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東京人》副編輯長 田中紀子,東京奧運帶路:皇居歷史地形散步,遊覽無形空間的旅行

【當月精選】《東京人》副編輯長 田中紀子,東京奧運帶路:皇居歷史地形散步,遊覽無形空間的旅行

by 田中紀子
設計|安比

接著一路來到紀伊國坂,往右(西側)走就能看到的西式紅磚建築,是以前的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一九一○年竣工)。一九七二年時,廳舍的外牆、玄關及樓梯大廳被列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並在一九七七年以「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之姿對外開放。在工藝館的東側,設置了一九六三年從近衛步兵聯隊正門口遷移至此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銅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雖為皇族,但仍以陸軍身分前往台灣出征,在一八九五年病逝於台南。
行經架設於工藝館前,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的跨線橋之後就是代官町通了。這條路的北側是座堤岸,我們就往這邊來走走吧。可以從這裡望見的「千鳥淵」,其實是在江戶初期打造的人工蓄水湖。儘管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就架在距離水面約一公尺處,當初為了不破壞這座櫻花名勝的景觀,還特地把橋腳架設在湖底。從這片景色當中,我們就可以解析江戶和昭和時代的土木工程技術。
在進入皇居東御苑之前,我想先聊一下皇居周邊的地形。皇居的位置是在洪積台地上,位於武藏野台地東端的淀橋台。在德川將康入府之際,現今的皇居外苑前是一片名為「日比谷海灣」的蘆葦溼地。德川家康和上一個時代的太田道灌,就是運用河階階崖和谷地地形來建造江戶城。若要感受這個震撼力十足的地形,推薦大家可以從三個入口中地勢最高的北桔橋門進去。
關於皇居東御苑的詳細介紹,建議各位跟著宮內廳官方APP「宮內廳參觀語音導覽」(免費、附中文語音),實際體驗一下具有高低落差的地形。從北桔橋門走進去後,就是位於標高約二十九公尺處,建有天守台的舊本丸。汐見坂則是連接著被白鳥濠隔開距離,與舊本丸約有十公尺高度落差的舊二丸。雖然汐見坂與位於北側的梅林坂同樣都是人工打造的坡道,至今仍能讓人充分感受到江戶人曾經體驗過的高度落差。另外汐見坂也正如其名,是一座能一覽江戶灣的坡道。接下來就一邊欣賞強調著高度落差的石牆,一邊從大手門走出皇居東御苑,右轉朝皇居外苑前進。
與造訪東御苑的遊客人潮相比,很少有遊客會再繼續走到皇居正門的二重橋。除了新年一般參賀等特別活動的日子之外,平常的皇居外苑總是門庭冷清,似乎能感受到巴特所說的「空洞感」。然而,我們只要想像一下這裡從江戶城、宮城,一路變遷到皇居的歷史,以及古早時代的地形,這原本看似什麼都沒有的場所,看起來就宛如是殘存於東京都心的最後聖域。布滿在皇居廣場的砂石,說不定就是日比谷海灣所遺留的痕跡吧。在東京街頭散步的時候,其實還需要一些超越時空的想像力。

🚩TOKYO GUIDE:田中紀子

田中紀子(Noriko Tanaka),《東京人》副編輯長,太台本屋tai-tai books店員N,靜岡縣出生。母親為灣生。一九九六年加入《東京人》的編輯團隊,二○○八年開始擔任現職。受邀參與《耳朵的棲息與散布:記憶台北聲音風景》(大塊文化)一書,收錄其隨筆作品《帶我去台灣!》。《東京人》是一九六八年創刊,以東京街頭、在地生活、建築、傳統藝能等各種風俗文化與歷史作為主題的月刊雜誌。

2

🔍帶路地圖

ⓐ北之丸公園 ⓑ科學技術館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銅像 ⓔ千鳥淵 ⓕ天守台 ⓖ汐見坂 ⓗ皇居外苑

1

「皇居外苑」原訂為 2020 年東京奧運與帕奧的「競走」項目比賽場館,以及「馬拉松」項目的行經路線之一。然而 IOC(國際奧運委員會)以夏季的酷熱天氣等外在條件為由,將這兩項競技的比賽場地更改到札幌的大通公園。於是皇居附近的比賽場館,就只剩下為了 1964 年東京奧運柔道項目興建的日本武道館。日本武道館在本屆奧運中,預計將舉辦「柔道」及「空手道」項目的比賽。

