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奠基整體藝術的根柢 概談一九八〇年代的報紙副刊與雜誌

奠基整體藝術的根柢 概談一九八〇年代的報紙副刊與雜誌

by 黃茜芳

二〇二二年歲末,藝術界最受矚目的是北美館展覽《狂八○——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分為五大展區:「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分認同」、「匯流與前進」,展期是十二月三日至二○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其中,「匯流與前進」展區,展陳大量報紙副刊內容與各式雜誌,呈顯當時蓬勃發展的出版如何促進思想激盪、形塑時代文化。本文即以此為題,概談一九八○年代的報紙副刊與雜誌出版業榮景,一窺其如何奠定一九九○年代整體藝術的根柢。

「文化沙漠」是一九七○年代台灣扛負的沉重大標誌,鐵錚錚的事實,無人能駁斥。

一九八○年代適逢解嚴前夕,是總體出版業、媒體業及各種思潮等風起雲湧而至的黃金年代。主流媒體有二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的文化副刊,接著《自立報系》加入戰局,可謂熱鬧紛陳。至於,雜誌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論是黨外的政論雜誌,還有很多介紹新思潮或是藝文類的雜誌創刊或復刊,提供讀者多元廣泛的選擇。俗諺「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做雜誌」的魔咒是不管用的。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台灣正式解嚴,結束超過三十八年的戒嚴。

主流的《中國時報》副刊與《聯合報》副刊是彼此的重要競爭對手(1970-1989),一九七六年《中國時報》主編高信疆推出「洪通」、「朱銘」等專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尤其台北美國新聞處長長人龍排隊看洪通個展更是驚人,同時紀實攝影與報導文學也佔有重要分量。出身《幼獅文藝》的詩人瘂弦長期關注國際瞭望的資訊,一九七八年從美國歸來接任《聯合報》副刊主編,規劃未曾出現過的跨領域的「第三類接觸」,如楊牧與胡因夢談電影等。

礙於官方施壓,高信疆不得不下台,自美返台的金恆煒(1983)接手,開始在副刊推各種專輯,請旅美無法入境回台又優秀的劉大任、郭松棻(郭雪湖長子,文學家/藝術史學者李渝的夫婿)與夏志清教授等人寫稿,同樣遭逢巨大壓力,終究還是離開。沒放棄理想,接著創辦《當代》(1986.5),是《中國時報》副刊的深度化、學術化與推廣化,成為一九九○年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

出口成章的高信疆是想「攪動社會的人」,若他認同某種東西就要排山倒海撼動社會。高信疆與瘂弦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編輯方向,形成對抗之姿,同時,兩大報系無分軒輊的資源、資本與國際網絡,從一九七○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是最叱吒風雲的巔峰期,直到各種刊物與黨外雜誌紛紛出現,分散了各種議題的討論,副刊才從「言論第一線」退居而下。

兩大報系原以為解嚴後,可以毫無禁忌製作相關議題,準備大展鴻圖,孰料,進入自由市場,新的媒體萌發快速成長,徹底瓦解兩大報系龍虎相爭的壟斷情勢。《自立晚報》副刊與較晚成立的《自立早報》副刊是不少流亡海外黑名單作者的發表與發聲的重要版面。

黨外雜誌的成立真是精采非凡,一九四九年政府遷台後,第一本本土精英成立的《台灣政論》發行,是發行黨外雜誌的先鋒軍。從一九七○年代後期,陸續有《夏潮》(1976)、《這一代》(1977)、《富堡之聲》(1978)、《長橋》(1978)、《美麗島》(1979)、《八十年代系列》(1979,含《亞洲人》、《暖流》) 、《鼓聲》(1979)等。進入1980年代則有《深耕雜誌》系列、《政治家》系列、《蓬萊島》系列、《關懷》(1981)、《前進周刊》(1984)、《自由時代》(1984)系列等,部分刊物發行數期就被當局勒令停刊,更有如《鐘鼓樓》(1984)竟被情治單位直接查扣所有製版的版樣、準備印刷的用紙與底稿等。查扣、查禁與停刊是官方最常用的三種處理手法。

「狂八〇」展覽中「翻譯術與混種」展區一景。
「狂八〇」展覽中「匯流與前進」展區展出大量一九八〇年代各式雜誌與報紙副刊。
「狂八〇」展覽中「匯流與前進」展區展出大量一九八〇年代各式雜誌與報紙副刊。

多姿多采的藝文刊物出版,當屬一九七一年三月創辦的《雄獅美術》影響最深遠(發行三○七期,一九九六年十月停刊),創辦人李賢文自幼深愛繪畫,想成為優秀畫家,奈何造化弄人,卻成為台灣最重要美術月刊創辦人/總編輯。一九七八年,蔣勳受邀擔任《雄獅美術》總編輯,增加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攝影與電影等新範疇,封面主打「雄獅」而把「美術」縮小,成為綜合的整體藝文月刊。

原為《雄獅美術》主編的何政廣,離開《雄獅美術》後,一九七五年六月一日創辦《藝術家》,推出不少精彩專輯。一九八九年夏日,台灣股市熱,藝術市場也熱,《藝術貴族》由亞洲藝術中心老闆李敦朗獨資創辦,首任總編輯是多年前病逝紐約的洪淑娟。基本上,建築師會讀美術刊物,然而,藝術家卻不會看建築刊物,《雅砌》是建築教授吳光庭在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開始籌備,一九九○年創辦發行,僅辦了二十期,因廣告收益不佳而轉型為廣編模式的內容,不過,原初的《雅砌》卻得到金鼎獎肯定,是建築月刊首次獲獎。《建築師》則是一九七五年一月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許仲川理事長創辦,現由全聯會出版。

《現代文學》(一九六○年創辦)復刊在一九七七年;隔年一九七八年,原為英文版的《Echo》發行了中文版《漢聲》。一九八二年《婦女新知》創刊。電影資料館發行的《電影欣賞》創刊在一九八三年。創刊於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的《聯合文學》,秉持「文學不應只是象牙塔裡的金雕玉琢,文學應該是人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航向文學。

一九八五年,文學家陳映真創辦報導文學雜誌《人間》,以圖片、文字從事報告、發現、紀錄、見證和評論,引發社會很大迴響,特別受大學莘莘學子喜愛;陳雨航主編的《四百擊》電影月刊,創刊在一九八五年三月。

一九八六年是特別重要的一年,台灣最大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成立,《文星》復刊(創辦於一九五七年,因挑戰黨國體制於一九六五年被迫停刊),主要內容包括時事、文化、電影與藝術評論等;《南方》創刊。《長鏡頭》是創辦在一九八七年。《影響》創刊在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一年十月,重要核心幹部討論多年的《島嶼邊緣》終於創刊,創刊號推「葛蘭西一○○」專輯,總共出版十四期。

「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弘一大師名言,適正闡明一九八○年代前後的報紙副刊與雜誌所面臨的詭譎時代氛圍。

文|黃茜芳
大學主修西班牙文,讀過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與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任職《藝術貴族》、《雄獅美術》、《典藏》(《今藝術》與《古美術》)等藝術月刊, 熱愛藝術,書寫藝術,資深藝術媒體工作者。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