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普通生活巷口文學院 【巷口文學院】當我們討論運動比賽 一同熱血一同感動 曾文誠 ╳ 陳祖安 ╳ 曾貴麟

【巷口文學院】當我們討論運動比賽 一同熱血一同感動 曾文誠 ╳ 陳祖安 ╳ 曾貴麟

by 曾貴麟

二○二二年尾聲運動風潮席捲街巷,NBA巨星霍華德空降職籃T1、卡達世界盃足球賽,讓運動迷拎著啤酒熬夜等著一腳破網的瞬間;還有童年經典《灌籃高手》橫跨二十六年,推出最新電影版,紅色球衣少年們未老,在青春的球場揮汗奔馳。體育賽事場場精彩對陣,是運動迷們說不完的故事。本次巷口邀請球評曾文誠及運動文學寫作者陳祖安,由運動愛好者詩人曾貴麟提問,從運動迷與寫作者的角度,一同聊聊讓人為之狂熱的運動文化。

‧曾文誠 
名球評,台北體院運科所碩士。履歷:棒球球評、作家、網站總編、大學講師。著作大大小小十餘本,全跟棒球有關。

‧陳祖安 
合法詐騙的廣告人、不運動的運動迷、用球賽排行程的自助旅行者。半職媽媽,育有一犬一女盧果、盧願。半職創作、一些些廣告作品、一本未出版碩士論文、著有《看球說故事:用球賽記憶一座城市,給自助旅行者的另類提案!》。

‧ 曾貴麟 
一九九一年生,宜蘭人,淡江大學中文系、東華華文創作所畢業,作品有《夢遊》、《城市中的森林》和《人間動物園》,策劃展覽《25時區》(2015)、《人類世:河神之女》(2021)。

像我這麼狂熱的運動迷

曾貴麟(以下簡稱麟):世大運、東京奧運,以及近期的卡達世界盃,皆成為群眾的共通語言。每當賽事開幕,掀起觀看熱潮,無論原本是不是運動迷,都開始嘗試理解運動、討論運動。請問兩位怎麼看待這個共情現象?在現場觀看賽事,或者欣賞轉播時,會有哪些習慣、或是特殊表現?

陳祖安(以下簡稱安):到現場觀看比賽,跟看電影的氛圍是相似的,可以感受到旁人的激動、憤怒和悲喜。我造訪不同國家時,會將當地的體育場域列入必經景點,和主隊的支持者同坐,跟著觀眾席的陌生人一起歡呼、叫罵,在主隊得分時相互擊掌,這是運動迷的樂趣所在。我常提到「運動救國論」,就是覺得人們可以憑由觀看體育賽事,體驗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的感覺,因為在觀賞比賽的當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是朝同一個方向。

曾文誠(以下簡稱誠):即便是專業球評,看球賽其實很難真正的「客觀」,如果有人說他是客觀的球迷,很可能是他球賽看得不夠多。運動賽事的核心在於令人血脈賁張,觀眾如置身賽場之中,使人無形中進行角色扮演(cosplay),在僵持的比數中坐立難安,與球員同樣在終了的鳴笛聲中歡喜或哭泣。

麟:如果離開播報台,曾公是否會流露不為人知的激動一面呢?

誠:看桌球、羽球或籃球項目時,比較會被出奇的表現惹得放聲大叫。我因為多年播報棒球賽事的經驗,投手擲球、打者揮棒的動作一出,從肢體反應大致可猜出落點,已少了一些驚喜感。

麟:這應該算是一種職業傷害吧。運動文化往往與城市扣合,如同世界盃觀賽時,觀眾也會將球隊球風與民族性一同參照,兩位怎麼看待這樣的觀賽文化呢?

安:我是可為了運動環遊世界的人,因喜歡一個國家、一個球隊,搭上飛機啟程朝聖,我非常喜歡棒球和籃球,也因此特別飛到波士頓看紅襪隊的比賽,也從球隊更認識一座城市譬如我會為了所鍾愛的籃球球員Kobe Bryant——不論是他的個人風格或是生平故事——一次又一次地飛往洛杉磯看他比賽,因而也才有機會更了解這座城市。而在每趟旅程,發現體育文化已經深深刻入當地城市的文化基因。

麟:運動品牌所帶動的城市觀光,已有不少著名的案例,譬如《灌籃高手》的紛絲,不由得想造訪日本鐮倉,尋找櫻木花道清晨練球時,和赤木晴子一同走過的海線旁平交道;而紅葉少棒隊的故事,也讓台東縣延平鄉蘊含不同的地文故事。

