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作家說,「好看是小說的基本倫理」。我完全同意這點。《大港的女兒》厚厚一大本,我一打開閱讀,就停不下來,一頁頁翻過去,期待前幾頁埋下的伏筆可以看到答案揭曉。我就這麼坐了一下,不停的看下去。(閱讀更多)
重點書評
-
-
「蘇炳坤的不甘與不滿,固然是刑求與冤屈所帶來的恥辱,但我總以為體制的噤聲不語,才是讓他困在循環的哀傷與憤怒裡的主因……這就像房間裡明明有隻大象,龐大到讓人無法否認、忽視它就在那兒,但就是沒人(閱讀更多)
-
我們缺少(也需要)一個名稱,來代表讓人感受到「過渡」的那些所在–從已知的地景,過渡到巴洛所謂的「月亮遠端」,到哈德森的「新鄉野」,到貝瑞的「另一個世界」,到我們「以相當不同的方式(閱讀更多)
-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當電影《返校》迴盪在眾人耳裡的那句話猶未散去,黃春明努力「清倉」的三十年前腹稿,誕生問世。無論電影名稱抑或黃春明的新書名,似乎都青春洋溢,然而,情節人物同樣因(閱讀更多)
-
如果你曾經被《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裡火車站那黑色皮箱的交運者是誰所誘惑,那你就不得不佩服《少年與時間的洞穴》只用一個謊言和一個未寫的故事,就把讀者你步步懸釣,既沒有看著編輯阿基和小說家莉卡(閱讀更多)
-
《尖叫連線》書分兩部,吸納東、西方恐怖片精華,上部以鬼片元素統攝,主要包含《咒怨》與《七夜怪談》;下部以異形特徵輻射,重點挪用《異形》、《異種》與《異形奇花》。同時,亦見《半夜鬼上床》、《十(閱讀更多)
-
《任性無為》仍維持前兩本詩集以來的寫作觀,然而,不同的是,追奇提到:「這是一本很自私的書,大部分的內容,中心全是我自己。」(博客來「青春一起讀」訪談)更多的自己,以及確實去過「地獄」,深刻體(閱讀更多)
-
《歡迎來我家》是沈信宏二度嘗試以家為主題的創作,儘管我始終認為他寫的不是「我『家』」,而是「『我』家」。當然,他的創作不必離開「家」,但如何踏出「我」的視域,賦予家庭更複雜多層次的褶皺,也許(閱讀更多)
-
對我來說,王天寬文字的魅力是一種冷靜的敘述聲腔,正如他在文章多次提到「無所動心」這一詞,他的文字像是冷列的手術刀,處理著自己的情緒與生活。 「我的散文,總跟死亡有關」--王天寬。 王天寬的新(閱讀更多)
-
《再放浪一點》是懸疑與各種反轉佔有一定重要性的小說,但要不爆雷,實會難以評論,還沒讀過小說的讀者,就請斟酌。 導演與製片人「不快樂的婚姻」,是個亙古的題材。更遠一點,關於畫家與畫商,作家與出(閱讀更多)
-
基本上,可將此短篇小說集《女神自助餐》,視為現代女性處境的複數疊影。小說透過兩種鮮明的敘述架構,統攝主軸,其一,在場者的瀝血奮戰,其二,不在場者的賡續燹火。 即使是最激進的女權歷史學家,即使(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