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主題特輯 人世滄桑詩心在 延平詩社的午後雅集 吳素娥X吳大和X吳錫鴻X劉惠蓉

人世滄桑詩心在 延平詩社的午後雅集 吳素娥X吳大和X吳錫鴻X劉惠蓉

by 邱郁茹

雲沈欲雨的午后,吳素娥(1939-)老師遠自佳里來到臺南歷史悠久、繁華熱鬧的中西區,也是昔日延平詩社創立之地。該社在戰後不久成立,主力多為日本時代與櫟社、瀛社鼎足而三、一九○六年於臺南成立的「南社」社員,在新文學運動開展蓬勃前,南社即是南臺灣古典文學代表,成員曾發刊《三六九小報》。吳素娥是詩社名譽顧問,一生專注於古典詩創作,而陪同參與訪談、稱呼老人家為「師娘」的劉惠蓉本身也是長年推廣台語文化與說唱藝術的創作者。當理事長吳大和(1945-)蒞臨僻靜巷弄內的宅邸時,詩社雅集也在祕書長兼主人吳錫鴻(1949-)盛情款待下展開。

延平詩社的歲月印記

延平詩社何時成立?一說為《臺南市志稿》的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應為農曆孔誕),另說為《臺南市志》的一九五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本年始改新曆孔誕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並載創設人吳家顯(吳子宏),址設赤嵌街二號,從一九五三年的二周年紀念寫真及其後歷屆週年紀念活動來看,應以一九五一年為是。

一九六六年八月《詩文之友》一則徵詩啟事可略窺詩社初期活動:「本社於民國四十年即辛卯年由臺南市南社、酉山、桐侶、留青、錦文、嵌南、樂天、芸香、珊社、南雅、雞林等十餘社聯合組成,並于孔子誕辰創立命名為延平詩社,至本屆教師節經過十五週年,其間經辦乙未全國詩人聯吟大會、鄭成功復臺三百年紀念全國詩人聯吟大會、南市十二名勝全國徵詩,經辦鯤南七縣市詩人聯吟大會四次,逢年過節懸燈射虎,演講孔孟之道宣揚國粹,現在計劃發刊延平詩集。」首任社長吳子宏(1890-1960)原為南社第四任社長,暫未詳吳氏擔任至何時,張聯登於一九五九年結束任期後,至一九八〇年之前歷任社長為白劍瀾、李秉璜、黃少卿、白劍瀾、陳玉榮、洪旺熙。

前社長陳進雄(1939-2024.06.28)在〈臺南市延平詩社沿革〉自云一九八〇年起擔任第十一屆社長,翌年起每逢端午舉辦全國詩人大會,假日定期開擊缽吟會以振揚府城詩風,相當活躍,詩作常刊於《中國詩文之友》,二〇〇一年後因經費籌措不易,逐漸停辦活動。他畢生矢志於傳授漢詩寫作,二〇〇二年起在秀峰公記慈善會附設長青文康中心開設國學班至本年。在場出席者漫談詩社今昔,津津樂道陳老師的講學風采,吳錫鴻盛讚老師「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的人生觀,體現在為人豪邁率真、曠達任性亦不歌功頌德、不曲學阿世,詩作尤重匡時矯弊,令人景仰。

閒談與追憶, 「莫斷層」的綿長詩情

講起學詩的因緣,吳素娥出身原臺南縣將軍,與吳萱草同族,故稱呼吳新榮為「堂兄」,少年時拜在名詩人、也是王炳南高足的施獻忠門下研修詩藝,吳萱草與王炳南皆是日本時代鹽分地帶重要的古典詩人。一九六〇年結婚後移居佳里,丈夫陳進雄任職臺南高等法院,她才有機緣參加原臺南市的延平詩社,此後時常攜手出席各地詩會,乃知名的詩人伉儷,二〇二一年出版有《儷朋/聆月詩集》一書。吳素娥恬靜寡言,饒是賢妻良母,在擊缽場中亦不讓鬚眉,作品常受詞宗青睞,其詩清新平易不重用典,多寫夫妻親子之情,溫婉特質一如其人。她表示,當年得遠道來臺南市參加活動,社友前輩葉占梅不輕易為人改詩,卻常指點批改她的詩作。可惜老詩人們先後凋零,才由陳進雄出任社長。

