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時光Before The Bright Day 𝟏𝟏月𝟏𝟒日 一起長大
previous post
《南方時光》以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與台灣首次總統直選為背景,講述一名少年與其家庭在動盪時局中摸索前行的故事。透過青少年的視角,捕捉青春的躁動與社會轉型的陣痛,也呈現那些動盪年代中所埋下的改變種子。
15歲的小洲是個心思細膩的少年,內心暗湧著對自由與自主的渴望。
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如陰影般籠罩日常。家中經濟因為股票下跌與經濟恐慌影響,父親的土地開發投資未來難料,家中的氣氛愈加緊張。
小洲隱瞞著父母,偷偷地在撞球間打工,認識了小幫派的頭頭扣子。
當父親發現小洲偷抽菸與背地裡打工,父子之間的縫隙裂開成難以互相理解的鴻溝。
2025 高雄電影節閉幕片
2025 第6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3項入圍
2025 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 新導演競賽單元
2025 蘇黎世影展 SaveDemocracy 單元
2025夏威夷影展官方KAU KA HŌKŪ競賽(閃亮之星)單元
2025 亞洲太平洋大獎 Best Youth Film 最佳青少年電影
高雄人,導演、編劇、偶寫散文。2016年,被選入金馬電影學院,2022年入選柏林影展平行單元柏林新銳營。2017年《春之夢》與2021年《貓與蒼蠅》皆入選有短片坎城影展之稱的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國際競賽單元,後者入圍金馬獎、台北電影、溫哥華影展,並於金穗獎獲得評審團特別獎。2025年出版關於在高雄成長與電影創作的散文集《長鏡頭》。
我出生於1980年代的台灣,那是威權體制尾聲的年代;而我的青春期1990年代,在歷經台海危機與金融動盪,總統第一次直選的時光中度過。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偷聽大人談話的孩子,我很早便意識到,自己正生活在一個長年籠罩在戰爭陰影下,背負著模糊國族認同的土地。我一直渴望理解這份荒謬,並探究它如何影響個人、家庭與社會。特別是時代的影響如何形塑我們這一代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依循著這一份渴望,最終促使我創作了第一部電影長片《南方時光》。
《南方時光》以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與台灣首次總統直選為背景,講述一名少年與其家庭在動盪時局中摸索前行的故事。透過青少年的視角,捕捉青春的躁動與社會轉型的陣痛,也呈現那些動盪年代中所埋下的改變種子。
我從童年的記憶與成長過程中汲取靈感,試著以幽默與感懷交織,勾勒出1990年代台灣的樣貌。透過這個故事,我希望喚起那個年代的片段記憶,也呈現人們如何開始走出自己的路,尋找屬於個體的生命樣貌。
透過這部電影,我想喚醒那些生於1980與1990年代,曾經歷威權時代卻始終不放棄追尋自由的世代共鳴。
圖文提供|百景映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