家庭現實劇,反映了八〇年代前期社會上的暴走族與吸食強力膠等等歪風,讓家中也有相同教養問題的無數家長們感同身受。《積木崩壞》因此創下了後人難及的 45.3% 收視率——真人真事改編日劇,成為了一種電視機前的社會群體治療。

繪圖|Peter Mann

 《一公升的眼淚》

《一公升的眼淚》(NHK,2005)

《一公升的眼淚》(NHK,2005)

直面死亡的故事,挑戰人類最大的恐懼,而這位日本高校女生真實面對小腦萎縮症、步入死亡的故事,令全日本觀眾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讓觀眾揪心之處,不只在於澤尻英龍華飾演的女主角芳華早逝,而是在於她演活了病魔如何一步步奪走青春的殘酷。改編自八〇年代愛知縣少女與病痛抗爭的日記,《一公升的眼淚》沒有刻意潑灑大筆狗血,因為這種會讓病人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的真實神秘疾病,本身已經怵目驚心:沒有治癒方法、連罹患原因都不明,只知道與遺傳相關。澤尻在劇中燦爛的每個笑顏背後,都躲藏著小腦萎縮症令人恐懼的魔爪。日本全國家長會推薦這部作品,是最應該讓孩子們觀賞的節目,因為這個平凡女孩與病魔奮鬥的歷程,展現了求生的毅力有多麼驚人,即便失敗了,在觀眾心裡,早逝的她仍然活得美麗。

《我要準時下班》

《我要準時下班》(富士電視台,2019)

《我要準時下班》(富士電視台,2019)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期調查全球勞工年平均工時,多年來日本的工時數字逐步下降。這容易令人忽略隱藏在不精確統計方式背後的醜陋真相:加班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日本文化。永遠看起來如此天真無邪的吉高由里子,飾演下班時刻一到立刻閃人的「打混員工」。這部看來十分挑釁加班文化的日劇,勇敢地說出不加班也不會天誅地滅的正當性。這似乎是編劇天馬行空的妄想,事實是這部改編自朱野歸子同名小說的日劇,埋藏了朱野對日日超長工時父親的觀察。每天清晨回家,中午前又去上班的父親從無怨言,年輕時的朱野已經對父親疲累的背影有著許多疑惑,而到了日本就業形式更加多元化的現在,加班文化卻仍然存在,於是,朱野大聲地發出了貌似白目的抗議……而這齣日劇收到的廣大迴響,證明日本上班族們,認為這種抗議一點都不白目。

《泡麵之王》

《泡麵之王》(NHK,2018)

《泡麵之王》(NHK,2018)

如果你到日清泡麵博物館去,也只能得到史上第一碗泡麵非常簡略的誕生起源。泡麵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保久食品革命,甚至是宵夜革命。所以《泡麵之王》這部描繪台裔日籍企業家安藤百福夫妻如何研發泡麵的日劇,當然會吸引許多人的好奇心。這位至九十五歲,仍在研發在太空也能吃的泡麵的企業家安藤百福,其不屈不撓的發明毅力,其實來自賢內助的全力支持與鼓勵,讓這齣事實上以安藤仁子為主角的日劇,為觀眾補完了許多日清泡麵能夠成功的完整脈絡,從這種角度,《泡麵之王》應該改名為《泡麵之后》才對。這麼多年後,開創泡麵歷史的日清仍然在勉力創新,而且還居世界泡麵市場龍頭地位,創辦人的創業 DNA 仍然鮮明地存在於這間老牌企業之中。

 《阿政與愛莉》

《阿政與愛莉》(NHK,2014)

《阿政與愛莉》(NHK,2014)

其實,來自日本的 Nikka 威士忌,早在二〇一二年就已經獲得世界威士忌大賞大獎肯定。但是即便是日本國民,也要等到二〇一四年的NHK晨間劇《阿政與愛莉》,才算真正熟悉 Nikka ——這部日劇描述創立 Nikka 的日本威士忌教父竹鶴政孝動人故事。竹鶴原本是日本酒家族的接班人,卻跑到蘇格蘭研究威士忌,還娶了一位蘇格蘭太太,而且夢想在北海道余市做出真正的威士忌——這一切都發生在保守的二〇年代,竹鶴大膽無稽的舉動,自然引起許多人的唱衰與批評。竹鶴夫妻排除萬難的北海道威士忌冒險之旅,光是真實經歷便很驚人,戲劇化之後更是令觀眾愛不釋手。Nikka 威士忌在之後甚至有一陣子必須暫停販售,因為大家已經幾乎買光了所有存貨。但《阿政與愛莉》不只是賣酒的最佳廣告,它似乎在提醒現代國民,日本大正年間曾經擁有如此活力充沛的冒險精神,敢做一個讓世界都醉倒的偉大夢想。

文|龍貓大王

報導你從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報導已經過時(但很有趣)的昔日事物;關注日本文化與好萊塢電影;關注被嘲笑的失敗、瘋狂、奇怪的人們。目前專心在FB粉絲頁【龍貓大王通信】努力服務中。

繪圖|Peter Mann

■ 2020七月號|429期  ■

自九〇年代見到莉香的笑容那一刻起,日本電視劇的黃金年代就此展開。往後三十年間,我們沉浸在坂元裕二的純愛,著迷於宮藤官九郎的奇想,也為古澤良太的犀利所震撼。

日劇不只是青春的載體,也是時代的印記。我們在對白中找尋自我,在場景中探索文化,發掘戲劇與創作所帶來的共鳴與力量。

【實體雜誌訂購】

▶ 博客來
▶ 聯 經
▶ 誠 品 
 讀 冊

⊕本期設計兩款封面⊕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