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這麼說吧,我們不可能列出所有村上粉都滿意的二十六個「村上春樹關鍵字」,但從A到Z的這二十六個關鍵字裡,一定會有一個讓你覺得「提到村上果然要提起這件事!」的詞。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文學是、電影是、作家也是,但好險就算不夠完美也可以足夠有趣——你是從哪本書或哪件小事開始覺得「這位大叔好像滿有趣的」呢?把這些有趣的事情總和起來,大概就是那個我們所喜歡的村上的模樣。
A
Adaptation
改編
村上作品早在一九八二年便有山川直人改編《麵包店再襲撃》(二〇一〇年Carlos Cuaron亦改編同作)、一九八三年山川更改編《遇見100%的女孩》、一九八八年野村惠一將《泥土中她的小狗》改拍成《森林另一側》。二〇〇七年有Robert Logevall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二〇〇四年有市川準的《東尼瀧谷》。晚近二〇一〇年陳英雄導演的《挪威的森林》、以及二〇二一濱口竜介《在車上》都大獲商業成功。個人認為最佳改編當屬二〇二四年Pierre Földes《盲柳與沉睡的女人》串接〈青蛙老弟,救東京〉、〈生日女郎〉、〈鸊鷉〉、〈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人們〉、〈隨盲柳入眠的女人〉、〈UFO降落在釧路〉成為一部魔幻寫實的動畫電影。日本的學術雜誌《村上春樹とアダプテーション研究(村上春樹與改編研究)》亦刊載相關研究。
村上改編影視作品三選
1.《挪威的森林》
陳英雄,2010
經典的經典,彷彿感官完全地舒張,想埋入雪中,想知道什麼是像老虎融化一樣的愛,一切緩靜,生的相反不是死亡,然而死亡卻藏匿於生之中,那是想念的本能。
2.《燃燒烈愛》
李滄東,2018
大霧般地令人感到一種沉默,觀看時想著這些謎團,想著溫室和被燒去的是那些看似沒有價值的事物,感覺到赤裸,和迷茫的痛苦。
3.《在車上》
濱口竜介,2021
各式各樣的故事集結,契柯夫的文本和村上的原著交融在一起卻絲毫不讓人起疑,甚至忘記這是多個想像裡的一場療癒,人回到基礎,重拾連結。
《在車上》劇照。
(東昊影業/劇照提供)
B
Books
書
自己的創作已經出版了五十多種語言譯本的村上,也翻譯英文作品七十多冊,大多數都收藏在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圖書館。《村上春樹翻譯工作近乎全貌》(中央公論新社)中,提及他心中的經典小說三大家依序是《大亨小傳》、《漫長的吿別》、《麥田捕手》。雖然認為Raymond Carver是他的小說之師,但就小說而言,村上甚至借《挪威的森林》的渡邊說出能讀F. Scott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三次的人,應該能夠變成他的朋友。光聞到書的味道就感到幸福的村上,十幾歲就讀遍各種文學全集,Vonnegut、Paul Auster、Stephen Edwin King、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也是他推崇的小說家。書更是他和陽子夫人的紅娘,據說因為想要認識陽子,所以搶先在圖書館借走《世界歷史》遞給她。
影響村上的三本書
1.《我失落的城市》
F.Scott Fitzgerald,新雨出版
為一九二〇、三〇年代早期短篇小說選集,勾勒出當時代紐約的朦朧和惆悵。村上在其編選的《一個作家的午後》曾提及本書。
2.《麥田捕手》
J.D. Salinger,麥田出版(2019)
青年內心的動盪,在歲月中徬徨無適,等待著共鳴。村上於《身為職業小說家》曾提及本書。
3.《1984》
George Orwell,野人出版(2014)
朝著過去觀看記憶為何,在一個共同體之中什麼正是我們抵抗的信念。村上在出版《1Q84》前於巴塞隆納的聖克萊蒙大主教文學獎致詞時提及本書。
C
Character
角色
羊男、電視人、Little People、騎士團長、雙胞胎女孩⋯⋯神祕又具有特殊癖性的角色,增添了許多趣味與可讀性。其中羊男出現在《尋羊冒險記》《舞・舞・舞》《羊男的聖誕節》《圖書館奇譚》〈雪梨的綠街〉等,他矮小、駝背、腳彎曲,因不想打仗才躲起來,是主角的內在小孩般的隱者存在,村上心中「永遠的英雄」,也是村上圖書館的吉祥物。
相對於此,為作中的現實人物命名,卻是村上的難題。《麵包店再襲擊》(1986)開始把「渡邊昇」當作符號實驗取名,其後《挪威的森林》(1987)為了克服三方會話的難題,他初次開始替所有登場人物們取名。到了《神的孩子都在跳舞》(2000)得以完成「第一部全面第三人稱」的小說,村上在《思考的人》中表示這是為了承接他人的故事。
