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研究者范銘如在〈台灣小說概述——台灣小說的五代同堂〉(刊登於《2010年台灣文學年鑑》)盤點二○一○年出版的小說,她留意到不少七年級作家剛好在這一年登入文壇:「寶瓶今年一口氣集體推出五個小說新人,神小風、朱宥勳、吳柳蓓、彭心楺、徐嘉澤,加上分屬九歌和聯文的楊富閔和吳億偉,星光二班梯次正式啟幕。」范銘如認為,從三年級的施叔青《三世人》到六年級童偉格《西北雨》紛紛在二○一○年交出重要作品,不少七年級作家亦在這一年初試啼聲,誠可謂台灣小說的五代同堂。
時序推進到二○一九年的今日,讀者更有幸得見七代同堂。二年級作家黃春明交出久違新作《跟著寶貝兒走》,以嬉笑怒罵的筆觸諷刺社會亂象。三年級作家陳耀昌長期經營歷史小說,繼《傀儡花》、《獅頭花》,交出《苦楝花》,宣告花系列台灣三部曲的完工。三年級詩人李敏勇化名小說家李紀,推出《私の悲傷敍事詩:一個詩人的青春小說》。四年級的王定國長期書寫成年男女的孤寂情愛,睽違兩年,今年再度出版《神來的時候》。五、六年級是目前台灣文壇創作主力,產量最豐,陣容最龐大,品質齊準,今年成果包括:五年級的陳雪《無父之城》、駱以軍《明朝》、朱國珍《古正義的糖》、陳淑瑤《雲山》、胡晴舫《群島》、李維菁遺作《人魚紀》問世,六年級的吳明益《苦雨之地》、張亦絢《性意思史》、劉梓潔《自由遊戲》、羅浥薇薇《失戀傳奇》。
七、八年級作家的表現和產量同樣耀眼。七年級的連明偉《藍莓夜的告白》、朱宥勳《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邱常婷《新神》等人推出新作,林秀赫更是一口氣出版《深度安靜》與《儚:恐怖成語故事》兩部作品。當年范銘如筆下初試啼聲的七年級作家,如今已躍升為台灣小說創作的中堅世代。八年級作家亦來勢洶洶。潘柏霖雖然年輕,卻已出版多部作品,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企圖心旺盛,今年更出版《藍色是骨頭的顏色》。鍾旻瑞、張嘉真則分別出版了他們的第一部作品《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皆有可觀之處。
礙於篇幅,我無法全面討論今年出版的所有作品,而希望集中關注七、八年級作家。美國學者 Neil Howe 和 William Strauss 把一九八○年至二○○○年左右出生的世代命名為千禧世代(the millennials),他們認為這一個世代成長於較為富裕的環境,且浸淫在網際網路和各種傳播媒介交織的環境,因而培養出獨特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與價值觀。當千禧世代作家(也就是台灣慣稱的七、八年級)自二○一○年代崛起,逐漸在台灣文壇佔有一席之地,他們的創作關懷和主題值得留意。
世代意識是首要關懷,朱宥勳今年出版以實習老師為主題的《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恰好讓人一探究竟。學校向來是台灣作家的重要創作題材,但有別於前輩作家談校園裡的成長、體制、師生關係,朱宥勳新作則延續前一部《暗影》所關切的世代對立,深入挖掘教育現場盤根錯節的權力黑幕。朱宥勳無疑是千禧世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從他的作品一方面看見年輕世代對於世代議題的念茲在茲,另一方面,他在《暗影》以後有意識融入類型小說元素,嘗試為純文學創作另闢生機,提醒我們當代文學創作面臨的跨媒介挑戰。
追逐異地生活經驗,反思自我存在意義是另一顯著特色。連明偉短篇小說集《藍莓夜的告白》描寫來自世界各地的底層移民匯聚在加拿大班夫的一間五星級飯店。小說場景設定在大雪蒼茫北國,但寄生飯店的移民們壓抑炙熱情感,慾望高燒,一冷一熱之間,構築出今年最讓人驚豔的小說作品。《藍莓夜的告白》主角是一名到加拿大打工度假的台灣男孩,他的移動經歷反映千禧世代對於自我認同的追逐。李琴峰=《獨舞》反映同樣特質。《獨舞》先出版日文版本(榮獲二○一七年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二○一九年再由作者親自翻譯出版繁體中文版。這一本小說描述深受性侵與憂鬱症煎熬的女同志,從台灣逃往陌生的日本,逃往世界各地,既是一心尋死,卻也是自我認同治癒之旅。
同志小說今年的產量十分豐碩,且表現不俗,這在今年通過同志婚姻的台灣別具意義,展現出千禧世代勇於表現個人擁抱多元、關懷弱勢的價值取向。除了上述的李琴峰《獨舞》,羅浥薇薇《失戀傳奇》、黃羊川《沿拋物線甩出的身體長大》、潘柏霖《藍色是骨頭的顏色》、鍾旻瑞《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張嘉真《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皆處理到同志情誼。
潘柏霖和鍾旻瑞的創作表現最為傑出。潘柏霖《藍色是骨頭的顏色》描寫毒品成癮的同志戀人,這是沉重的議題,但潘柏霖把整篇小說營造出浪漫而甜蜜的獨特氛圍,卻同時側寫出年輕世代空洞的心靈,讓人眼睛一亮。鍾旻瑞《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是短篇小說合集,依照敘事者的年紀排列篇目順序,每一則小說長短不一,一幕又一幕,彷彿充滿青春鬱悶的成長練習曲。鍾旻瑞對於世事的洞察和意象經營已相當成熟。
從日治時期出生的黃春明(1935-)到二十世紀末的張嘉真(1999-),台灣小說家傳承接力,譜寫出二○一九年小說出版的精采面貌。我認為這一年最值得留意的就是七年級作家已成文壇中堅,而八年級作家後勢看漲,構成千禧世代作家的崛起。此一世代的後續創作表現值得密切留意。
文|詹閔旭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兼任台灣文學學會秘書長,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人(2010)、美國UCLA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系訪問學人(2012-2013)。著作《百年降生:1900-2000台灣文學故事》(合著),譯作《搜尋的日光:楊牧的跨文化詩學》(2015,與施俊州、曾珍珍合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