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小生為名,拼湊小説的多面體:牛油小生

【當月精選】小生為名,拼湊小説的多面體:牛油小生

by 龔萬輝

一九八七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目前就職於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擔任體育記者。自資創立《SEAL》獨立文學雜誌,並擔任主編。著有短篇小說集《南方少年與健忘老頭》(2018);散文集《阿卡貝拉》(2019)、《列車男女》(2016)與《類似過敏症的布爾喬亞之輕》(2015)。作品入選《與島漂流:馬華當代散文選2000-2012》(馬來西亞)與九歌《一○四年散文選》(台灣)。曾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大專文學獎獎項、《聯合早報》金獎、游川短詩獎、海鷗文學獎小說評審獎、花蹤馬華散文首獎與評審獎、台灣梁實秋文學獎散文評審獎。

二○一一年,陳宇昕以筆名「牛油小生」獲得了馬來西亞的花蹤文學獎,那年他二十四歲。得獎名單公布時,大概許多人都對這個乍看好笑又搞怪的名字感到好奇。畢竟許多作家已經不再用筆名了,而暱稱則直接被臉書拒絕的年代裡,取名「牛油小生」似乎更像是對現實的一種戲謔,如頑童站在台上扮出了一個鬼臉。

牛油小生隨後在國內外的文學獎中嶄露頭角,卻仍自嘲:「其實一開始只是想寫故事搞笑。」就像大學時因為被同學嘲笑不夠高不夠帥而自己亂取的名字,卻也就一直沿用至今。陳宇昕在二○一五年至二○一九年之間,以牛油小生之名寫了四本書,在同代作家之中可謂創作力旺盛。

畢業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的牛油小生,自大學時期開始寫一些短小的故事。他喜歡沈從文,在課堂上讀見外國文學作品,讓他迷上卡爾維諾的形式創意、村上春樹的城市荒誕,也自己嚐試小說創作的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他說那時「寫了好些好可怕的四不像的東西」。一如馬來貘,像是不同物種胡亂拼湊出來的怪異生物,無可定義,而又以夢為食——他說:「這種四不像好像一直糾纏著我。」

牛油小生的創作以散文和小說為主。他的散文作品曾獲得梁實秋文學獎,以及入選九歌《一○四年散文選》。但我覺得,比起散文,或許小說更能突顯他那種「四不像」的搞怪姿態。在他的短篇小說集《南方少年和健忘老頭》所收錄的多篇作品,可以看見他如收音機跳轉著頻道一樣,在文字形式、視角和題材上一再任意地切換。他寫青春潮騷,也寫政治寓言/預言。從少年到老頭,從外傭到馬共,都是他曾關注的小說題材。

牛油小生在小說之中一直在實驗和嚐試著不同的題材和形式。他說:「音樂、體育、政治、歷史我都感興趣。」對周遭所發生的事物,他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和感受,似乎也不急於樹立風格的旗幟,這反而變成了他可以任意變身的方法。一如他在現實中可以任意轉換的身分:體育版記者、合唱團團員、獨立文學誌主編,以及一個隱藏在怪異筆名之後的作家。

和許多新生代作家一樣,牛油小生不太願意自己被粗略地劃分成「八○後」世代或其他籠統的歸類。年齡和輩分或許在創作之中幾無意義,只有作品才能展現作者的特質和時代的折光,而那又是獨特而無可分類的。比起前輩作家們,牛油小生這一代作家更少了對「馬華文學」的歷史包袱和使命,卻也更多了對文學的各種想像。

生活的在南方以南,語言、文化的揉雜和政治的詭譎,自然而然會展現在小說之中。「我想至少不要被讀者感受到匠氣或文藝腔就好。」牛油小生出生於馬來西亞最南端的新山,高中畢業後在新加坡唸大學、工作。他以小說回應著半島和島上發生的事,今後的小說也仍想多寫老家的故事。

