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mment
previous post
著有散文集《秋刀魚一條半》、《秋刀魚變溫柔了》飲食作家盧怡安,將擔任 2023 年一月手寫週記專欄作家。時逢農曆新年,大魚大肉之際讓我們在盧怡安的日常文字中歇息,淺淺淡淡地,用心感受家常料理的韻味。
雨淅瀝淅瀝的下起來了。
不太討喜的台北冬雨。不過空下時間來,靜靜的聽時,居然也蠻撫人心弦的。
像那樣線性的、拉長的中高音,突然很想用一個什麼聲音,與它應和。比如說啵咕啵咕、或是咕嘟咕嘟,這樣圓球泡泡般的中低音。
想要暖起被雨浸濕的空氣,那應和的聲響,最好帶著暖意,最好是甜甜的甜甜的,帶著棕色。
雨聲中,眼前的色彩、線條、聲響,好像越來越清晰。那就來煮一鍋暖暖的、棕棕的、甜甜的、啵咕啵咕作響的,鍋煮奶茶吧。
很久沒見的朋友,從台南寄來了她在安平的中藥行,一一挑選的香料:八角、茴香籽、肉桂……,附上阿薩姆紅茶和餅乾,還細細交代了鍋煮奶茶的細節步驟。
啊~原來注滿水之前,鍋內要將香料炒出香味啊。啊~原來紅茶在最後的最後,再慢慢加入啊。
煮好了。
雖然是涼涼冷冷的氣溫裡,還是想用透明的玻璃急須,裝滿一壺暖棕色。然後注入在不久前京都帶回來的青花小杯裡,小口小口地喝。
今天配 oddtaxi 裡慵懶的主題曲。
是不是應該去採買年貨應應景了啊?馬上把冰箱清出好位置,很快趿著鞋出門。
嗯……,烏魚子、乾魷魚、鮑魚罐頭……順著大型批發市場的人潮,一路搜刮我喜歡的珍品、海味,丟進大包包裡,很像穿過森林採集熟果的獵人一樣。然後,就在穿過魚攤時,與她面對面相遇了。
如果是在電影裡,這裡就會用一個變焦大推進 dolly in,強調那種天雷勾動地火,內心澎湃不已的命中註定相遇。
啊,在我正前方,那個金黃澄澈,閃閃發亮,醇郁濃黃的,是我,心中無可比擬的珍味。烏魚子、鮑魚和紅蟹暫時都可以靠邊站。那就是,魚卵們。
只是初相會的第一眼,啵啾啵啾、嗶嗶啵啵,她們好像已經在我口中爆開此起彼落的煙火。
根本沒人跟我搶,我仍一個箭步衝過去,大有從丹田喊出:「整盒給我!」的氣勢。不過老闆娘沒讀懂我這場戲的腳本,照樣用她的步調不疾不徐的悠悠介紹:這邊這位是土魠魚(的卵),這邊是金目鯛,啊,那邊是鯧魚。
很奇妙,大部分食材都是飽滿碩大肥厚為佳,獨獨在我眼中,小型的魚卵才珍稀好吃。特別是黃魚、帕頭仔這一類銀皮、石首科魚的魚卵,新鮮時鮮味清亮,煎起來烈濃豔郁。於是我挑了鯧魚、金目鯛的卵,真喜歡。
僅僅是鹽煎,嗯,稍微多一點鹽,配上了白飯。嗶啵綻放,鮮烈醇郁。
這是寶石級的一餐珍味。
青色的冬季恩賜
試做了濃雞湯、試做了巨大蝦球,試做了自己版的佛跳牆……,今年過年前,想要熱一下做年菜的手氣,不小心把自己餵得太飽,結果,過兩天就要圍爐了,突然對大菜興致缺缺了。歪腰。
這時候讓眼前亮起來的,是冬天的蔬菜們。太喜歡,太喜歡,冬天的青菜了。
芥蘭菜香韌,芥菜苦甘,油菜花的小黃花好漂亮,大豆苗奇特的香味太過癮了。一個人去市場買了五把,然後一天之內吃光。
大概是因為生長在冬時,每一種都帶著皮革般的韌質,豐厚,不過口感卻爽甘脆甜。深深累積著的氣味,有夏季蔬菜沒想過的森林蓊鬱感。
通常不用對她們做任何事,鹽水燒滾,丟一把撈起來,就是好鮮美的味道了。懶得剝蒜,沒時間泡干貝、蝦米。先吃為快。
但要過年了嘛,手邊臘味滿滿。蒸過臘肉在盤底的鹹鮮湯汁,拌過青菜。烤過的烏魚子,太多,沒吃完(這是什麼幸福的煩惱),站在廚房隨手刨上。
臘香與冬季的蔬菜,天作之合。這是我家的紅配綠,年節色彩。
只喜歡剝殼不可以嗎
被問到自己的療癒食物時,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雞湯餛飩了。是被溫柔的味道和雲朵般的質地撫慰了嗎?當然也是啦,不過,「妳是喜歡手包餛飩的過程吧。」認識多年的記者直接截斷我的話說。嗯,真的很了解我呢。
一折一折,仔仔細細揀著薄皮,壓捏成整齊的折子。然後節奏穩定的,累積一排一排規律整齊的餛飩寶寶,粉撲撲的,光看就很舒服。我會包好一整 tray 之後,哇~哇~的真心發出讚嘆,一直翻來覆去欣賞它們。啊,這種行為講出來好害羞。
仔細整理市場買回來的菜,也好舒服。
春節後,漸漸容易買得到帶殼的皇帝豆了。帶殼就是棒。我光瞄到它碧綠青殼的尖端,眼睛的訊息都還沒傳到大腦的處理區吧,手就已經違反神經傳導路徑地伸出去抓一把帶回家了。
天氣酷冰,冷到在房間也想戴手套。但一籃子皇帝豆來,馬上跳起來打理。細細的用剪刀剪下邊緣,然後開殼剝出豆子。下刀時豆殼韌韌的阻力,和剪好後還捨不得丟的青潤綠殼,怎麼都那麼迷人?
但我有那麼喜歡吃皇帝豆嗎?沒有啊。
可不可以剝好就算了,今天先不吃,明天也沒有要吃。啊,當然不行啊。這行為怎麼那麼渣男(先道歉)(笑)?
我不喜歡皇帝豆在湯裡燉得太軟之後咬起來的渣渣感,炒一點什麼嗎,它又太大顆了好難跟別人搭配。
哎呀,春天呢,不知道能不能像春天裡其他幼嫩的菜芽那樣,用天婦羅的做法呢?
很快的炸香來一盤了。微酥帶脆的質地,真不錯。雅噠,還好找到喜歡皇帝豆的方式了。那再剝一籃吧。
文、圖|盧怡安
從 fine dining 到市場小吃,熱愛飲食,也愛動手做菜的人。喜歡安靜地待在家,也喜歡衝動型旅行的雙重人格。市場、小鎮、新奇的食材總會勾起好奇心。攝影、寫作、策展、食譜設計,參與領域總無法定義。2021年 Tatler 雜誌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 250 位 Taste Maker 之一。著有《秋刀魚一條半》、《秋刀魚變溫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