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小野老師推薦書——做地球的守望者

小野老師推薦書——做地球的守望者

攝影/陳諭亭

小野,本名李遠。1951年出生於臺北萬華。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曾經前往美國研究分子生物學。曾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助教。

  二十四歳時就以小說《蛹之生》一書成為七○年代暢銷作家,之後陸續推出的作品皆受到年輕人喜愛。1990年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民國六○年代十本書之一。熱心投入臺灣的生態環保及社會公義活動,曾經參與發起「千里步道」及「五六運動」等活動。

  相關著作:《人生,不能什麼都要》、《翻滾吧,台灣電影》、《關於人生,我最想告訴你的事……——小野50 則陪伴孩子做選擇的故事及孩子們長大後的回應》、《面對:小金剛世代與野草莓世代的深情對話》。

  臺灣早期為求經濟發展,歷經長期開發,近期環境運動與保育意識興起,漸漸地,人們開始思考關注其他生命,透過閱讀,人們了解自己是地球的一部份,與萬物共生於地球,更深刻體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

作者:艾曼紐.勒帕吉(Emmanuel Lepage)
譯者:陳文瑤
出版社:積木
日期:2016年03月

《那年春天,在車諾比》

  這本書是大人也適讀的繪本,背景從1986年講起,烏克蘭的車諾比發生了20世紀最嚴重的核災,對環境損傷難以估計,多年之後,有一群藝術家進駐此地,抵達像是世界末日的地方,進行各式各樣的藝術展演,透過藝術創作反思環境。

  這本繪本提醒讀者,若持續造成汙染,恐怕會出現更多的「車諾比」,令我想起多年前造訪福島,也同是瀰漫災難後的慌恐,回頭看臺灣的能源問題,這本書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

作者:臺灣千里步道協會
出版社:果力文化
日期:2016年8月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2】手作步道:築徑人帶你走向百年古道、原民獵徑、郊山綠道,體驗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 》

  2006年我和黃武雄、徐仁修發起了「千里步道」的運動。響應一系列環境護育的工程。水泥道路對於場域影響甚大,拓路至深山與森林,已造成原始生態的破壞。而「千里步道運動」的發起,重建土地的倫理,保護臺灣地貌的多樣性,呼籲都市增加腳踏車與人行步道。另外,在郊區尋找古道,用雙手重新整理、修建道路,實際走訪現場,進行環境評估,以石頭、泥土與木頭等,最原始的材料修築步道。

  書中有一篇提到臺北的福州山,原先政府規劃以水泥建路,經過協會的努力,由民眾自發起手作步道的運動,先請專業人士評估環境,採用適用的材料,相較於水泥道路,成本反而減少許多,也減輕環境負擔。傳統式的建築法,使得水與土地被水泥道隔斷,無法滲進土壤,地下水一再減少,造成環境問題。但透過自然材料,使生態永續循環,保留動植物的棲地,尋找道路與環境之間的平衡。

作者:西蒙.路易斯(Simon Lewis)、馬克.馬斯林(Mark Maslin)
譯者:魏嘉儀
出版社:積木
日期:2019年10月

《人類世的誕生》 

  地球地質作為區分,會以代、紀與世為概念單位,比如說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中又可以分為第四紀的全新世或更新世,「世」的概念,通常是地球歷經巨大變動,每個自然演化都是十分漫長的。若將地球歷史約46億年看成一日,人類的出現大約是最後四秒鐘,但隨之帶來的環境改變,其速度遠超乎想像,因此科學家提出,人類誕生起命名為「人類世」。

  「人類世」的概念,是對整體環境的警醒,正視人類文明帶給地球嚴重的劇變,包涵環境、空氣物質與地殼變動,已經遠遠超過自然演化的速度。《人類世的誕生》一書,系統性講述「人類世」的理論架構,寫得十分詳細,講述環境的大背景,檢視人給予地球影響,造成其他物種的絕滅。

  從專業的學理知識切入這本書,物種演化從無生物、有生物到單細胞,究竟是「演化論」抑或是「創造論」呢?科學家得從化石裡尋找證據,尋覓漫長的演化過程,找到關鍵的控制基因,試圖尋找人類誕生的答案。下一個問題來了,人類誕生之後,快速改變氣候與地貌,逐漸趨近環境所能承受的臨界點,勢必會面臨地球的反撲,這是每個人都需思考的層面。

作者: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
出版社:春山出版
日期:2019年4月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一群媒體人創立了不接受廣告的「報導者」新媒體,對於許多議題做成深入的報導,深受好評和信任。揭示臺灣長期與石化工業共存的歷史脈絡,從早期的六輕工業,蓋在西海岸的麥寮,造成當地環境嚴重汙染,久久難以修復。近期人們開始重視環境議題,重新檢視工業開發,譬如一條道路開通之後,附近生態環境是否受到影響。

  本書談到臺灣西半部的過度發展,當然,石化工業能帶來財富,帶給周圍居民工作機會,逐漸農村變成工廠,環境破壞卻是永遠的,例如鎘污染或空汙問題。當時八輕要建蓋,許多作家與導演大聲呼籲,政府終止了建蓋計畫,透過報導,讓更多民眾知道環境議題的重要性,思考臺灣這座島嶼能否再承受工業開發的重擊,我們又開如何為地球守望。

※ 本文摘自《書香遠傳》第 148 期:進化吧!圖書館,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口述/小野

撰文/曾貴麟

攝影/陳諭亭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