村上角色名言錄
「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單調的時間,但沒有忍受厭倦的餘地。」
——田村卡夫卡《海邊的卡夫卡》
田村是主角的本姓,但故事始終未提本名,能夠得知的是卡夫卡在捷克語為「烏鴉」的意思。
「死和生不是對立的兩極,死是以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著。」
——渡邊徹《挪威的森林》
東京某私立學校的眼具科學生,三年級時搬到吉祥寺,對學院的生態抱持著旁觀、冷漠的態度。
「我不覺得自己特別寂寞。」
——東尼瀧谷《東尼瀧谷》
格格不入,沉默寡言,個性孤僻。現實中也有一個叫做東尼瀧谷的人,其為夏威夷的律師,村上藉此為角色命名。
D
Detachment
疏離
《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等早期作品的主題之一是「疏離」,以高度經濟發展的城市生活為背景。藤井省三《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指出華語世界的共鳴,臺、港、中順時針依序邁入「經濟成長趨緩期」的法則,「小確幸」在臺流行其來有自。臺灣的村上接受史,可參見張明敏《村上春樹文學在臺灣的翻譯與文化》。《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中他曾自我剖析,早期疏離,晚近書寫交流帶來的救贖。《刺殺騎士團長》打破歷來「喪失—探索—發見—再喪失」模式,更是直指「我」與角色間「有著確實的生命交流」與信賴。二〇〇九年耶路撒冷文學獎感言的「高牆雞蛋論」,在以巴衝突再次升高的今日,更令人省思「體制並未創造我們,是我們創造了體制」。
卡夫卡與村上春樹
卡夫卡。(AnAkemie/圖像提供)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街和城(其實為同一處,僅譯名不同)都頗有卡夫卡《城堡》的影子,在《城堡》裡主角K以溫潤且看似無力的狀態抵抗著時間和現實,卻是最為綿長的見證,而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多處行文也都具有卡夫卡式的風格。
E
Eros & Thanatos
愛與死
文學永恆的兩大主題。村上筆下的謬思,多是神祕女子,讓主角體會愛與死的親密與絕望,失去卻無法忘懷。像幽魂的直子,縱使和渡邊交往,但無法和自己好好相處,選擇自死。永恆的理型小學同學島本,三十六歲重逢一夜激情後銷聲匿跡,因為「無法把自己抱持的東西強押在『我』身上」。失蹤的妻子久美子,為了對抗邪惡的哥哥,向主角岡田亨求救,最後手刃哥哥。村上在《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中表示《挪威的森林》幾乎寫的全是性和死,但和大江健三郎的寫法不同,並且自言在寫小説的時候,會常常感覺到死者的力量,或許可以說是事先體驗自己的死這回事。
時報出版(2018)
把生和死的關係以愛情的模樣包裝起來,面對一個浩大的情緒與情感狀態,故事中的青年們面向強烈的虛空(當死來臨時),各個發展出不一樣的生命反應,有的人停滯不前,有的人依舊任性,有的人只是苦苦等待,彷彿這一切都是為了尋找什麼是愛(其實也是自問,什麼是生)。
F
Food
食物
小黃瓜海苔捲、鬆餅淋可樂、鱈魚子奶油義大利麵、罐頭牛肉三明治、用了四顆蛋的完美蛋包飯⋯⋯小說主角經常從冰箱中變化出各式美食,增添生活細節。雖然臺灣以村上小說命名的咖啡館「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都歇業了,但馬來西亞的「尋羊咖啡館」、村上圖書館的「橙子貓咖啡館」,還是可以享用到相關美食。《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中,村上則推介了艾雷島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愛爾蘭的「詹姆森」、「特拉莫爾・杜」,感嘆「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就不必這麼辛苦了。⋯⋯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裡去,⋯⋯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正確」。
給村上愛好者的晚餐建議
喜歡喝酒的村上在眾多啤酒種類中喜歡麒麟(KIRIN),家裡養的貓甚至就取做這個名字(也太喜歡了?!)。另外,他也對義大利麵情有獨鍾,煮麵的小訣竅竟然是邊聽著古典樂。可樂餅的簡單意味著剛出爐的爽口和酥脆吧,村上的味覺可充滿著幸福感。