法國哲學家兼評論家的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其著作《符號帝國(L’empire des Signes)》(發表於 1970 年)中,曾表示「皇居是這座城市的中心但是這個中心卻是空洞的」。從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在江戶城掌管政權開始,經歷了明治及大正,直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第二世界大戰戰敗為止,日本身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皇居確實一直是日本的政治舞台。到了戰後,天皇依據日本憲法成為國民團結的象徵,皇居則變成「受到綠蔭掩蔽,以濠溝作保護」的地方。巴特還敘述這個無人可以看見,卻又位於城市中心的「空洞空間」增添了東京的趣味性。

image1 (3)
圖:皇居外苑

從皇居外苑望向皇居正門的景色。在照片後方的是二重橋和伏見櫓。巴士領隊正在進行研修活動。

我們就從日本武道館往皇居外苑(皇居前廣場)的方向出發,到這個乍看「很空洞」的皇居及周邊環境走走吧。先從東京地下鐵九段下站 2 號出口出來,爬上坡度和緩的九段坂。九段坂是經過 1923 年關東大地震的改良工程後才變成現在的坡度,聽說以前其實更加陡峭。此時在左手邊的是牛淵,接著穿過田安門走進去。

走進田安門後立刻就會在左側看到「日本武道館」。武道館為了迎接奧運正在進行整修工程,其中一大象徵的擬寶珠也換上了新裝。搖滾樂團「爆風 SLUMP」在 1985 年發行的熱門單曲《大洋蔥之下》,就在歌曲中把擬寶珠唱為「洋蔥」,武道館對面是「北之丸公園」,園內的林木間鋪設了長長的漫步走道,在「中之池」還有面對森林的草坪及長椅上可以看見帶著孩子的一家人,以及情侶檔和觀光遊客在小憩片刻。這裡在幕末時期曾建有田安家及清水家的宅邸,到了明治時代便成為陸軍用地,是保護皇居及皇族人士的近衛步兵第一聯隊與近衛步兵第二聯隊的營地。二戰結束一段時間後,北之丸公園在 1969 年 4 月被整理為市民休憩的場所,正式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很少人會注意到這個地方曾是軍事重鎮東京的重要據點,不過在公園邊緣其實靜靜佇立著「近衛步兵第一聯隊遺址石碑」與「近衛步兵第二聯隊紀念碑」,向大家訴說著當年的記憶。

圖:北之丸公園

北之丸公園在過去曾是近衛兵駐紮的陸軍用地。明治 36 年(1903年)由新海竹太郎製作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銅像。

回到武道館前的大道,朝皇居方向走一陣子後,在左前方會看見一棟摩登風格的白色建築。這就是在 1964 年竣工的「科學技術館」。只要靠近一看,就會發現整片白牆上布滿著六芒星造型的小洞。聽說外牆上的這些星星,數量總共多達了 22,392 個。在 2016 年上映的電影《正宗哥吉拉》中,科學技術館的屋頂成為了進行「八鹽折作戰」的前線總部場景,所以現在這裡也是哥吉拉迷的聖地之一。

接著一路來到紀伊國坂,往右(西側)走就能看到的西式紅磚建築,是以前的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1910 年竣工)。1972 年時,廳舍的外牆、玄關及樓梯大廳被列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並在 1977 年以「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之姿對外開放。在工藝館的東側,設置了 1963 年從近衛步兵聯隊正門口遷移至此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銅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雖為皇族,但仍以陸軍身分前往台灣出征,在 1895年病逝於台南。

行經架設於工藝館前,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的跨線橋之後就是代官町通了。這條路的北側是座堤岸,我們就往這邊來走走吧。可以從這裡望見的「千鳥淵」,其實是在江戶初期打造的人工蓄水湖。儘管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就架在距離水面約一公尺處,當初為了不破壞這座櫻花名勝的景觀,還特地把橋腳架設在湖底。從這片景色當中,我們就可以解析江戶和昭和時代的土木工程技術。

14
圖:科學技術館
圖: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銅像

在進入皇居東御苑之前,我想先聊一下皇居周邊的地形。皇居的位置是在洪積台地上,位於武藏野台地東端的淀橋台。在德川將康入府之際,現今的皇居外苑前是一片名為「日比谷海灣」的蘆葦溼地。德川家康和上一個時代的太田道灌,就是運用河階階崖和谷地地形來建造江戶城。若要感受這個震撼力十足的地形,推薦大家可以從三個入口中地勢最高的北桔橋門進去。