「陳老師希望延平詩社會當繼續發展下去,莫斷層,所以叫我來接。」端坐一側的吳大和理事長如是說道。這位溫文謙沖甚有人和的臺南知名實業家,自一九七八年加入臺灣創價學會以來,一直致力文化教育的推廣。二〇二二年,延平詩社舉行社員大會,推舉吳大和擔任新任理事長,期望藉此延續詩社薪火。這項人事變動不僅將「社長」改稱「理事長」,更象徵著詩社邁向新紀元的決事長,期望藉此延續詩社薪火。經陳進雄指導,吳大和理事長精心籌畫,同年十月,詩社七十周年社慶暨全國詩人聯吟大會在佳里盛大舉行,百餘位各地詩友蒞臨參與書畫展覽、擊缽賦詩,劉惠蓉主持時以台語吟唱七字仔:「延平詩社七十歲,全國詩人佳里會。南瀛詩情幸福揣,傳統詩詞傳子弟。」悠揚歌頌詩社七十年來傳承古典詩的貢獻。

談起文藝推廣,吳大和的熱忱溢於言表:「我是真心支持詩學,我曾在臺北的中華詩學研究會作兩任的理事長,也贊助十六、七年了。」在他的領導下,該會建立了網站,開展多年線上全球徵聯活動,曾組團遠赴馬來西亞詩詞學會交流,以弘揚詩學傳統。

然而,古典詩因嚴格的平仄、對仗且使用平水韻,對慣用日常口語的初學者難如登天。中華詩學研究會兼延平詩社成員李瑞泰(1944-)便提出創新的「精華自由詩」,這種新體裁巧妙融合《詩經》四言與後世七言、五言,採五字、四字、七字組成一行的結構,如「精華自由詩,佳人比例,上五腰四腿腳四」,不拘泥於平仄對仗,僅要求行末押韻,大大降低了創作門檻,卻也引發了守舊的傳統詩人質疑。

為深造詩藝,吳大和在國小同窗李瑞泰的引薦下拜入同鄉前輩陳進雄門下。他深感延平詩社與中華詩學研究會的不同:前者以台語吟誦創作,後者則採用國語。尤其欽佩陳老師精熟台語、學識淵博,能即席批改詩作,對平水韻的掌握爐火純青,無需翻查韻書,即席批改詩作常一揮而就。其深厚的文學底蘊也展現在講授詩學時,軼聞瑣事順手拈來便逸趣橫生。

祕書長吳錫鴻笑著補充:「交作業後,下次來上課,陳老師都會問:『這樣改,你看好不好?』真謙虛!」二〇一三年自教職退休,吳錫鴻經同事、也是延平詩社成員宋森然紹介,到秀峰國學班學習古典詩創作。畢業於政大中文系的他古典文學素養較深,認真學習一兩個月,陳老師便鼓勵他參加廟寺、書院的徵詩或擊缽。他分享經驗,說到南投藍田書院最為嚴格,大禮堂擺上八、九排座位,三位詞宗出題後再抽詩題及韻腳,案上只能放書院印製的平聲韻韻譜,以防止作弊,限制一小時半完成,常見有人撓腮抓耳幾分鐘後便離席出場。現在有些詩題出得新穎,如〈人工智慧浪潮〉、〈女力崛起〉、〈風力發電〉簡直聞所未聞,考倒不少老詩人。

左起吳大和、吳素娥、劉惠蓉

目前,延平詩社成員約十多人,多為秀峰國學班出身,去年結集十三人詩作共三百餘首刊為《臺南市延平詩社社員作品集》,二○一三年曾自費出版《秀峰詩學會創作集》。吳錫鴻謙稱學詩十年才堪瞭解漢詩布局謀篇,今年下學期起,將承繼陳進雄的台語漢詩教育,在秀峰持續開班教授傳統詩詞、國學概要及諺語舉隅。由於長青學苑學員年齡限制六十五歲以上,招收新人不易,缺乏固定場所與人才協助,對詩社運作亦是一大挑戰。

訪談尾聲,劉惠蓉護送吳素娥踏上歸途時,屋外已雨過天青,明淨的巷弄裡迤邐著黃昏將至的霞光。詩社精神支柱的陳進雄仙逝後,吳大和冀望臺南其他詩社能同心併力,吳錫鴻先生亦希盼目前學詩的成員能突破年齡限制,戮力前行讓延平詩社細水長流百百歲

*詩社一九八○年之前資料整理自施懿琳教授主持「《全臺詩》蒐集、整理、編輯、出版計畫」編纂小組謝宜珊女史提供的詩文雜誌,在此謹致謝忱。

採訪撰文|邱郁茹

成大中文系畢。大學時代曾從元延平詩社成員吳榮富老師習作古典詩,為其指導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的蘭亭詩社成員。撰有〈日治時代臺南北門地區傳統詩社活動——以吳萱草為中心〉、〈翰墨尋兮廟寺遊——以府城廟宇與南社詩人為中心〉、〈我曾經來過——趙阿南府城二十年之尋蹤〉。

攝影|林睿洋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文學館、吳錫鴻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