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文活情報閱讀推薦 【閱讀推薦】現代小人物的微型史詩─馬欣評《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

【閱讀推薦】現代小人物的微型史詩─馬欣評《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

by 馬欣

一深思,你就理解克瑙斯高這本書無窮盡的短促在漂流些什麼,他劃破了當代幸福與家庭田園詩的幻術。你終於想起人是隱晦與明亮同時增生的,日子有正午就有荒蕪。他的這場奮鬥無疑眾人皆醉我獨醒,於是他行筆如打醉拳地醉下去,在生前就寫下:「此地安眠著一個人,他萬事能忍。最後他被擠壓地粉碎。」

無疑的,這是久違的大師筆法,思緒總棋先一招,他寫生死,寫得千瘡百孔又一語道破。讀者將不只是驚奇他袒露的家族書寫,更是他能這樣捶打生命多層次的蒼白。其用筆之力,如羅丹對抗石頭,成在那有粉碎的決心。

當我拿到《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這本沉甸甸的書時,竟然第一個念頭是:「竟然現在有人敢出這麼厚的書。」旋即翻開來一看,更奇特的是它讓我想起美國大師菲利普‧羅斯的文字精銳之氣,那幾乎是要回轉到三年前,才可能看到的文字輕且重的密度。

三年前,我們那麼喜歡拿著本厚書,讓裡面高密度思考震瞎我們。如今再讀到時,我這老讀者幾乎要對這樣蒼老又閃著智慧的文字感到「近鄉情怯」了。但當我又出入在台北的防疫的超現實生活中,外帶了一餐。我竟然就在路邊的行人椅上忍不住翻到日暮。

儘管作者翻攪出的是他與家人那些不堪,卻滿載生命力的細節;儘管他自信到(或他無法控制)以近似流水帳的方式講述人生各種韌度下的潰不成軍,但你驚奇地啃咬著他的文字不放(對,他的文字就是這麼多,長達五百頁)但那過於細節的寫法竟然讓你感到驚喜。那從他童年到老年倘流出來的自傳,竟然這麼每日每夜平凡到精采。很久沒讀到有人能這樣將平庸平凡的日子榨出這樣翻湧的生命汁液,酸甜苦辣一杯地回湧。從洗碗機旁的貓屎、父親滿是知識障的人生、那表面追求田園牧歌的西方生活,正常到不得了應該要開心的家庭,以及他初為人父的喜悅後夾著更多的矛盾。

那些生活小毛屑寫出了生命大格局,每一點在我們身心與生活中腐敗的,竟然是能因而又生出多一點頑強的原因。關於他的父親,啊,我興奮到差點忘記寫出作家的名字叫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儘管他把自己因這本作品推到了家庭活地獄(他書寫家人與人生太誠實,親屬全員不諒解他),但你看完他的作品,完全能理解芥川龍之介筆下的那位畫家,為何會在極心痛之下,仍忍不住出神地畫下了那張女兒著火的地獄圖。

如果生命是河,它上面漂流的不論是穢物,還是沉積,你都必須回溯或掏米般篩出來看,所有的打撈清汙都是寫作的一部分,也是寫作的源頭。寫作無非是回應生命。他打撈出的日常與過去細碎又閃回,但克瑙斯高的這種披露家族的寫法,更是自我清創的過程。將日子夾縫裡的摳出了生命格局,如一醉拳高手,先寫死亡,而生又非死的對立,而是多部曲般的生生死死。罕有人能把平凡的人生寫成這樣的波濤洶湧。

以至於他寫自己的墓誌銘都如此精彩:「此地安眠著一個人,他萬事能忍。最後他被擠壓地粉碎。」

他與他父親有部分如此相像,無怪乎彼此難掩嘲諷(誰不嘲諷自己)。醉拳一出的精妙出在打向至親,又打回自己。他的文章的確帶著他戒不掉的酒氣,因此他文字有醇酒下肚的清醒,如他看著他父親的中年──一個有知識障的教師,只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感到有信心。知識學問看似能讓人釋然,且能讓自己與一切事物及現象保持正確距離,知識之牆搭得穩固恆定,卻也逐漸一層層剝除了意義的本身。

