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客家小鎮書寫之名人帶路】湯昇榮 — 苗栗市維新里|貓貍細阿哥仔, 讓客家故事抵達遠方

【客家小鎮書寫之名人帶路】湯昇榮 — 苗栗市維新里|貓貍細阿哥仔, 讓客家故事抵達遠方

by 徐浩文Ci Haù Vun

專訪

湯昇榮

製作人

瀚草文創董事長、政治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客家電視台副台長兼節目部經理、大愛電視台總監辦公室主任、戲劇部副理。超過二十五年的影視生涯,擔任製作人、導演、記者、唱片監製、詞曲創作、樂評人、電台主持人等工作,工作領域擴及影視音出版、劇場等。多次擔任金曲獎、金音獎、金鐘獎、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評審,策劃動畫電影《印順導師傳》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獎,《草山春暉》獲金鐘獎最佳行銷獎、監製《雲頂天很藍》、《討海人》、《我們與惡的距離》獲金鐘最佳戲劇獎,《三春風》獲新加坡亞洲電視最佳電視電影獎。製作影集《誰是被害者》蟬聯Netflix連續16次冠軍,《火神的眼淚》蟬聯19次冠軍,《茶金》創收視佳績。

作品有《紅衣小女孩2》、《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製片。《麻醉風暴2》、《誰是被害者》、《火神的眼淚》、《2049》、《茶金》連續劇製作。

山城青春

原以為是靜謐場景,但在湯昇榮緩緩走進建臺高中圖書館那一刻,校歌從他和身旁幾位校友喉間湧出。畢業三十餘年,從首字到尾韻一氣呵成,校園種種其實未曾模糊。

「當年其實是我自己偷偷來報名國中部,結果考上了,我爸也沒辦法,他說那你就去讀吧。」撇除新添的冷氣跟視聽設備,讓湯昇榮還有點不習慣,其他建築物風貌依舊,他還能輕易指出國、高中教室位置,以及通往宿舍跟福利社的小徑。

「這是改變我人生的地方啊。」湯昇榮到台北念大學後,發覺許多人的青春湮沒在無盡書海下,連美術、體育課幾乎都被借去考主科。在鄉下私立高中求學,必然注重課業,但老師也讓他畫海報、編校刊、參加作文比賽,或帶學生出門露營、烤肉、童軍活動,讓他學生時代的記憶,跟都市高中生截然不同。

湯昇榮對於歷史、文學、閱讀的喜愛,也在這個階段養成。他的歷史老師信手拈來便能旁徵博引、鑑古知今,非常會說故事,湯昇榮歷來經手的戲劇引人入勝,大概也從老師身上承襲幾分;國文老師常請他唸自己的文章,帶領大家參與詩歌比賽和藝文活動,為青少年導讀鄭愁予、《未央歌》、《千江有水千江月》等現代文學,讓文學種籽萌芽在少男少女心田;下課十分鐘,湯昇榮也沒閒著,一個人跑到圖書館讀英文報紙,遇到陌生詞彙便回頭查辭典,查著查著,不同的視野於焉開闊⋯

📍建臺中學

在母校門口,一眼認出闊別三十餘年的高中同學和師長。

偷偷報名入學考試,因此得到豐盛的六年時光。

多語的客庄日常

其實湯昇榮幼時的語言環境,就像台劇《斯卡羅》。他跟爸爸、阿婆說客語;母親是嘉義人,跟母系親屬講Holo語;幼稚園時曾經被老師相中,參與原住民族歌舞演出;因為住家臨近軍營眷村,國小常常跟外省孩子玩在一起,對外省腔調並不陌生;街上巧遇摩門教傳教士,掀開異國外語面紗。對出生在典型客庄的湯昇榮來說,多語、多元文化反而是日常,形成了他看世界的方法。

出社會後,他才意識到,在家鄉求學的養分跟撞擊不輸給任何大城市。苗栗有山有水、有親切母語、熱情師長、好夥伴跟哥兒們,人與人之間距離貼近,生活也有獨特節奏。建臺六年,是人生中非常豐厚的禮物。

不一樣又怎樣

在建臺中學十五分鐘腳程外,有座貓貍山公園。高中時,老師會領著大家到貓貍山公園運動,國文老師也帶學生一一走遍涼亭、牌坊,請同學們抄下對仗詩詞,再教導他們創作。

往貓貍山公園途中有一座福德祠,湯昇榮平常時沒有拜拜習慣,但只要經過,都會雙手合十敬拜伯公(bagˋ gungˊ,土地公),是客家人心中不需言說的默契。

久違地踏進公園,湯昇榮步伐難掩興奮,「帶你們去看貓貍。」關於苗栗古地名,過去有許多種說法,「貓貍」(Pali)是其一,語源來自原住民平埔族道卡斯族語,指的是平原。