G
Gaze
凝視
F. Scott Fitzgerald《大亨小傳》中的大亨買下豪邸偷窺心儀女子的凝視,被轉寫成《刺殺騎士團長》中白髮的免色涉的偷窺;與《人造衛星情人》中妙妙窺視到自己被拉丁裔男人強暴,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互相呼應。效仿歐威爾的《1984》中無所不在的監控者老大哥(Big Brother)所創造的《1Q84》的Little People,或許也是潛藏中的凝視者。短篇〈鏡〉中的「我」凝視鏡中自己而感到恐怖;〈下午的最後一片草坪〉凝視已逝少女房間擺設,感受到逝者無法適應生活的幽微氣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城與不確定的牆》凝視獨角獸頭骨能讀出「古夢」,卻與影子分離。重要的事物需要凝視,也有其代價。
東尼瀧谷的妻子
在村上過往的小說經驗中,常常可見女性角色並不會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而是作為推進故事文本的催化劑。透過《東尼瀧谷》,描述英子和衣著的關係來反襯著主角的內心想法,衣服和女人對於衣物的態度似乎也顯露出男人與她的距離,且藉由「衣服」這樣物質的存在,重新發掘心中對於孤獨的無可奈何。
H
Hurt
傷害
作品中探討許多傷害,諸如被離婚、伴侶出走或失蹤、外遇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霸凌(〈沉默〉《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與他的巡禮之年》),亦有以佛洛伊德提出的「弒父情結」為基調的小說(《海邊的卡夫卡》《刺殺騎士團長》)。
〈Drive My Car〉中擬似父女的家福和美沙紀,共有可能是自己殺了至親的愧疚。人生在世,從來不缺傷與被傷,但村上小說讓我們體會到「人心和人心不只是因調和而結合,反倒是以傷和傷而深深結合,⋯⋯天底下沒有不包含悲痛吶喊的平靜,沒有地面未流過血的赦免⋯⋯或不經歷痛徹心肺的包容,這才是真正的調和的基礎」。
歷史事件與村上春樹
「瞭解歷史具重大意義。我認為日本直截了當道歉,至關重要。」
在《棄貓》裡談及父親的過往時,懷疑其參與過南京大屠殺事件;在《地下鐵事件》談到沙林毒氣事件;在《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談到阪神大地震。村上在關切歷史時,特別在與共同社的訪談裡提及:「瞭解歷史具重大意義。我認為日本直截了當道歉,至關重要。」
I
Incredible
難以置信
井、牆、森林、圖書館等異世界的入口,或者衍伸的《海邊的卡夫卡》的入口的石頭、《1Q84》中高速公路的太平梯等,其功能如同《村上雜文集》所言「是爲了找到通往『那邊』世界門扉的場所。一扇扇門,擁有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裡頭有謎、有恐怖、有喜悅。有隱喻的通路、象徵的窗戶、寓意的隱藏櫥櫃」。此外,偷名字的品川猴、青蛙老弟救東京等超現實的設定,除了奇幻故事的趣味,也讓人思索其中關於自我、生命意義等深刻意涵。
異世界的五個入口
旅館的第十六層樓
水井
能夠對話的入口石頭
高速公路上可以進入平行世界的太平橋
充滿死亡氣息的捕鼠器
J
Jungian psychology
榮格心理學
村上認為榮格學派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最能了解他的小說。《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兩人以沙遊療法,探討故事超越作者意識的藝術性。其小說經常出現許多榮格從神話中歸納出的原型(archetypes),指涉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普遍的心理圖像。例如騎士團長可說是智者、島本是阿尼瑪(完美女性)等。而這些原型又服務於主角整合內在盲點=陰影,完成個體化的歷程。關於影子,村上在獲得安徒生文學獎時有言:「人必須耐心學會與自己的陰影共生」。《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城與不確定的牆》皆在討論影子和「我」,關於後者,村上在訪談中表示「分不清『影子』和『本體』」的交錯是重點。《第一人稱單數》則描繪了榮格所言的共時性(有意義的巧合)之效應。
一生的摯友
時報出版(2016)
