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再述「我城」之必要:黃怡

【當月精選】再述「我城」之必要:黃怡

by 洪昊賢

《字花》編輯,香港電台《開卷樂》主持,貓。香港藝術發展獎二○一八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得主,著有小說集《林葉的四季》、《補丁之家》、《據報有人寫小說》。

香港有句經典的電視廣告對白:「細細個就聽過呢個名。」——用來形容黃怡是再適合不過的。我們這輩年輕的香港寫作者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黃怡:高中出第一本書,香港幾個指標性的文學獎項都已得過,更有部份作品被外譯成英語。她目前共出版了三本短篇小說集,筆下的「我城」,時而魔幻,時而童真,某些地方卻又寫實得幾近殘忍。讀她的小說,你很自然會想起西西,但在某些地方,你又會覺得她跟董啟章有共通點。

黃怡生於一九九一年,高中時期在董啟章的寫作班上接觸到文學創作,未成年已出版第一本書《據報有人寫小說》。小說集為報紙專欄的結集,近六十篇根據香港新聞事件改編的極短篇,以不同的敘事視角書寫香港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處女作就展示出她對香港社會的敏銳觸覺及將這些幻化成小說的能力。因為香港報刊追求速度的媒體生態,她早早就練就了香港作家寫得既快又準的特技——劉以鬯當年也是這樣寫小說的。

二○一五年出版的《補丁之家》,以她探訪中國大陸的兒童護理院的經驗所寫成。黃怡將這些特殊兒童和青少年的故事轉化成普遍性的觀察,體驗出她作為寫作者的人文關懷。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林葉的四季》是她近年作品的結集,小說從一個基層小男孩林葉的視角去書寫香港的都市圖景。董啟章形容她是以「認知障礙」去認識城市,但要用文學詞語講的話,也可以理解成對城市的陌生化處理。這本有點像童話故事的小說裡,魷魚會被理解成外星人,貓需要去求職,有錢人以野豬的形態出現。黃怡想像力豐富,她筆下的植物、動物與死物,在文本空間裡建立了一種特珠的邏輯,打破了對事物既定的印象。透過林葉這個古怪又有距離感的視角,重新審視香港這座被資本主義高度合理化的城市,甚至是這個世界。

準備結集的小說《擠迫之城的戀愛方法》同樣是雜誌短篇連載。香港是座經濟至上的地方,地小人多房價物價貴,狹窄的空間形塑了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方法,愛情也不例外。黃怡說:「戀愛是最誠實的關係,而且容易被外在影響。透過這種看似細微的情感角度,反而更能令人了解這座城市。」你會在這些篇幅不長的小說裡讀到她對香港社會的深刻觀察與戲謔。譬如〈瘟疫時期的吵架原因〉就生動地描寫了今年三月的香港,因為買不到口罩而開始爭吵的情侶,很無聊,很荒誕,但又很寫實。諸如此類奇怪又可笑的小事,都是黃怡筆下的故事,也是香港的日常。

愛情同樣受到政治的影響。其中一篇〈戒嚴時期的買餸方法〉以詼諧之中帶點感傷的對話,回應了去年「非常狀態」下的香港愛情:「『妳看,打仗的時候還是會有人結婚生仔,還是有人化妝寫詩的。』現在結婚的人,會不會終有一天要把龍鳳鐲掛在身上,方便走難?『我也不知道呢。』」黃怡文字的特色之一就是淺白爽快,語言中帶著某種很香港的幽默感,尤其擅長寫對話。從黃怡的語言裡,你可以窺見廣東話的語言特色如何在文學上被再創造。

但黃怡的作品是有閱讀門檻的——你必須懂些廣東話,因為很多文字夾雜粵語與英語。短篇小說〈塘西的亞當與夏娃〉,寫發生在她居住的地方石塘咀裡的異國戀故事。石塘咀是英殖時期有名的「紅燈區」,又名「塘西風月」。黃怡以第二人稱刻劃一個女大學生與她的外國男友之間的相處。裡面有這樣的對白:「是的,妳們女子實在太性感了,他說。不是,是你們男子實在太鹹濕了,妳說。Well,這是一個chicken or the egg的問題,他說。Well,現在這裡已經不是紅燈區了,妳說。是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他說。」透過這對異國男女間私密又有點搞笑的對話,黃怡巧妙地點出了香港文化身份的特殊之處,當代女性仍需面對的困境以及過去這座城市的殖民歷史。

