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喜歡讀書重點書評 【重點書評】在這個談生活多於談書的時代,我們談書——讀鄧小樺《恍惚書》

【重點書評】在這個談生活多於談書的時代,我們談書——讀鄧小樺《恍惚書》

by 鄒文律
《恍惚書》,鄧小樺,時報出版

二○一九年香港的夏天,烈日和暴雨交替,紛紛擾擾。如此時刻,小樺的《恍惚書》在彼岸出版了。在恍與惚之間,書頁內的符號如回憶的航燈,在閱讀的旅程上漸次照亮藏匿於記憶的景色。那些年的文學書理論書、大型書店獨立書店、作家人事,絕不僅僅是回憶清單上的品項。對我這個跟作者份屬同代,居於同城,同以書為伴之人來說,它們全都乍現溫暖的風光。

小樺寫詩,也寫散文,也曾任職書店,創辦雜誌……文學文化展覽、報章雜誌、乃至學術研討會,皆不乏她的身影。以一個文學人而言,她的才華和行動力豐沛得令人瞠目。不過,文學多面手在文學界即或少見,亦未至罕見;但身為作家而嗜讀(不止是喜讀)理論,讀《憂鬱的熱帶》而神魂顛倒,視「分析絕對是世上最迷人的事物,沒有之一」(〈包裝與舊情〉),在旅行之時「必須也要有理論書,因為假如我精神狀態混亂迷茫,特別需要理論的語言去讓我清醒過來」(〈帶書旅行〉),則不能不說她是香港文學界的珍稀異品了。

話說回來,今天在香港立於優秀青年作家之林的人,誰不是珍稀異品呢?畢竟,連北島也說:「只有在香港你還做詩人的話你才是真正的詩人。」(〈電影是書的剩餘〉)我不記得港台文學界甚麼時候開始肯認小樺的異稟,但在世紀之初,我尚在香港中文大學唸本科時,小樺早以特立獨行,才思敏捷成為一時傳奇。不過,對年少懵懂的我來說,印象深刻的是她那響徹演講廳的朗朗笑聲,以及與教授旁若無人的學術對答。後來陸續讀到小樺的《不曾移動瓶子》(詩集)、《斑駁日常》(散文)和《若無其事》(散文),才越發佩服她的博學多才,以及能夠在極端理性與感性之間,以文字駕馭現象,以意象推動思考的能耐。

上述三書與《恍惚書》不同之處,在於《恍惚書》有明晰的焦點——「書」是核心,是愛,是構成小樺的初始元素。小樺一方面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另一方面讓文青得以窺見書店經營的真貌,書業的艱難。不止於此,《恍惚書》多次談到「買書」,「買重複的書」,「書架隨年月增長」等文青成長的必經之事,除了叫同代人莞爾,亦讓彼岸讀者得見香港作家無時無刻都得與空間搏鬥之現實。

是的,在香港做貨真價實的文人(不論年齡),最大的負擔絕對是空間,沒有之一。〈女子搬家〉對此有精闢分析——「搬家是成長,成長涉及丟棄」——誰人不在搬家的過程裡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割捨?這種割捨於古今文人來說,見諸於拋棄身外之書,見諸於內在之精神創痕。小樺數次搬家,我也數次搬家,每次最讓人(包括搬運工人)心煩的,一定是書。「書是知識是歷史是自身經歷的證據……有時,它甚至只是一個夢。」在眼下寸金無法買得尺土的我城,以書為夢,原來也十分奢侈,也十分浪漫。

恍惚書》以抒情而節制的筆調剖析文人生活,固然吸引讀者。然而,此書更大的意義在於它勾勒了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如何成長如何在樓上書店汲取文學養分建立一己知識結構和文學品味的歷程。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多誕生於學院,在香港主權移交以後憑個人著作或獎項漸漸進入文學界視野。他們雖然大多數於大學修讀文學/文化相關學位,有一定的學院文學訓練,但在 Google 尚未被視為無所不曉的後九七時空,樓上書店事實上為他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學資源

樓上書店雖然不如大學圖書館藏書豐富齊備,但青年在面對排列齊整的巨型書架時,往往有無從入手之感。樓上書店地方有限,新書以外,往往只能選入某作家/學者最為精要的一、二本著作,為初踏文學殿堂的文青提燈引路。今天在我書架上大量西方理論的簡體譯本和導論著作,例如趙毅衡編選的《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尚杰《精神的分裂——與老年德里達對話》,皆在文星書店結業前購得。它們隨我遷居數次,紙頁泛黃,依舊穩立書架之上。「到得文星書店結業,買簡體理論書就流離失所,至今心裡仍想念文星」(〈走過序言書室十年〉)——此說不僅於我,於同代人,一樣心有戚戚然。小樺寫東岸書店、文星書店、青文書屋、樂文書店、序言書室……除了為這許許多多今天仍在/不在的「樓上書店」立此存照,為香港「書業史」留下可信的紀錄,亦為無數曾經徜徉其中的文學人,烘製了喚醒逝水年華的瑪德蓮小點心。

「……或者這是個,談生活多於談書的時代。」(〈獨立書店:歷史與浮沙〉)不必或者,我們早已處身一個談生活多於談書的時代。可洛(梁偉洛)有次跟我說,「讀一本書」或許有天將會成為像聆聽黑膠唱片那樣的小眾活動。黑膠唱片至今魅力不減;「讀一本書」,「逛一家書店」依然是青年學子或者文藝小眾的日常愛好。未有此愛好者,未必不好談書,只是尚未遇見令他傾心之書。如果此人某日在恍惚之間捧讀《恍惚書》,即或似懂非懂,但憑字裡行間素滲著的愛書之情,或者,或者能夠領他穿越至一個「好談書,不亦樂乎」的時代。


《恍惚書》,鄧小樺,時報出版

《恍惚書》,鄧小樺,時報出版

恍惚書》,鄧小樺,時報出版

活躍於香港文化界的青年女作家鄧小樺,文筆時而瀟灑快意,時而恍惚詩意,十分具個人風格,對文化和社會種種現象、個人生活面向皆有獨到感想。她戀書,也分析書,這個清醒做夢的過程,是愛書人會流連往返的境地。輯一「書的剩餘」是在《聯合文學》的專欄,兼具感性與知性,記錄了與書息息相關的生活,帶書旅行、為書失眠,因為念及舊情或精美包裝而捨不得丟棄的書們,甚至也寫點關於偷書的幻想或歷史,讓愛書人備覺性命相見,無比契合。

接下來脫離夢幻慵懶氛圍,以文化評論為主,輯二「小看書巿」是在香港經濟日報的專欄,寫當時一些書巿與出版的趨勢。「書展逆行」中的文章則面向兩岸三地媒體,談各種書展和閱讀文化。下一輯「書店存沒」也是極具臨場感,愛讀書,愛泡書店,也經營過書店的鄧小樺寫了不少她對台灣與香港獨立書店的認識,比如香港的長青獨立書店「序言」,也聊聊來台灣參訪「飛頁書餐廳」驚喜感到老派文藝之必要,以及對斗轉星圖的香港書業轉變之觀察。輯五「書的流連」集結其它書評與文化評論,如草叢中散落閃眼珍珠,俯拾皆是驚喜。全書以閱讀為主軸,兼及文化評論,談書店、書展,也分享個人的閱讀品味和書單,時而抒情,時而犀利精闢,值得愛書人細細品賞。


文|鄒文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語文及通識教育系副教授。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等,二○一○年獲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著有小說集《N地之旅》、《籠子裡的天鵝》,詩集《刺繡鳥》。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