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藝創系你會想到什麼呢?
「應該在學做平面設計吧?」
「感覺他們就是學校裡打扮最潮的那群。」
「把梵谷星空或者什麼名畫做成帆布包那種文創商品之類的,就是他們在做的事吧。」
「很悠閒,事情很少,有空辦個展放在走廊這樣。」
「可能有趣的人,可能有無趣的人,但是都會是對生活有想法的人吧!」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自 2010 年起招生以來,已經走過了 11 個年頭,但與一般美術系、設計系等老字號的傳統藝術類科系相比,還是非常年輕,因此大家對它感到陌生也就不奇怪了。編輯部直擊藝創系工坊,進行 10 位同學 10 題快問快答,一窺他們的創作生活。
以往我們常常認為,藝術相關學系的工坊是以培養藝術家或設計師為目標,但藝創系系主任林昭宏教授卻告訴我們,設立金工、陶藝、染、編織、琉璃、繪本等工坊,定位是訓練學生能掌握媒材與技法,繼而成為連結藝術家與市場的橋樑。
「必須跨領域,從而能夠理解藝術家或設計師採用的媒材與技法;但同時也需要有對市場的敏銳度,可以發現市場在哪裡,繼而根據市場需求與藝術家及設計師們溝通。」因此工坊的授課老師也都是具備創作執行與市場敏銳度的專家,其中不乏專業領域的大人物,如陶藝工坊的劉得紹老師。林教授謙虛地說:「系上其實也有一些專門在做陶藝或金工的學生,而且做得很好,你說這裡有沒有辦法培育出藝術家或設計師,當然有可能,如果他願意堅持,一直走下去的話。」
東華大學藝創系系主任林昭宏
Q1:有什麼最喜歡的藝術家或設計師嗎?
Q2:當初為什麼會想來藝創系?
Q3:最討厭同學在工坊做什麼?
Q4:不想面對死線的時候都做什麼來紓(ㄊㄠˊ)壓(ㄅㄧˋ)?
Q5:學習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
Q6:接觸過的媒材之中最喜歡什麼?
Q7:還沒接觸過的媒材中最想嘗試哪個?
Q8:創作學習的過程中有遇到過什麼樣的挫折?
Q9:對未來有什麼想法?
Q10:外界對藝創系的看法有什麼想要回應?
A1:吳靜茹。
A2:想自己創業,藝創系有工藝和營銷課程,希望將來可以開工作室。
A3:在工坊待久了就很餓,有人帶很香的東西來就想把人鎚死!
A4:去南濱公園,躺在大石頭上,躺著吹風很放鬆。
A5:第一次策展時,本以爲大家都沒在做事,但看著展覽逐漸成形,就有點被感動到。
A6:金工。金屬本身很堅硬,但卻可以通過技法將它塑造成柔軟的不同樣貌,感覺很神奇,同時我也很喜歡金屬的色澤。
A7:陶藝。因爲金工是硬的,但陶卻很柔軟,希望嘗試從無到有,自己親手將它塑性的過程。
A8:畫好設計圖,以爲自己可以做出來,但是做了十個小時還做不出來,意識到自己能力不足。
A9:會繼續學習金工,也會修國企系或行銷相關課程,希望未來可以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A10:有人說藝創系會是培養標準的藝術家,其實我們學得東西很廣,不同媒材、技法、行銷,但都是基礎,要鑽研還是要靠自己。
A1:瑪麗亞斯拉波娃。
A2:算是有點誤打誤撞,當時不太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但喜歡藝術的東西,恰好這裡也不用考術科。
A3:最討厭快要到期末展的時候,有人違規被系辦助理抓到,那樣工坊就會被禁,大家都不能用。
A4:不喜歡拖著,沒靈感也會想辦法畫點草圖。
A5:有次要到宗教場所做田野調查,站在比較抽離的視角去觀察一個神聖空間,令我印象很深刻。
A6:金工。從大一到大四,學了快四年;它創作什麼主題都可以,自由很高,可以做任何想做的東西。A7:皮革或者玻璃鑲嵌。
A8:不確定要做什麼主題,想不到任何靈感。
A9:希望畢業之後還可以繼續創作,即便不一定是本業,但也希望以自由創作者的身份繼續做下去。A10:把名畫做成帆布包這種文創商品還蠻偏見的,文創商品有很多形式,例如金工陶藝,不是只有名畫帆布包而已啦。
A1:達米恩赫斯特。
A2:藝創系學的是設計類、工坊類與策展結合,都是我想學的東西。
A3:有同學可能以爲大家都會喜歡他的音樂,播很大聲,但創作時我不喜歡被打擾。
A4:逛街、睡覺、追劇,先放鬆完再去死嘛!
A5:有次展覽,一位同學將作品粘上牆時,告訴我們寶貼沒買夠,寶貼其實只要取一點點就可以了,但他居然用了整整一塊!
A6:金工。可以做一些比較細的東西,可以磨自己的耐心。
A7:草木染。我覺得用自己採集的草料去製一件衣服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
A8:開始學金工時,想做一個髮簪,但技術還不夠,無論怎麼修補都一直斷,一度覺得很挫敗。
A9:希望從策展方向前進,可能會想繼續在學校碩士班。
A10:藝創系不是時尚設計系啦。我們是淳樸的標準大學生,傳統又創新。
A1:董小蕙。
A2:當初對這條路還不是很清楚,希望可以瞭解更多。
A3:音樂放很大聲,不用藍牙耳機。
A4:吃東西、吃甜食,很愛吃,吃東西就會開心。
A5:上陶藝課的時候,因爲同學不認真聽,一直問很基本的問題,老師氣到把同學的作品砸在地板上。
A6:陶藝。喜歡隨心所欲靠內心的節奏去完成作品的感覺。
A7:金工的銅。銅的顏色和它散發出來古樸氣質感覺和陶藝很相像。
A8:對作品沒想法的時候就會很茫然,會暫時幾天不碰作品,讓自己放空。
A9:藝術教育,試著將陶藝這種舒壓的方式結合進藝術教育。
A10:「感覺他們就是學校裏打扮最潮的那群」他們可能把我們和藝設系搞混了,因為很多人都會弄混藝設和藝創。
A1:達利。
A2:喜歡藝術,讀藝創系應該會有日本職人的感覺。
A3:吃泡麵,聞到泡麵會無心工作啊。
A4:打電動!
