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專欄 【手寫週記|三月】李修慧

【手寫週記|三月】李修慧

by 李修慧

三月手寫週記我們邀請到木馬文化的新人作家李修慧撰寫,李修慧以詩集《身體演化我》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用赤裸的筆法、生動的想像力處理社會議題,帶領我們看見潛藏內在的辛辣真實。本月專欄,一起探索身體感官與詩意。

第一周

新書《身體演化我》今天上市了,我如常工作,下班前發了一篇貼文推薦新書。發布後,Facebook大珠小珠落玉盤地收到很多訊息,有人留言恭喜,有人起鬨著要簽名,也有朋友分享我的貼文。我既感動又興奮,一瞬間情緒像大雷雨,遍地砸下來。

回到家後我把手機關靜音。太餓了,熱了昨晚喝剩的湯,打開快過期的多力多滋,久違地什麼也不配地、專心地吃(這年頭誰吃東西能沒有一支reels或Netflix配著,我常覺得人類的眼睛和嘴都快要演化出聯覺➀了)貓在旁邊駝著,窗外的雨逐漸變大。期盼已久的事情發生的那天,其實再平凡不過。

我想起五年前第一次得文學獎的那個下午,只有內褲陪著我。

那時候我剛辭去工作,進入東華大學華文所。剛開學沒多久,課堂上老師還在說明Syllabus,我分心滑了一下手機,意外看見主辦單位的來信:文學獎、小說副獎、我心裡瞬間拔地而起,一座101直接放起跨年煙火。但課還在上,老師還在講,我只能悶騷的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那時跟同學也都還不熟,下課後只能傳訊息給舊友、家人報喜。買完午餐一個人回到小套房,坐在桌前吃,一肚子的興奮透過網路分享完後只剩灰燼。

安靜的套房裡,唯一翻動的是我曬在陽台的內褲,因為是昨晚洗澡後順手洗起來的,它孤單的晾在那。內褲後面是高長上二樓的芭蕉樹,更遠是山。此後每回得獎,我都想起這個畫面:那條穿了很久、反覆手洗、毫無驚喜的內褲,在樸實無人的背景裡,獨自飛動。

註➀:聯覺(Synesthesia)是一種感官現象,指的是當一種感官受到刺激時,會不自覺地引發另一種感官的感受。比如,有些人看到特定的數字或字母時,會自動聯想到特定的顏色,或者聽到音樂時會感受到某種味道。

第二周

冬天的末尾,我窩在餐桌前讀蘇珊桑塔格《土星座下》,我身邊另一個更親密的桑塔格在牠的寵物墊上睡著。(對我知道這很中二,但我的貓叫桑塔格)

眼睛與手掌同時摩娑著兩個桑塔格── 摸貓與閱讀,我感受著兩者的相似與相反。

在有關手掌的那方面,桑塔格總咬我;在有關思想的那方面,桑塔格也總咬我。閱讀幾乎是一種最深沉的啃噬。你像重訓那樣,思想的肌肉被撕開、疼痛,然後等它癒合出更能承重的觀點。

為了避免被咬,我總是順著它的毛摸。但閱讀時,我感覺過程正好相反,閱讀有時更像是在摸作者的逆鱗。

《土星座下》理當被視作一本評論之書,桑塔格談論六位思想史、藝術史大師的軼事與思想,但除了清湯掛麵好學生那樣的讀,面對你心目中的正典,你總不免想從字裡行間摳出她的一些私人端倪,比如談亞陶Antonin Artaud的那篇她是不是在偷臭浪漫主義;為保羅.古德曼Paul Godman而寫的訃聞篇幅那麼短,是不是因為「愛之深,言之難」。像摳挖小學桌面那樣,即便看起來無稽,你總想知道是不是有一天能鑽出個洞、看穿她聰明的靈魂,甚至得到一點點聰慧的鱗粉。

於是一頁書你可以看出八種趣味,於是八個月了你讀不完這本書。

想到這本書閱讀的延遲,我總希望自己能更簡單一點。像桑塔格咬穿東西,不需要任何理由。

有時,我也寵物腦地想像,那個有毛的桑塔格總逆我的鱗,或許是因為,牠當我是他生命中的正典。

*照片是有毛的那隻深怕我不記得牠有多擅長摸人的逆鱗似的,在我還沒寫完第一頁就跑來把我的周記本當寵物墊。

撰文、攝影|李修慧

臺大中文系、東華大學華文所畢業,「每天為你讀一首詩」資深成員,「想像朋友寫作會」成員,現居花蓮。詩集《身體演化我》獲「二〇二四年楊牧詩獎」。單篇詩作曾獲臺北文學獎首獎、後山文學獎二獎、東華大學奇萊文學獎首獎,詩作收錄於《2021臺灣詩選》。除了現代詩,也寫散文、報導、文學評論。曾在《關鍵評論網》開設「詩的解剖刀」、「翻譯詩的解剖刀」、「知性散文特快車」等文學專欄,目前仍進行中的文學專欄為「接地氣的現代詩」。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