古地址「台北府新竹縣貓貍街」,刻在貓貍山公園的賴氏節孝坊上。後來經過考據,苗栗舊地名應為「貓裏」,「貓貍」則是當時地方官吏筆誤。但青少年時期初見這兩字的湯昇榮,對這片土地的認同感已然萌發。

湯昇榮擔任客家電視台節目部經理、副台長時,自然也做了和苗栗相關戲劇《源》。這是苗栗出磺坑一帶,客籍先民煞猛打拚,開挖亞洲第一口油井的故事。

這些年,湯昇榮陸續經手更多戲劇作品,問他想不想拍以家鄉苗栗為題的戲?他說有,一直有想。雖是客家子弟,直到離鄉,才認識來自不同地方客家人,像是六堆南四縣,或海陸腔客家人。湯昇榮才發現苗栗客家,是非常特別的存在。

近年來,有人戲稱湯昇榮的家鄉為苗栗國,他笑說,苗栗人確實古怪,但不一樣又如何。比方說,苗栗有台灣原生種「山貓仔」(sanˊ meu eˋ,石虎),也只有四縣客家人會稱呼紅白小湯圓為「雪圓仔」(xiedˋ ienˇ eˋ,小湯圓)。「面對這個世界的變化,苗栗給我很好的對應跟學習。」

📍貓貍山公園

刻在節孝牌坊上的「貓貍」兩字,被公園玩樂的青少年,一生烙在腦中。

湯昇榮領我們回到老家,他說,「在外地的工作比較多,比較少回來,但是還是很喜歡這裡,這裡真的很棒。」

赴北打拚這些年,已經遠遠超越住在老家的時間,湯昇榮還是能以熟稔客語跟長輩交談。長居於此的叔叔、嬸嬸談起姪子,也藏不住滿面沙鼻(saˊ pi,驕傲)。

湯昇榮北上世新念書那幾年,正逢還我母語運動風起雲湧之時。他驚覺世界有些不同,開始有人創作客家流行歌曲,像是謝宇威,以前就出客家唱片的吳盛智,還有寫下〈客家本色〉的涂敏恆等。過去從未在生活裡詠唱,後來有意識地撿回客家,才理解他們如此重要。

𠊎愛勇往直前行

受到還我母語運動啟蒙,大愛台找湯昇榮加入時,他詢問對方,「我可不可以做客家節目?」隨著有線電視開放,各家電視台逐漸風光熱鬧起來,客家節目仍少之又少。彼時客家電視台尚未成立,但客家力量正在崛起,大家都期待在主流媒體看見客家。

大愛台主管對他說,「好,如果你對客家文化有想法,那你就來做吧。」

「如果你讓我做,我一定會做得很好。」湯昇榮邀請知名客籍作家李喬擔任節目主持人,那三年跟著李喬老師學習,徹底打開對整個客家的眼界。

台劇《茶金》,描寫新竹北埔茶商張家,如何在農民、政府與國際局勢角力間,一路從成功到失敗,又一路往前行。即使輸掉一切,還能找到生命的力量。如同劇中的膨風茶(pong fungˊ caˇ,即東方美人茶),茶葉因小綠葉蟬啃咬而受傷,卻成就了獨特花果蜜香,帶領台灣站上國際舞台。

從苗栗山城出發的細阿哥仔(se aˊ goˊ eˋ,年輕男子)湯昇榮,除了為台灣戲劇樹立全新美學標竿,也讓許多隱身人群的客家人,願意自我指認,甚或是開始找回客語的舌嫲(sad maˇ,舌頭)。他讓客家愈走愈遼闊,客家的故事已然抵達遠方。

「無論你是什麼背景,包括一個人的根源、母文化,還有個性、缺點,認識自己都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這能幫助你,做更扎實的生命推演跟生活推演。這也是我很重要的工作基礎,有這個層次的認識,我更有力氣去想更多事情。」

📍原生舊居

對出生在典型客庄的湯昇榮來說,多語、多元文化是日常,形成他看世界的方法,他與家人的關係十分親密。

採訪撰文|徐浩文Ci Haù Vun

楊梅海陸客家人。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曾獲雙溪文學獎、後生文學獎。喜歡秩序,卻常往混亂鑽去。

攝影|小路

喜歡這篇 文章 嗎?

歡迎 訂閱 本期雜誌收藏好文

【客語編舟】四縣腔、海陸腔|湯昇榮

受媒體封稱「王牌製作人」的湯昇榮於影視產業深耕數十年,他秉持「匠人精神」,對所創作事物的執著,嚴謹扎實、注重細節,忠於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因而製作出台灣戲劇史里程碑的《茶金》。故事裡,張福吉對

» 完整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