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在《看小說》後記自剖,「我好像有個老毛病,看了好的小說,就想告訴別人,希望別人也看。」小說之所以好看,在於作家如何寫,讀者怎麼玩。鋪陳「玩賞」過程,變成貫串《看小說》與《我的玩具》的重要 …
當月作家
-
-
書牆,字畫,落地窗。書架前貼著甫出生的孫女的大幅掛照,向整室紙香盈盈微笑。這是尉天驄的家。環顧四方,仲春的陽光透過窗面,篩落於廳前的字與紙,茶與杯,揭亮了台灣現代文學的時空風景,也照亮了這名 …
-
《雲山》裡有一棟樓,一座山。我想起柯慶明老師早年談過的「亭臺樓閣」,山水詩的遊觀。作為人工建物的「樓」,提供人們站在不同視角,不同位置,甚至不同感性,觀臨自然的方法。比起走進山林,《雲山》和 …
-
氣候宜人的十月,小說家朱宥勳來到採光充足的富錦樹353咖啡,店內空間在週一上午更顯寬敞,彷彿象徵小說家廣闊的胸懷,在容納漫長時空悲劇的同時,還保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耐心。 台灣的戒嚴,是用幻想來 …
-
在《跟著寶貝兒走》面世前,我們邀請陳芳明老師作陪,兩人一起談談黃春明老師的小說。春明老師善說、閱讀量豐,敘事常如水波紋,擴延到既遠且廣的地方;芳明老師則易感、愛笑,時時協助爬梳、補充記憶與資 …
-
平常和人相處熱情洋溢的韓良憶,文章寫起來有點輕、有點淡,像她喜歡的沈從文、汪曾祺,小津安二郎和布列松,有很多空景,不炫技而安靜。像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霍普畫裡疏離,帶點寂寞和冷調陽光,以冷靜視 …
-
打從工作以來,我平均每半年搬一次家,穿梭北城巷弄尋找一處尚能安身的居所。房事是身而為人的永恆課題,那不全然身體安頓,也包含心靈棲居。裴在美的最新力作《尋宅》正以找房為線,細述人類的處境問題, …
-
在炙陽斜從門窗見透進一本書店的午後,黃錦樹正翻閱著書架上關於馬來文字母的繪本,為書拍下一張照,即使離開故鄉馬來西亞多年,他的心中仍有一片膠林。他說自己是台灣與文壇的「局外人」,也沒有當作家的 …
-
一青妙是誰?她是台日混血兒,她來自顯赫的家族,日治時期台灣的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父親是顏家長男顏惠民;她還有個歌手妹妹——一青窈;而她自身也是一位舞台劇演員,來自大家族的她或許可以將這本書 …
-
微微陰雨的午後,詩人孫維民端坐咖啡館,一身素白襯衫,掛著黑框眼鏡專注校閱稿件。訪談即將開始,孫維民笑著說,剛才在店門口拍照,還有路人好奇問他是否要競選呢?也許,散文集《格子舖》的出版,再度讓 …
-
劉慈欣是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所展現的格局,將華文科幻帶向前所未有的視角。劉慈欣之於科幻,如同金庸之於武俠,都將類型小說寫出了迥異於以往的恢弘格局。尤其筆下的許多人物角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