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平常相遇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土地與歷史的真情,許能盡收一人之眼底:《行過洛津》

【焦點人物】土地與歷史的真情,許能盡收一人之眼底:《行過洛津》

by 郝妮爾

改編自施叔青「臺灣三部曲」之首部小說,江之翠劇場的《行過洛津》,自首演起算,已然走到第五個年頭。

洛津者,鹿港之古稱。編劇吳明倫將小說中的重要角色「許情」牽引至舞台上,交由導演陳煜典所安排的對台戲,具體而微地講述此地五十年間的興衰。

於戲中,作為外地人的許情三度來台,以戲子之姿,活得邊緣,卻看得透徹。他見證洛津的迷人與滄桑,而洛津也將他次次轉變成長的過程一併包容。

問及這齣戲是否亦有小說中那樣宏大的願景,欲收下臺灣一角古今之變?吳明倫聞此只是笑說:「我們辦不到,只想把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做好就好了。」話是這麼說的,但有一幕非關正式演出、亦在小說之外的片段,卻深深留在她的腦中——那是 2017 年鹿港今秋藝術節的彩排,彼時雨正大,許情欲從台上走下地面時,導演陳煜典上前替演員撐傘。「我當時看了覺得好感動,想說許情終於好好被愛了。」吳明倫說,半是玩笑半帶真情。

由是見得,無論是小說或者劇場,創作者都是在真實的歷史舞台上搭建虛構的角色來,雖然明白都是虛構出的角色,卻又從能於其中看見真情,無論是個體或者土地的真,似乎都妥妥地被收進許情身上了。

原來藏起來的東西也能放在聚光燈下

除上述所言,江之翠劇場的《行過洛津》還可見得二種真情於其中:一是南管戲的鋪排精細,二是藉由此戲一再翻演,使創作者重新咀嚼出不同的興味。

先談南管。製作人劉宛頤是最先注意到小說中南管元素之人,小說中,作者施叔青本將《行過洛津》以著名戲曲《陳三五娘》(〈留傘〉一折)為骨幹,使劇情線更加清楚;吳明倫於改編時,將最靠近南管的小說角色「許情」抽出,作為本戲要角;到了陳煜典手上,則更明確地將本戲拆作《陳三五娘》、《行過洛津》二戲,雙邊對台,由觀眾直接見證兩方如何呼應、共鳴。

談到對台,吳明倫說:「我在寫劇本的時候其實沒什麼舞台的概念,所以當初聽見煜典想要以對台戲的方式呈現覺得很驚喜。」事實上,就連此安排也是出自小說中一段精彩的敘述所激發出的點子。陳煜典回憶:「小說中有一段文字,提到某次演出一次請了四個戲班,他們全都演同一齣戲,舉手投足一模一樣,那段文字很有畫面,雖然是互相打對台,卻又沒有傳統那種拚台的氛圍,反而有種溫和感。我就想說,也許可以讓兩組人一起演繹相同的畫面。」他的安排,最大程度突現了南管在本戲中的存在,非是配角、零散地落在戲中,卻是如一面鏡子,將彼端之情節清楚刻劃、收攏其中。

緣此安排,傳統戲「經典」而難免「封存」在某種形式中的疆界也得以被釋放——《行過洛津》的現代元素使其中的南管得以隨場域改變,也跟著彈性調整。陳煜典更大膽地將樂師至於舞台中央,如兩台戲之間的心臟節拍,偶有與戲呼應之處,實為巧妙,連帶也影響吳明倫日後的編劇思維,她說:「過去以為要藏起來的東西,原來放在聚光燈下也能這麼有趣。後來在寫一些戲的時候,我也會想把這種概念擴散出去。」

這是戲班和戲迷一起構築的風貌

這幾年來,隨著不同場地的演出條件,以及陳煜典的導演思維轉變,《行過洛津》的結尾一再被調整。過去,他試圖強調許情離開以後的洛津/鹿港仍在,生在此刻的我們應如何感受歷史/時間的溫度,依舊潺潺如水地流過身旁?

「之前,我會想要一口氣把戲推進五十年,會想要讓百年的時間都被定義。」陳煜典說,而近年來這份企圖心卻越來越聚焦,到了 2021 年度的版本,他幾乎確信自己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收尾:「我想讓視角回到許情本身。過去他幾回來去洛津,情感總是依附著他人,而在這齣戲裡,我們慢慢將那些人剝除,使他不必為誰而留,因誰而去。他的去留必須由自己做決定。」

本次結尾的處理,雖是從大時代收束到小人物上,卻非「關注小我」的那般刻劃。

吳明倫回應,每回重新審視這齣戲,她都會看到新的詮釋角度。「這本小說雖然是臺灣三部曲的第一本,不過主角許情卻不是臺灣人,甚至因為他的身分認同、他的職業,常常受到臺灣人的欺壓。以沒有特別美化臺灣人的故事去講臺灣人的事,反而更能凸顯角色心中的溫柔,以及反映當時的社會局勢。」

至於陳煜典當初在導演手法上,是否也安排了許多橋段,以凸顯鹿港往昔的樣貌呢?

「我曾經在一篇研究資料(註)中讀到這一段話, 是這麼寫的:『《行過洛津》是戲班和戲迷一起構築的鹿港風貌』」陳煜典說:「所以,其實每次演員上台、觀眾就位,光是那個畫面,對我來說就已經重現了某種鹿港的樣貌。」

如其所言,戲劇是輕輕提起,在觀眾的前深深落下。但觀眾興許常常遺忘的是,我們凝視的、存在的當下,亦才啟動了一齣戲的開關。在後疫情年代,這份戲與人之間的相遇,也使《行過洛津》之重演別具意義。

註:導演所提到的研究資料,語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曹世耘「小說《行過洛津》之互文性書寫研究」,指導教授:高美華、石光生。

採訪撰文|郝妮爾
東華華文所藝術碩士,於宜蘭經營向予書苑。亦從事藝文採訪、劇場評論。喜歡全世界的狗,以及特定幾隻貓。

劇照提供|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