誠:舉日本職棒「廣島東洋鯉魚隊」為例,當地居民歷經廣島原爆的災害,這支職業球隊給予當地人極大的心靈慰藉,幫助廣島重新從廢墟中復甦,也因球隊與地方的連結,使得鯉魚隊球迷具備獨特的情感締結。不論球隊戰績如何,他們始終是最死忠的支持者。回到台灣體壇,運動賽事與城市連結仍在摸索過程,需要政府、球團和球迷的努力,等待時間醞釀,若能各球隊能確立屬地主義,帶動地方文化經貿的振興,台灣體育將有新的氣象。

即便是專業球評,看球賽其實很難真正的「客觀」,如果有人說他是客觀的球迷,很可能是他球賽看得不夠多。

放下酒杯,用寫作重返賽場

麟:運動迷觀賞運動時,並不像漫畫能從分鏡圖和獨白,讀取球員們的內心反應,在瞬息萬變的賽場,無法理解他們當下反應的動機,也難以窺見場下的刻苦訓練和日常生活,職業賽場更為現實,球迷只能看到得失分,從數據與戰績理解球隊的狀態,而尚未浮上檯面的,包括球員間的恩怨情仇或休息室風暴,都是球迷們臆測的題材,是既是運動賽事的樂趣,同時也是書寫者可以填補的間隙。

兩位觀賞運動,也書寫相關題材,運動賽事並非「只有現在」,更多是「場外」的故事,有成英雄的球星,也有水火不容的宿敵球員或球隊。種種因運動而起情結,都是人們聊不完的話題。作為運動題材的寫作者,你們用什麼角度進行寫作呢?

誠:球隊形象不是憑空可捏造的,譬如波士頓紅襪隊,已成為城市的百年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許多情節是在時間裡生成的。我希望球迷除了賽場的勝負,能更進一步認識球隊與球員,我常以球員的生命經歷為書寫題材,並非以勝場數定義球員,職業賽場上,沒有球員是不經過努力就能穿上球衣,希望藉由運動播報者的視角,挖掘球員背後的成長歷練。

之前寫《野球人生》寫我所知的棒球人,後來也談今年台灣職棒東山再起獎得主王勝偉,他的故事也很動人。撇除職業運動員的身份,球員也是有溫度、情緒的人。

安:我寫《看球說故事》,將觀看運動賽事的旅行筆記,加入了想像性的敘事建構,把喜愛的運動員寫進書中,編織出一種可能發生的體育故事。譬如假如那架載著Kobe Bryant的直升機並未墜落,二○二八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奧運盛宴,他肯定是最後將聖火帶回賽場的人,倘若有這樣的可能該有多好。對於世界的種種焦慮,有時可以因一場運動賽事迎刃而解,其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始初衷,也是希望止息國際之間的干戈,這是體育賽事所具備的核心精神。

麟:發表文章之後,是否收到其他球迷的回饋,有什麼和讀者之間的有趣互動呢?

安:我的經驗都是非常正面的,有些閱讀完書籍的朋友,也將出國現場體驗運動賽事列為旅行目標,且當我以為運動迷的群眾很小,和我一樣喜歡閱讀的運動迷更是寡眾,卻收到來自同個運動社群的網友,將我在新書《看球說故事》裡提到的推理小說作家的作品翻拍給我,原來我們不僅同樣是運動迷,也同樣是那些推理小說家的書迷!

誠:我不太看評論,只專心寫想要訴說的體育故事,即使有九十九個人稱讚你,卻只會記得其中一個批評你的。同時我也勸誡新進的運動員,不要太看網路評論,保持對於所愛事物的專注。

假如那架載著Kobe Bryant的直升機並未墜落,二○二八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奧運盛宴,他肯定是最後將聖火帶回賽場的人,倘若有這樣的可能該有多好。

如何閱讀體育所傳遞的信息

麟:欣賞體育賽事,包括球員傳記、文學、漫畫、電影等載體時,身為讀者可以用什麼觀點進入呢?我想起安西教練的名句:「如果放棄,比賽現在就結束了。」心中好似浮出一絲氣力,再堅持一段路,或許結局不盡人意,並非每個付出的人最終都能坐擁獎盃,但過程的每滴汗水,都使回憶更為甘甜。

誠:當然現實生活裡,體育項目的發展過程絕非只有光明一面。每個環境都有覆蓋灰塵的角落,譬如體壇醜聞或假球案等,運動文學所要傳遞的精神,並非隱藏這些瘡疤,而是運動員如何走過低谷,藉由日以繼夜的擲球、揮棒、撲接,奔跑,運動場內場外的加倍努力,讓運動迷們重拾信心。回歸運動本質,在歷經外在環境各種挑戰,給予人們些許光照、些許砥礪,拾獲激勵自身的能量。

採訪撰文|曾貴麟
攝影|劉璧慈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