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楊牧詩獎得主青年詩人扈嘉仁首部詩集《食言犬》,收錄碩班求學期間,埋首於研究、創作兩端,直迎語言所心生的焦慮與怖懼。食言犬的象徵,見證自身以聲音的形式分離出體,而其緊隨其後,將散落一地的 …
喜歡讀書
-
-
米蘭昆德拉提出了「人物密碼」的概念。他自己剖析創造小說人物的方式是,每個角色身上分別擁有幾組關鍵詞彙。由關鍵詞彙構成人物性格,也是因為這些詞彙的對立與矛盾,激化了衝突,從而凸顯小說概念。我們 …
-
自稱有著各種興趣的陳建佐,在《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試圖以科幻短篇連作描繪明日的台灣,鬆緊拿捏合宜,透過想像之眼,關注了地方小人物的生活。 Q 《明日與那些幽微之時》原本是你在《皇冠》雜誌的專 …
-
本文同步刊載於文訊2024/10月號雜誌 紫式部《源氏物語》寫於十一世紀初期,是日本平安朝的經典之作,不但早於西方《唐吉軻德》五百年,也比經常拿來與之相提並論的《紅樓夢》早了將近八百年。《源 …
-
一九〇一年,正值義和團之亂,鄂圖曼帝國蘇丹在德國壓力下,以穆斯林至尊之名,遣特使從伊斯坦堡航向天津,試圖勸阻回民:別跟洋人開戰!然而,出發沒多久,航線附近(虛構)的明格里亞島,蘇丹御用藥師遭 …
-
以寄生蟲、義肢、人工生殖為關鍵字,《針尖上我們扮演》寫出人的脫軌與挫敗,以及對身體性別的重新思考。徘徊在醫療空間裡另一種不被注視的人們,卻也有著不同的渴望。生命裡的錯置與痛,唯有漫長的時間得 …
-
有素的讀者除私相傳閱《深深》(2012),該也曾耳聞《小寧》、《野狗與青空》(2019)原自同一批詩稿輯出。那麼,甫獲楊牧詩獎的《第一事物》(2024),可謂楊智傑的第三部詩集。既然第四本書 …
-
開場是一人一獸,自由地揮灑,調製理想氣味。《香鬼》循主角調香師北北的生活,開展與關係相逢,藉嗅覺串連記憶,最後分別,回返自身的旅途。瀰漫空氣裡的分子始終活躍,前中後調都有驚喜轉折。 Q 《香 …
-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我們總不斷回憶年少時光的甜美,卻必須隔著一段時空距離,才能淡然處理青春的傷與痛。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陳昇一九九四年唱〈二十歲的眼淚〉,得要用四十歲的心情,方可笑自己一人走出 …
-
超新星文學獎得主利文曄的第一本小說集《日行列車》,以多位小人物的不同視角,側寫了社會底層的畸零生活,注視死亡的傷與暗。「成為弱者才是人」,張亦絢如此稱讚利文曄的寫作,能讓弱者保有尊嚴,穿牆而 …
-
假如,在政治正確上面,在文化挪用上面,在意識型態上面,跟中國唱反調,會不會被中國「懲戒」呢?有可能會的。年初,國際文壇傳出匡靈秀的《巴別塔學院》疑似被中國因素介入,遭科幻文學最高榮譽之一的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