兩人在普林斯頓大學相識,而後於美國旅居四年之久的村上春樹,在一九九五年回到日本後便搭上新幹線前往京都,拜訪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兩人分別以各自專業探討日本社會現象,包括當代青少年面臨的難題,如何用什麼樣的態度、行為去回應等等。其中亦談論了當時影響最大的社會事件「地下鐵沙林毒氣案」,探討人心中「惡」的困窘和本質。
K
Knack
技能
村上小說中登場主角常常是擁有特殊技能的人。小說家(淳平系列、天吾)、畫家(東尼瀧谷、雨宮具彥)、音樂家(玲子、綠川)、車站設計師(多崎作)之外,更特殊的還有殺手(青豆)、《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和《城與不確定的牆》的讀夢者、〈日日移動的腎形石〉中高空走鋼索的桐慧等等,都有其堅毅和堅持。村上在《日出國的工場》中認為,「很喜歡工作,而且試著在工作本身中努力找出樂趣、哲學、榮耀、安慰」的人,讓他得到安慰,受到鼓舞。
1. 留意自己的呼吸和腳步(聽著耳機裡的音樂調整節奏)。
2.把身體當下所感覺到的愉悅感原封不動地留到明天。
3.腦海中默想: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願的。
L
LGBTQ+
性別少數
《聽風的歌》男同志的老鼠、《人造衛星情人》女同志的小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男同志紅仔和兩性具有的灰田、《海邊的卡夫卡》中女身男心男同志的大島、《1Q84》柳宅女主人的男同志保鑣Tamaru、〈偶然的旅人〉的男同志調音師等等。村上作品中出現的LGBTQ+通常具有特殊才能,出現頻率之高,也讓讀者更意識到性別少數的存在,可說是另種普及化多元性別關懷的描寫。日出國的工場》中認為,「很喜歡工作,而且試著在工作本身中努力找出樂趣、哲學、榮耀、安慰」的人,讓他得到安慰,受到鼓舞。
時報出版(2018)
● 村上的作品裡經常能找到多元性別(同志)的描寫,他在自己的官網裡也曾回應募集的問題,表示支持同性婚姻。
M
Music
音樂
村上因為Art Blakey而愛上爵士樂,考上大學亦在唱片店打工,學生結婚後開了一家爵士喫茶「Peter-cat」,期間出道成為作家。音樂帶給村上寫作的節奏,也啟發他構思小說的結構。他不僅嗜聽爵士樂、古典音樂,更寫就許多樂評,如《爵士群象》、《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等,對音樂家們有獨特的見解。透過比較不同演奏家版本,形成自己的音樂觀。他羨慕小澤能實現荀貝格所言「音樂並不是音,而是觀念」的聆賞,但認為只要有共鳴就能通往任何藝術。透過收藏接觸音樂的他,連同《村上春樹私藏: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中的黑膠唱片,約兩萬張悉數捐贈給村上圖書館。The Beatles、The Beach Boys、Woody Guthrie、Bob Dylan、Nat King Cole等小說中出現的音樂解析,也可得見於栗原裕一郎等著《村上春樹100曲》。
爵士音樂廳
一九七四年春,爵士咖啡廳「Peter-cat」在村上與太太四處奔波下終於正式開業,村上後來在自己的廣播電臺裡提到,當時因為生意熱絡,還考慮過是否要為了能專心寫作而收掉咖啡廳。Peter-cat在一九八一年結束營業,但曾於《挪威的森林》提到的DUG還仍在營業,下次前往新宿不妨也去體驗看看爵士咖啡廳的魅力。
IG@ryokkian/圖像提供
DUG入口
DUG店外招牌
DUG店內空間
關鍵字說明撰文|謝惠貞
筆名蔡雨杉。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文藻外語大學日文系副教授。二〇二一年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村上春樹親頒Radio Name「麥頭元年」。著有《橫光利一與臺灣—東亞的新感覺派(Modernism)的誕生》(HITUZI書房,獲臺灣文學學會傑出學術專書獎)、合著《大人的村上檢定》(聯經)。詩作和評論散見於《聯合文學》、《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等。
延伸知識撰文|柏森
一九九九年,修讀哲學,喜愛馬勒。現寫有評論、散文等,詩作各散。出版詩集《灰矮星》(逗點,二〇一九)。獲二〇二三年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原光》曾入圍周夢蝶詩獎,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
插圖|Irene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