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漢

朱嘉漢
一九八三年生,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寫小說與essais。著有長篇小說《禮物》(時報,2018)、《裡面的裡面》(時報,2020)
-
-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閱讀更多)
-
這往往是人最後的希望,自己的希望,盡頭的善惡到頭終有報的……罪與罰,可能也只是他在精神病院度過晚年死去,成為自己的罪孽的囚犯。終於抵達自己打造鬼的迷宮的中心了。走入鬼的迷宮只是為了要了解他自(閱讀更多)
-
閱讀 楊双子 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所說的:「小說是小說,我是我。」 閱讀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最好的建議,是依循小說的「敘事者我—青山千鶴子」(閱讀更多)
-
大江健三郎最厚重的一本小說《空翻》繁體中譯版,除經過英日版的編修外,也將原先簡體中譯的漏文補上(或許小說中攻擊核電廠的段落過於敏感之故),為本來就難讀的大江清除閱讀障礙(即使仍然有困難)。 (閱讀更多)
-
《明朝》的主軸設定像是電線與鋼骨外露的機械,說著故事的比例,與闡述設定的比例相當接近。換言之,這本小說與其在說故事,毋寧在於敘述關於這無盡的故事背後── 幾乎信手捻來歷史(尤其明代最為「變態(閱讀更多)
-
青春,無比憂慮而純真的 Q:《麥田捕手》深刻描繪一位青少年的三日生活,成為後世談到青少年形象、惶惑的青春期之時,很難迴避的文本。讀了這部小說,許多人回想起青春期,想起自己曾經作為一名青少年,(閱讀更多)
-
一九三七年出生於紐約。康乃爾大學學習物理工程,中途入伍服役於海軍,返校後修習英美文學畢業。據聞曾追隨納博可夫文學課。短暫於波音公司工作後,一九六三年以處女作《V.》成名。一九七三年《萬有引力(閱讀更多)
-
假使我們願意承認,十月初的晚間七點,臉書開始熱鬧,一個不陌生的名字出現——Kazuo Ishiguro,石黑一雄——,然後這個名字的存在感變得好巨大,即便之前就已經知道他甚至喜歡他。接著,我(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