A5:炸窯。作品炸掉,滿心期待收作品,結果收來一堆碎片。
A6:陶藝。可塑性高,可以把想說的東西表現出來,比較多不同手法。
A7:油畫。一直想學但是沒有去做,油畫跟陶瓷有些技法蠻像的。
A8:有時候一直在工坊很容易鑽牛角尖,失去其他的體悟也就失去了靈感。
A9:未來希望能夠在產業繼續服務,前提能養活自己,但也不排斥出去轉一圈再回來做自己的興趣。
A10:有穿奇裝異服的人,但是不多,其實大家整天窩在工坊,都穿得很素。
A1:鐘。
A2:升大學時不知道唸什麼,覺得藝術很有趣,工坊很好玩,而且喜歡花蓮的環境,像是在後山的樂園玩。
A3:不喜歡同學來工坊吃東西,因為會很餓。
A4:硬幹下去,早死早超生。
A5:很多蟑螂,熬夜越晚,越多蟑螂
A6:金工。感覺時間投資在上面比較有價值,做的東西比較會符合自己的預期。
A7:陶藝。自由度比較高。
A8:投入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但做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不想要。
A9:系上有教策展和企劃案,比較想走行政相關方向。
A10:藝術相關不是只有設計或畫畫,我們會比較傾向媒材創作。
A1:芙烈達。
A2:不用考術科,但是對藝術有興趣,想著這裡應該有很多厲害的人。
A3:自己垃圾不收拾,或者穿拖鞋。
A4:揍泥巴!
A5:剛開始學陶的時候,大家還不太會拉胚,有人用拉胚機,土沒粘緊,一踩轉盤,整塊土飛出去,打到牆壁上。
A6:暫時只學過陶藝,我覺得蠻喜歡,因爲陶藝是一個製作過程很有手感的工藝。
A7:金工。想試試其他媒材可以怎麼與陶藝結合,而且金工在外面學很貴,學校比較便宜。
A8:剛開始學的時候什麼都做不出來,心想這麼久怎麼還和剛開始拿到一坨土長得差不多。
A9:對未來還是很迷茫,暫時會比較希望走工坊方向。
A10:之前去看房子,房東問我什麼系,她就說我看起來就很像藝創系,我看起來還蠻正常的吧,應該沒有長得很藝術。
A1:David Garrett。
A2:想進工坊,大學已經進入草木染工坊一直待到現在。
A3:還好,沒什麼特別討厭的,工坊空間本來就是開放的。
A4:進工坊或者是看書,我的個性比較少逃避。
A5:參加「迴游」和社區合作,將想法實現在了那個地方。
A6:染布。我的個性切分得比較明確,染布涉及到感性的層面,跟自己本身的思考不同,要切換,讓我覺得是一個特別的媒材。
A7:系上的東西基本都學過,但是還沒有學過石頭,所以選擇石頭。
A8:打破自己的慣性,無論是學習還是創作,以前做東西會要求非常工整,現在要慢慢改變,讓它有飄逸的感覺。
A9:先把握當下,畢竟未來的我是現在的我造就的,希望可以開工作室。
A10:我們系上比較多工坊類別,畫畫的人比較可能是藝設系。
A1:王安祈。
A2:原本有學京劇,想做相關的文化行政和營銷,本來在其他學校唸公共行政,後來發現,太行政了。
A3:插隊排窯,超級白目。
A4:去運動!回家耍廢良心過意不去,但運動就會覺得還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
A5:剛轉學來時,有次上課老師拋出許多問題,卻沒有任何解答,當時很困惑到底在幹嘛,後來才意識到,那種探索疑惑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
A6:陶藝。自己現在吃飯用的碗碟就是自己做的,因爲是手捏的,就覺得很有溫度。
A7:金工。自己本身會戴一些飾物,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要,但市面上還沒有的款式。
A8:讀研究所本身就蠻挫折的。常常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但後來發現原來那只是冰山一角。
A9:想要成爲學者,繼續學習,在真正觸碰行銷前,想要再多認識自己所希望推廣的東西。
A10: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無趣的人,但是我對生活還是蠻有想法的。
A1:梵谷。
A2:感覺這個科系很酷,他們做的事情也很酷。
A3:播音樂,很大聲,明明就有耳機這種東西,我不想知道你喜歡聽什麼。
A4:還是要面對,會一邊做一邊碎碎唸。
A5:還沒遇見過,聽說有老師生氣到把同學作品摔爛,我會怕。
A6:金工。試過金工和陶藝,陶藝有很多限制,溼度、溫度,也無法確保作品燒完之後的樣子;金工可控性比較高,比較自由。
A7:編織。覺得金工和編製結合應該會很有趣。
A8:沒有靈感,每次來上課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沒靈感進工坊會很痛苦。
A9:想要平穩的生活,想到博物館和美術館之類的地方工作。
A10:我們確實有在走廊辦過展,但是真的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把東西丟在那,有人經過就算展覽,有很多問題要學了才知道。
採訪撰文|陳洋
攝影|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