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主題特輯 【鹽分文學地帶】葉老印象瑣憶二則

【鹽分文學地帶】葉老印象瑣憶二則

by 彭瑞金

我第一次到葉老位在左營勝利路的住家拜訪他時,他剛滿五十歲,不知道為什麼就稱他「葉老」。一樓分成四片的鐵捲門沒有裝設馬達,要用人力推拉開關。大概是時間久了,開關都很費力,至少白天、中間那片鐵捲門是不降下來的,用一片拆下來的紗門橫放虛掩,除了初次造訪,我都是在一樓呼喊一聲「葉老」,他在二樓的書房聽聲音就知道是我來了,只要聽到他回應,我便移開紗門逕上二樓。臨路的葉宅本來有亭仔腳,因為勝利路拓寬,可以停放摩托車的騎樓被拆掉,葉老二樓臨窗的書桌兼小起居室也被迫內縮,變得十分狹窄,夏日午後西曬的陽光,把這裡變得像名副其實的烤爐。然而,包括《台灣文學史綱》等臺灣文學名著,都是從這座烤箱烤出來的。

左營高中成立舞蹈實驗班初期,請林懷民蒞校指導,他辦完正事就去拜訪葉老,發現葉老的書房像烤箱,第二天就請電器行來裝上冷氣。據說,只有像中島利郎教授那樣的貴客來了才開機。他寫作的時候,通常都打赤膊,不開冷氣。我習慣從樓下大喊一聲葉老的原因,是方便他有時間穿上上衣。有一次,內人和我一起前往,他以為只有我,不急著著裝,場面弄得有些尷尬。後來就改成由內人叫門。

二〇〇四年初,東方白從加拿大返臺,我建議他將古今難得一見的東方白體《浪淘沙》手稿放回臺灣。他一口答應,卻提了附帶條件,要我親自去取,不得裝箱郵寄也不可以行李託運,裝滿兩只登機箱、護送回臺。我們夫妻七月四日出發,十五日回來,行前和葉老約好十七日帶他出席臺灣文學舘的葉石濤捐贈展的開幕儀式。十五日深夜回到家卻在信箱裡發現葉老的限時信躺在信箱裡。簡單交代說他病了,開幕式無法出席。老人有兩類;一類是整天把身上的病痛放在嘴裡,這裡病那裡痛,甚至照三餐唸自己來日不多。一類是安安靜靜地活,病了也不說,痛了就忍忍。葉老屬於後者,他說病得無法出門,肯定不尋常。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趕去他家,說是已躺了幾天無法下床。我們建議立刻送醫,葉太太以非比尋常的姿態激烈反對,說是送進醫院就出不來了。我們只好通知鄭烱明醫師,不久,鄭醫師夫妻也到了,卻依然無法說服她。鄭醫師把情況告知曾貴海醫師,曾醫師當時在鳳山五甲的一家私人醫院當院長,當機立斷派了救護車把人接去醫院。救護車到的時候,適逢葉太太外出購物,順利把人接走。那天傍晚,我們便接到電話狂扣,說是葉老被不明人士帶走。內人告訴她實情,並允諾第二天一早便會帶她去醫院探視。據葉老事後解釋,因為她一生都沒有使用過健保卡。

我認識葉老的時候,他菸不離手,雖然不是滴酒不沾,但可以說是不喝酒了。六十多歲退休前幾年,他自已說肝不太好,血糖也偏高。偏偏不是那種乖乖牌的病人,會去看病,但不會按時回診,吃藥應該也是十分隨性。他說是吃廣告的「柴胡湯」,把肝病治好了。這裡不保證「柴胡湯」三個字是這樣寫,因為只聽其言未見其藥。葉老不是那種汲汲於護身養生的老人,從看病、吃藥,看到他對生命事一概淡然處之,也許是已經把全生命的熱量都給了文學。

撰文|彭瑞金

文學評論家。現任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文學台灣》主編等,曾任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及臺灣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市文學史》、《葉石濤評傳》等。

攝影|陳文發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