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駐站作家 【七月駐站作家】叛逆的乖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了:李惠貞《大人只知道部份的世界》

【七月駐站作家】叛逆的乖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了:李惠貞《大人只知道部份的世界》

by 郝妮爾

村上春樹說年老是瞬間的,而李惠貞則是相信,成為大人是一趟緩慢得無法立即察覺的事。

資深出版工作者李惠貞的新作《大人只知道部份的世界》,可說是集結其數年間的成長新血,從學生時期、職場轉換,乃至身為人母看待女兒的選擇,逐一自白。文章分為三大塊明示著「不要擔心、不要恐懼、人生是值得活的」之大標,與其說是講述給少年,毋寧說,也是寫給尚未意識到已長成大人的我們,閱讀過程中,彷彿可以聽見她的低語安慰:即便不知道答案也無妨,這樣的我們,也可以是很棒的大人喔。

不要擔心,世界其實沒有改變太多

都說21世紀,科技引領世人面向劇烈的改變,然而無論時代再怎麼變遷,有些事情似乎是恆久不變的,例如青少年的茫然與困頓。 

李惠貞回憶學生時期,說自己與生俱來夾帶著「好寶寶」特質,乖巧聽話,自律主動,「該看的卡通我還是會看,時間一到就守在電視前面,不過看完還是會把作業寫完。」

即便是這樣的乖孩子,成長過程,還是少不了茫然。「就跟現在的孩子一樣啊,選填志願的時候也不確定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她說。

這幾年世道變了又變,不過一旦把人放在升學體制裡,那代溝似乎就瞬間被抹平,不分年齡,我們都曾經歷過升學的焦慮不安,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最好?

 話又說回來,所謂「最好」真的存在嗎?

李惠貞後來選填念廣告,邊學邊走,兩年後走向出版,一待數十年,直到2017年卸下雜誌總編職務,成為自由工作者。 

李惠貞說,學生時期總是被教育著兩極化的思想,非此即彼,「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站在中間的位置,在相似的教育體制長大,我沒有覺得哪一種人生比較好。我當下過著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選擇,今天就是百分之百的自己。」語氣溫柔,卻無一點動搖。 

原來是這樣啊,小時候我們總期待長大以後能夠迎來的答案,根本無解。當時沒人告訴自己,無解的人生才是最好玩的,真相大白的生活,經常就只是複製著昨日,但是未知的明天,永遠充滿驚喜。

這也許正是許多大人不願承認的事情: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而孩子本該具有「不乖」的天性。

不要恐懼,向不乖的選擇致敬

也許是很早就被「好乖」的標籤牢牢黏貼,李惠貞長越大越是發現自己的「不乖」。 

「當年聯考,我擅長的科目都沒考好,反倒是不拿手的數學考超好,那成績照理說應該要唸國立大學商學院的,後來卻選了私立大學的廣告來唸,還記得媽媽為此有點不太開心。後來工作上也是,先生過世後,我成為單親媽媽,卻在近50歲的年紀,選擇獨立工作,成立『獨角獸計畫』。我想我一直都是順從自己的心,不太會順從社會的主流看法。」 

李惠貞說從某個面向來講,自己當然是循規蹈矩的,但這不代表自己內在不『叛逆』,畢竟在符合主流價值與追求自我之間,她始終傾向自由的一方,只是,這點若單獨抽開來看,是否就屬大眾所定義的「不乖」呢?

「大家看我的外表,都會覺得我很女性,講話很溫柔,便意外我怎麼常做出一些與外在相左的決定。」李惠貞說,無論外界怎麼看,她內心明白自己心意始終是一致。

冒險的心並不與她體貼的本質相左,「當初要離職的時候,我把告別這件事情,當成我的最後一個企劃案。先去思考離開以後會對公司造成什麼衝擊,如何安撫爸媽的擔憂,以及照顧到老闆對我的擔心。多年前聽林懷民老師說過,『好好告別也是一種成功』,我一直記得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她沒有在長大以後,就忘記那個重視自由的自己,「我從以前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自由到底是什麼?年收入夠高就能夠讓我們真正自由了嗎?想清楚,把握住自己的核心,就不容易被外界動搖。」

值得活下去的人生

綜觀《大人只知道部份的世界》,全書大抵明亮,李惠貞的行文有股堅強意志,然而讀著讀著,會讓人明白,若非走過暗影,其實無法生出這樣的光。

具體為例,如本書最後一章節,描述值得活著的人生,開篇第一章叫做「不必急著赴死」。是的,她不是寫「人為什麼求死?」不是直接寫下「不必急」李惠貞說:「對看不到未來的年輕生命來說,說教沒有意義,不如就從現實上來談——橫豎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終點,不必擔心會一直活下去。那麼,何不利用還在路上的時間,儘可能去看更多的風景?」

人生是值得活下去的。儘管不知道結局有何不同,不過,的確是有可能看到不同的自己。「探索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以李惠貞來說,她就沒想過自身能有如今獨立的一面。 

「我一直都是很內向的人。念幼稚園的時候我們家從宜蘭眷村搬到台北公寓,那個年代小朋友都還會在巷口玩,媽媽把我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就上樓回家了。我印象很深刻,那天媽媽上樓後不久我也跟著回家了,我寧可自己在書桌前剪剪貼貼、看書看漫畫,勝過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因此,如今回顧來看,擺在家中一落落的書,後來成為安頓她的地方,也成為她認識自己的關鍵。「我對自我的認識都是透過閱讀而來的,意識到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角色、為什麼在某段情節中產生認同感?又會在什麼段落感到疑惑?」 

透過閱讀,李惠貞知道自己的理想型是怪醫黑傑克、陶斯(卡通《小甜甜》男主角)之屬,正氣凜然,特立獨行;她讀紀伯倫的《先知》,從其抒情哲理中找到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她解釋:「閱讀對我們而言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每個人的內在。」 

也因此,2017年那個離職的決定,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從一個穩定高薪的舒適圈離開,然而決定全心全意推廣閱讀的選擇,卻可能也是她進一步擁抱自己、投奔另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李惠貞說:「先生還在的時候,我從沒想過自己會『一個人』,也不知道『全然自由』是什麼感受。但現在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這是我之前不可能想像到的一面。」 

有趣的是,經歷這麼多的李惠貞,對於這個世界所得出的結論,仍是未知永遠多於已知。既然如此,不如放下畏懼,擁抱未知,她相信:「沒有劇本的人生,才能活得最像自己。」

《大人只知道部份的世界》講述的便是這麼回事,盡情把握已知,探索無窮的未知,活出靈魂的自由。那是李惠貞身為大人的,坦然於心自白之作。

採訪撰文|郝妮爾

攝影|YJ

場地協力|浮光書店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