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架拿下哈金的几本小说集,原来我深读过。这感觉从来没年轻过但也不会老去的作家,也到写杂文的年纪?跟一般的小说家散文,有什么不同?关心的会是什么事物?令人好奇。 他的小说跟有些移民作家不同,(阅读更多)
日用写作
-
-
「我着迷于小说中那位异常的女性。我读过关于扭曲但有魅力的男人的小说,但似乎是第一次阅读到如此异常、扭曲却富有魅力的女人。」──芥川赏评审 吉田修一 2019 年上半年的第 161 届芥川赏评(阅读更多)
-
翌年,回忆起最初的大病情况。快放暑假时,他在学校觉得懒洋洋的,从下午体操课之后便觉得咽喉像是卡著什么东西。到医务室量体温,超过三十八度。医生来了,要他张大嘴巴,看咽喉问了一些问题。之后,胜吕(阅读更多)
-
这往往是人最后的希望,自己的希望,尽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罪与罚,可能也只是他在精神病院度过晚年死去,成为自己的罪孽的囚犯。终于抵达自己打造鬼的迷宫的中心了。走入鬼的迷宫只是为了要了解他自(阅读更多)
-
-
本文选摘自《湖台夜话》中〈生活经验与小说创作〉一文。 文学评论家喜欢强调生活经验在小说创作中的功用,认为这是优秀作品的基础。近来常见到「二手经验」这个词,说的是小说中的细节多来自别人或文字,(阅读更多)
-
我最近一次讲座的分享,是有关于从事设计工作 15 年来的一些心得,虽是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所谓的成功或巅峰,但当进入 Q&A 的环节时,很多在场的朋友们都非常关心若要成为一位忠于自己兴(阅读更多)
-
偶尔站在阳光普照之处,我会想,谁能担保明天太阳持续升起,即便升起,谁有能确定自己一定能看得见。生死之隔这样的词语,溢出我们寻常的时计之外,成为偶发项目,不被列入计画中,但一旦发生,便是一场戏(阅读更多)
-
回想当年,《灵山》从一年卖不到百本的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跃成为全球书市的畅销经典。这其中固然有得奖的加持,但莫不也是艺术家长久的坚持,见证了文学最终超越了时代的意义。这次越洋电访,高(阅读更多)
-
或许是被「小辣椒」的称号制约念想,当我抵达位在城区边郊地带的台湾大车队总部,见着曲径深幽处,黄色计程车川流,有一股即将拜访华山派掌门人的预期在心底如狼烟烧起。然而,当亲眼见到李琼淑,时新的短(阅读更多)
-
读东烨的《东海伏妖志》,我经常会想起那些自己闲暇无事时用手机迅速读过的超长仙侠小说,永远未完结,永远有新的冒险、新的角色走入剧情,更有无穷尽的奸巧小人或邪恶势力在等待,因此我读姬羽和徐聿的故(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