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如果這個時代有瘟疫,奉俊昊就是抗體的生產者

【當月精選】如果這個時代有瘟疫,奉俊昊就是抗體的生產者

by 馬欣

奉俊昊的電影裡有股野生氣。那是從工業鋼骨結構中長年生出了隱隱血氣,也是過度開發後,在那意圖攀龍的摩天大樓意志下,時刻被打壓在地心且想要竄出的人心巨蟒。

那是奉俊昊的美學,從他的成名作《駭人怪物》中從美國傾倒福馬林的漢江中出現驚人怪物,或是他初試啼聲之作《綁架門前狗》裡弱勢中的弱勢,卻對階級有更維護之心,以及他不同於一般犯罪片的《殺人回憶》,以連續殺人案,帶出的近代官與民對彼此的信心喪失、《非常母親》中的母親以女性刻板形象借力使力的騙局。當然有他去年在被高度評價的《寄生上流》,如果有人要舉出拍出貧富差距,但又兼具商業價值,《寄生上流》的確是商業與藝術混種的花朵,鮮艷而有芒刺。

他的鏡頭如羊膜穿刺般,你很容易在散場後感到骨子裡的寒,因為剛剛濃縮在大銀幕裡的娛樂,能取悅人的哭笑不得,散唱後卻盡皆是種不可逆的蒼涼。

他非常會以一個商業性的主題,帶出人心與社會的各種切面,於是你不會怪《殺人回憶》中被官僚操控的昏庸警察,你也能理解《駭人怪物》那類似集合住宅裡的雞犬相聞。他層層解構人性,讓觀眾體會貧困是如何讓人瘦了靈魂。那些被自己政府拋棄了韓國民眾,沒有沮喪的餘地,最後在一盞白燈下,繼續他們的潦草營生。

韓國寫實片在二十一世紀大鳴大放,其實是因為他們骨子裡對悲劇的詮釋不同於歐美,亞洲的悲劇只有亞洲人拍得出來,而也只是韓國人以高度技術將亞洲人的悲劇放在國際視聽上,震驚了國際視聽。

事實上,韓國大導無論朴贊郁,還是如今成為全球寵兒的奉俊昊,他們都拍出了亞洲的悲劇即慘劇的特質,亞洲人或許因為歷史的因素,我們其實沒有悲劇,只有慘劇。從古到今,沒有人權歷史的亞洲,人是以小數點來計算,成為小數點的人並沒有悲劇的價值,多數直接是慘劇告終。

那些人心的腥紅點點,不足掛齒於眾人營生中,這般的殘酷,如今只有韓國人下得最精準。

當然,這在早期九○年代中國片如《活著》、《紅高粱》時就已經成就了亞洲悲劇的不同。但之後寫實題材被中國審查制度自斷右臂。相反的,韓國影視骨血裡則承繼了港片笑罵由人的小市民特質,人生不過一頓三寶飯的打不死的自開自落,接棒了亞洲最具有特色的悲劇色彩,奉俊昊功力是以化骨棉掌般,輕輕地給你了一桶爆米花,實則是讓你腳軟的不勝唏噓。

首先以《寄生上流》來說,貧富家庭各兩面窗,一面是仿若裝著造景山水的禪味豪奢;另一面窮戶的窗是映照著社區的廚餘巷弄,只能看到人的腳與聞到隨地便溺的氣味,這兩個景不斷累積在電影的敘事中,在劇情轉折的同時,你的情感上也被兩窗的視角給制約了,那不斷累積被視覺壓力,讓你的身體記住了貧困,與富有人家堅固的海市蜃樓。

他同時以一個造景石為關鍵物,這對窮人一點用處都沒有的東西,卻是中產階級的同學給予貧戶男孩的唯一禮物。所有昂貴的東西都不在它的實用性,而是在它的無用性。如同十七世紀荷蘭曾興起的「鬱金香事件」,讓當時荷蘭人厭惡了鬱金香,因為當時鬱金香是給富人誇飾用的,它的價值正在於的「無用」。鬱金香事件是在凸顯貧富差距下的歇斯底里,如《寄生上流》中的造景石,成為男孩緊抱的晉升信仰。

而《寄生上流》裡對豪宅動線採的三點透視推移,如同《鬼店》中的效果,看似無窮盡的長廊,卻都是盡頭;無路可逃的階級密室,那窗外精緻的造景,像是一幅畫,是一種無機世界的封閉象徵,因此那女孩色彩斑斕且作工粗糙的內褲,成為豪宅男主人的心頭好,彷彿有一種粗糙、原生的格調闖入,對於過度秩序的階級社會而言,喚醒了他生理性的蠢動。

那豪宅中寬敞的受困視角,也給了觀眾衝擊,無論是結局的無路可逃,還是地下室的自成世界,那戶住宅縮影了社會,不被看見的地下室(排除在眾人階級想像之外),豪宅景窗內外都在被觀景,這個世界,除了羨慕,無暇給富人任何更多的價值。而大水淹沒的地下貧戶,不只客觀事件帶給觀眾衝擊,而是無孔不入地感到威脅,無論是那家人早餐吃的泛潮發霉吐司,還是那被淹到只剩天花板,或是便溺的濕氣,跟《駭人怪物》一樣,奉俊昊讓你的感官記憶忘不了。貧富差距人人都知道,但他讓你進入他為你安排的主觀現實中,那裡是裝了人心顯微鏡般的奉俊昊世界。

韓國從獨裁軍政府、光州鎮壓事件,到全國民眾被政府出賣的破產事件,養大的是朴贊郁以華麗的復仇凸顯出封建未死的惡之華,以及奉俊昊在相對於群體走向無機的階級體系中,人何謂活著。這位曾參與街頭運動、被政府視為藝文黑名單、社會學系畢業的導演,讓我們醒覺社會群體可能如感染瘟疫的瘋狂,個體才有免疫的可能。

文|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馬獎評審、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與電影專欄文字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誠品《提案》、《KKBOX》、《鏡週刊》、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網站等,散文部分可見《非常木蘭》、《幼獅文藝》,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階級病院》。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