曾留學英國,最近也在積極做英譯計劃,有多元文化視野的黃怡也寫很多異國故事,讀她的作品有時像環球旅行。這幾年她也有意識地開始追溯香港歷史。短篇小說〈廢堡與狗〉,取景於英殖時期的炮台和戰地「松林廢堡」:當年的戰地如今已變成假日消閒娛樂的場所,有人遛狗,有人戀愛,曾經發生的事香港人是否早已忘卻?作品中的敘事者以父親的病體與廢堡的現狀,隱喻著過去的殖民史,也隱約投射了近年香港境況。她寫的故事總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但能以小見大,以當下說從前。在文學與社會的關係彷彿斷裂的年代,她相信小說有一種延遲的價值:也許有點固執,但會讓議題與思考保存得更久。

以上只是她作品的一小部份。小說練習至今已有十二年,經常在香港的報紙雜誌中讀到黃怡的作品——她卻仍不敢以全職作家的身份過活。眾所周知文學創作在香港很難生存。和很多前輩一樣,黃怡的小說大多是在被切得零零碎碎的工餘時間中完成。在香港寫作從來不是件會被祝福的事,她說自己早已做好覺悟,卻又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那個。

因為,「西西會讀我的作品。」她興奮地說。黃怡對創作的堅持與熱情和西西很像,有種遊戲般的純粹,在寫作題材和手法的多樣性上又跟董啟章有點似。問到未來的寫作願景,黃怡說:

「西西現在仍在寫小說,我們豈能不努力?」

在這座動蕩又飄泊,事物會頃刻消失的浮城,黃怡循著前輩作家們的文學蹤跡,用她的書寫記認並再述「我城」的種種:在此時此刻尤其重要。

《林葉的四季》,黃怡,點出版有限公司

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林葉,迷離遊走小城觀察城中物--動物/偽動物,植物/偽植物,在人工與異化的石屎環境中,思索自己與物與人與城的關係。小說書寫時間長達八年,燒光一個九十後作家最寶貴的青春,把書寫之火燃在新書書頁,從文青到作家,從少女到老少女,筆下卻是個奇異孩子的視角。董啟章撰文推介,曾在香港各傳媒及文學獎曝光的42篇林葉小說,必有可觀。

採訪撰文|洪昊賢
一九九三年生,香港人,現時留學臺灣。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文學士,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曾獲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組首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第二名。作品散見香港及台灣的文學雜誌及報章。

照片提供|黃怡

■ 2020十二月號|434期  ■

十二月號,這是回顧的一期。站在二○二○年的時間點上,回顧了我們曾在二○一二年模仿英國文學雜誌Granta所製作的「40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專輯,當時開出了二十位名單,台灣部分的入選小說家為甘耀明、張亦絢、伊格言、高翊峰、許榮哲、張耀升、童偉格、陳栢青、楊富閔、黃麗群和王聰威。如今回首過往,時間是否已為我們驗證了些什麼呢?
 
這也是展望的一期,儘管還未滿十年,我們仍執意再次製作此一主題。同樣以中港台馬為選取範圍,但與上次約略不同的是,第一個是將年紀區間稍微放寬,不完全依循Granta的「40歲以下」之定義,而使用較廣泛的「青壯世代」一詞來涵括最年長的盧慧心(1979),至最年輕的鍾旻瑞(1993);第二個是避開之前已入選過的作家,將這列備受期待的隊伍讓更多後來者接下。如此這般,參考了多位作家、學者和出版業界的意見,我們選出的名單為:台灣的盧慧心、洪茲盈、劉梓潔、黃崇凱、連明偉、楊双子、邱常婷、陳柏言、洪明道和鍾旻瑞。中國的雙雪濤、周嘉寧、張怡微、郝景芳、鄭執、甫躍輝和孫頻,香港的蔣曉薇和黃怡,以及馬來西亞的牛油小生。
 
我們介紹這二十位青年小說家的出場方式,有些是直探內心的專訪,有些則是評論家的深入側寫。並邀請青年學者黃健富,專文剖析當今青壯年台灣小說家創作觀察。期待青年未來星圖的同時,也再一次用熱切眼光逼視這一整個世代的文藝春秋。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