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十月,我們邀請作家蕭熠,在手寫週記中展開一個月的日常觀察。在他的最新小說中,時而俯瞰、時而仰望,透過多聲道的視角,映照出人與人之間如同影與月的呼應或對立。這樣細膩的凝視,也將延伸至他的生活書寫。本月,他將以手寫字,記錄那些擦身而過的瞬間,在人情的複聲合唱裡,捕捉屬於他獨特的觀景窗。
因為是中秋節,近日多了不同的烤肉聚會,會發現這類聚會的成敗取決於空間、肉類和與肉的動線。
昨天晚上乘空隙衝去看了皮耶洛朗的綱琴獨奏會,很喜歡,每段時間我會去聽現場的鋼琴,那像水一樣流過我內心。我非常喜歡現場表演時,演出者沉浸在自己裡,一面調整、關注著自己,給予自己允許去感覺,我總覺得這是給觀眾最高的尊重。即是邀請他們注重創作的過程,不過我真 的覺得台灣觀眾最後的掌聲偏太久。
時間入秋,下午的時間陽光都變成金黃色了。不知不覺中,2025年即將到尾聲。我試著對時間流逝之快感到無動於衷,但有時還是詫異。如果不設節點,只是任由時間無目的地向前漫流呢?感覺會有人更因為宅的無可收納而叫出聲來吧?
昨晚睡前,在MOD的經典電影中看了楚浮的柔膚還沒看完,只覺得女主角好像凱薩琳丹妮芙,之後才發現是她的姊姊。我很喜歡MOD的電影選擇,在上面回顧了許多老片,現在有很完整的小津系列。
撰文、攝影|蕭熠
八○年代生於台北,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普瑞特建築碩士。曾在芝加哥,紐約,香港求學生活。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積電文學賞入圍,《107九歌年度小說選》《110年九歌年度散文選》入選。作品散見各大副刊及《印刻文學生活誌》等。現居台北,持續生活寫作。著有小說《名為世界的地方》、《四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