新山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它和新加坡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望眼就可以看到對岸。一公里長的橋,連接著兩個國家,對牛油小生來說,一邊是成長之地,一邊是汲取文學養分和工作、生活的所在。此刻的牛油小生,因為疫情久久不歇而被困陷在新加坡。時隔八個多月,仍無法回到一水之隔的新山老家。此時亦特別容易感受到身分切換的難題,終究是異鄉人,

「你會發現一張身分證在關鍵時刻比你的心靈認證重要多了。」

這或許是每個異鄉之人的難處。像牛油小生筆下的小說人物,總和現實之間有一種距離感。他一再以外藉女傭阿美麗亞這個異鄉人的眼光,看去這不甚完好又虛浮的世界。即使他一再於形式上大玩花樣,但我以為牛油小生的小說,仍帶著一種對世間的寬容和溫柔。就像韓麗珠在小說集的推薦序所言:「但小說仍然是充滿了溫度,因為敘事者從來沒有忽略邊緣的聲音。」

牛油小生正在準備著他的第二本小說集,也即將在台灣出版散文集《阿卡貝拉》——他十分認真地在想到底該用真名或筆名面對台灣讀者。這倒讓我想起牛油小生剛得獎的那個時候,寫作的朋友們和他打了個賭。賭六十歲之後,陳宇昕還會不會以牛油小生為筆名。那時小生應該已經是個老人了吧。他會不會變成自己曾經寫過的健忘老頭,走進虛構的雨林裡,叨叨絮絮過往。如小生自道,小說中的這個老頭是一個拼拼湊湊出來的多面體。我希望他那時仍在寫小說,並且仍以小生之名,繼續耍弄著文字的特技表演,努力地掙脫小說(或小說家)原本應有的樣子。

《南方少年與健忘老頭》

牛油小生,有人出版社

牛油小生短篇小說集。小說裡重覆出現的少年們、kakak和老頭,連繫起作家建構的小說世界。現實與荒謬一直都在我們的生命裡排列、糾纏。偶爾相安無事,偶爾扭抱成一團。

採訪撰文|龔萬輝
一九七六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曾就讀於吉隆坡美術學院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目前從事文字和繪畫創作。曾獲台灣聯合報文學獎散文首獎、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小說首獎及散文首獎、海鷗文學獎等。著有小說《隔壁的房間》、《卵生年代》,散文集《清晨校車》,畫冊《比寂寞更輕》等多種。

照片提供|陳宇昕

■ 2020十二月號|434期  ■

十二月號,這是回顧的一期。站在二○二○年的時間點上,回顧了我們曾在二○一二年模仿英國文學雜誌Granta所製作的「40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專輯,當時開出了二十位名單,台灣部分的入選小說家為甘耀明、張亦絢、伊格言、高翊峰、許榮哲、張耀升、童偉格、陳栢青、楊富閔、黃麗群和王聰威。如今回首過往,時間是否已為我們驗證了些什麼呢?
 
這也是展望的一期,儘管還未滿十年,我們仍執意再次製作此一主題。同樣以中港台馬為選取範圍,但與上次約略不同的是,第一個是將年紀區間稍微放寬,不完全依循Granta的「40歲以下」之定義,而使用較廣泛的「青壯世代」一詞來涵括最年長的盧慧心(1979),至最年輕的鍾旻瑞(1993);第二個是避開之前已入選過的作家,將這列備受期待的隊伍讓更多後來者接下。如此這般,參考了多位作家、學者和出版業界的意見,我們選出的名單為:台灣的盧慧心、洪茲盈、劉梓潔、黃崇凱、連明偉、楊双子、邱常婷、陳柏言、洪明道和鍾旻瑞。中國的雙雪濤、周嘉寧、張怡微、郝景芳、鄭執、甫躍輝和孫頻,香港的蔣曉薇和黃怡,以及馬來西亞的牛油小生。
 
我們介紹這二十位青年小說家的出場方式,有些是直探內心的專訪,有些則是評論家的深入側寫。並邀請青年學者黃健富,專文剖析當今青壯年台灣小說家創作觀察。期待青年未來星圖的同時,也再一次用熱切眼光逼視這一整個世代的文藝春秋。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