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戰爭的反義詞不是和平,是理解。
股市崩盤,網路斷訊,物資短缺⋯⋯當代戰爭不止於刀槍與血肉,更是資訊戰、心理戰與生存戰的全面圍攻。
二〇二五年,《零日攻擊》開播,將當代的戰爭想像轉化為一幀幀具象的畫面。本期專題特邀參與演出的演員高橋一生受訪,分享這次的合作經驗與角色詮釋;透過學者陳榮彬的導讀,梳理古今中外的經典戰爭文學;並策劃小說家朱宥勳與導演羅景壬、漫畫家高妍與製作人鄭心媚兩組創作者對談,探討當代戰爭想像的建構與除魅,並剖析政治意識與土地記憶如何影響個人;除此之外,透過漫畫與影劇的推介、評析,以及《零日攻擊》團隊的第一手訪談,我們試圖以文本為鏡,直面人性在極端情境下的真實面貌。
戰爭的基礎是人。是情感,是立場,是選擇——
是每個為了所愛與被愛的明日,決定嘗試理解的那一刻。
專訪|或許是因為變成熟了,心裡也能騰出餘裕:專訪高橋一生
對談|吹散戰場的迷霧:戰爭想像的建構與除魅 羅景壬╳朱宥勳
+plus|戰爭文學11冊、漫畫15選、影劇20選
對談|越界者的告白:創作中的政治與土地 高妍╳鄭心媚
觀點|一場關於台灣生存處境的社會兵推:《零日攻擊》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