關於皇居東御苑的詳細介紹,建議各位跟著宮內廳官方 APP「宮內廳參觀語音導覽」(免費、附中文語音),實際體驗一下具有高低落差的地形。從北桔橋門走進去後,就是位於標高約 29 公尺處,建有天守台的舊本丸。汐見坂則是連接著被白鳥濠隔開距離,與舊本丸約有 10 公尺高度落差的舊二丸。雖然汐見坂與位於北側的梅林坂同樣都是人工打造的坡道,至今仍能讓人充分感受到江戶人曾經體驗過的高度落差。另外汐見坂也正如其名,是一座能一覽江戶灣的坡道。接下來就一邊欣賞強調著高度落差的石牆,一邊從大手門走出皇居東御苑,右轉朝皇居外苑前進。

與造訪東御苑的遊客人潮相比,很少有遊客會再繼續走到皇居正門的二重橋。除了新年一般參賀等特別活動的日子之外,平常的皇居外苑總是門庭冷清,似乎能感受到巴特所說的「空洞感」。然而,我們只要想像一下這裡從江戶城、宮城,一路變遷到皇居的歷史,以及古早時代的地形,這原本看似什麼都沒有的場所,看起來就宛如是殘存於東京都心的最後聖域。布滿在皇居廣場的砂石,說不定就是日比谷海灣所遺留的痕跡吧。在東京街頭散步的時候,其實還需要一些超越時空的想像力。

10
圖:千鳥淵
過去在江戶是人工蓄水湖,現在河面上有首都高速都心環狀線經過。
圖:汐見坂
汐見坂連接著標高相差約十公尺的本丸與二丸。左側是白鳥濠。
圖:天守台
這座天守台約十一公尺高,是一六五八年建造的第四代天守台。

—— 在皇居附近尋找「☆記號」 ——

1.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

(舊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原是建於一九一○年的近衛師團司令部廳舍。在入館之前,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建築物的底座。在底座通風口用來防鼠的金屬框,就是象徵舊日本陸軍的五芒星造型。另外在正面玄關破風處的圓形部分,以前上面還曾經有菊紋的圖案。

2. 科學技術館

雖然從遠方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只要近距離一看,整片白牆就宛如宇宙一樣布滿著星星。要讓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就必須懷抱著多如繁星的浪漫與熱情。

3. 近衛步兵第一聯隊碑

這座石碑靜靜地佇立於北之丸公園的休憩所「The Forest 北之丸」旁邊。昭和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也曾經隸屬於近衛步兵第一聯隊。石碑上的近衛師團圖紋是以舊日本陸軍象徵的五芒星作為架構,向人們訴說著二次大戰前的歷史。

—— SPECIAL GUEST  ——

Q 《東京人》在八月號(2019)的主題是「近代運動的起源」,請問這是否與東京奧運有所關聯呢?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
 田中在日本原本就有從武士道精神中誕生的柔道和劍道等古武道文化。到了明治時代,各種近代化的發展宛如雨後春筍,而運動也是其中之一。棒球、橄欖球、足球、籃球、網球等等,現在大部分在奧運場上較勁的運動項目,在日本都是從明治時代開始普及。《東京人》2019 年 8 月號的主題「近代運動的起源 距離奧運倒數一年」中,也介紹了以嘉納治五郎為首,許多致力推廣日本近代運動的人物以及該項競技。目的是讓讀者了解除了東京奧運之外,甚至連運動的起源也與日本的近代化息息相關。其中在與東京奧運相關,以「邁向東京 2020 的旅程」為內容的文章中,介紹了日本從 1912 年首次參加斯德哥爾摩奧運,還有 1940 年因中日戰爭擴大而取消的夢幻東京奧運,以及 1964 年終於在東京成功舉辦奧運等歷史沿革。在《東京人》近期兩三年的主題中,並沒有與奧運相關的內容。最近一期有關奧運的主題,就是 2014 年 11 月號的「奧運與東京都市」(2014 年為 1964 年東京奧運 50 周年),還有 2013 年 11 月號的「丹下健三與東京奧運」(2020 年東京奧運在 2013 年 9 月正式定案)。

文|田中紀子
攝影|田中美帆
翻譯|許展寧
地圖|YJ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