這本書壓根直攻從 20 世紀到如今的白領價值社會,與它本質已愈發顯露的空洞。

1976 年那個春天的晚上,還是童年的作者,一方面以一個八歲孩子的眼睛在看他的父親,是對其威嚴怯生生的惶恐;但另一方面,中年的他回看他父親,時光流過了他整個的一生,「不斷地、大塊大塊地剝去了他生命中的意義。」那個不讓自己生活出現意外的事情,對圍繞自己的世界相當了解,對他人的弱點目光尖銳,這樣守在安打範圍內的中產階級。

如何在老的時候,屋內充滿了垃圾與空酒瓶,荒置與空蕪塞滿了他父親的晚年,簡直要打酒嗝一樣的飽脹似虛空。你這樣讀著,咬著他生活的細碎,竟然讀出了死亡、夢想與愛情。如果原本這些栽種了還可以重生,那是怎樣繫好安全帶的人生,活著時卻無法再生。萬般知識塞不滿空虛那一點。

克瑙斯高這樣打醉拳一樣的洞察目光,無怪要以這樣粉碎的方式與寫法,寫出現代生活頑強的空洞感。他也想不同他父親,有一部分是靠寫作,這要人命的寫作(每個寫的人都不會否認),是不能謹守安全範圍的工作。那些生命的層層交織,他不能只寫自己,刮離掉自己父母的黏稠感。其父放任理智蟲蛀他的生命,讓克瑙斯高的高敏感度隨時漲潮,以至於在自己生命裡參與卻格格不入。

克瑙斯高對於自己更時而以他者角度觀察,對於自己成為父親的自剖,更是以細碎的文字刮得用力。這個承認自己需要獨處的男人,婚後進入一種戰爭,且如他所說非史詩的戰士,他對著他人家庭的田園詩感到懷疑。仍需要寫作的他也不懂為何要從事這樣將自己關閉在世界之外的工作。為何需要像行筆如轟炸機一樣夷平或更加深自己的坑漥。因為婚姻,他發現快樂不是他的目標,他把自己扒開一樣誠實:「當我看到一幅美麗的油畫,我會流下眼淚,但看到孩子的時候不會這樣。」他回想他爸爸在他這年齡時,在他們一家在烤肉時,他父親說:「我們這家子呀,真是完美無瑕!」那嘲諷很平淡普通,克瑙斯高知道他父親對他自己的人生也保持了正確的距離而感到複雜。

這本書寫寫日子卻寫盡人生,其中一段很有費茲傑羅的老眼神:「以前我還以為時間是能夠向前走的,這條路通向遙遠的未來,願前景是光明一片,至少絕不會是乏味無聊的,但現在在這裡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種模式。若要我用一幅畫來描述它,應該是在水閘前的一隻船:時光來自四面,節奏均勻的微波,將生活恆定不變地給托升起來。」

如果家庭是一個美好現代風景,無論你在哪一代,別戳破這現代的想像,你想深一點在這風情畫裡,就會起了霉斑。這不是家庭的問題,而在於它被社會賦予的想像是有破綻的。一深思,你就理解克瑙斯高這本書無窮盡的短促在漂流些什麼,他劃破了那當代幻術,你終於想起人是好壞同時增生的,日子有正午就有荒蕪。他的這場奮鬥無疑眾人皆醉我獨醒,於是他只好真的醉下去,在這無邊溢出的時光之水中,回應著這世上是他人的夏季游泳池,我一人之汪洋。

《我的奮鬥1:父親的葬禮》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著,木馬文化

因寫作內容過於真實,在出版後曾多次遭受親人反對,儘管如此,評論者卻認為這樣的露骨反倒滿足了人們最深處的窺視欲。《我的奮鬥》第一冊甫出版就迅速引起熱議,除了暢銷挪威,也迅速售出各國版權。全六冊的半自傳體小說,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每一冊都從生活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作者不避諱揭露的事實的寫作風格也是造就出如此精彩敘事的原因。在克瑙斯高的寫作策略成功後,北歐也有越來越多作家紛紛效仿,引起一波克瑙斯高的美學風潮。

文|馬欣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的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 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