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夜的姿態,有守夜,有徹夜不眠,有夜奔,更有夜行。一點點的,踱步,開掘,探照。關於夜,我記起這首詩:「雪不再飄飛在孩子們的手中。它積聚起來,在我們的北方臉龐上分娩出一道道邊境。在這越來越擁(閱讀更多)
聯文選書
-
-
大約從二○一○年始,這十年來臺灣有一股歷史小說爆發潮,質量皆可觀,而且方興未艾持續蓬勃,逐漸顯現出多樣的歷史視野與關懷,反映當前臺灣社會重建集體自我敘事、自我定義的強大動能。 在這浪潮中,錢(閱讀更多)
-
因為散文是如此貼近作者,閱讀散文時,感受的是一種腔調,這腔調是作者說話的位置,坐站仰俯,看盡一切或身處其中。姿勢對了,文章便穩穩妥妥,怎麼讀都是個樣。 張經宏《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裡文章的樣(閱讀更多)
-
「你哭過好幾次好幾次,整條街面的積雨都是你氾濫的悲傷,教每個路人的鞋底鍍上一層滑膩的水銀」崔舜華的散文既濃烈又哀傷,細雨包圍的城市裡,在戀人房間裡,想起過所有受辱與不甘,想著生命裡一個個被搧(閱讀更多)
-
就科幻小說來說,伊恩.麥克尤恩的《機器如我人類如你》並不是一本很好讀的作品。主要在於故事舞台建構於架空歷史、平行世界之上;故事開始的一九八〇年代中,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並未自殺―(閱讀更多)
-
乍讀楊莉敏的《濃霧特報》,不可思議地,竟能和韓劇《我的出走日記》產生一種互相映照,主角廉美貞說「清醒的時間都在勞動」,那日日搭長途車通勤的倦意獨白,和楊莉敏的文字有著相似的質地,都是平凡生活(閱讀更多)
-
《歧路行》是北島最新的長詩集,繼上一本詩集《守夜》的出版,創作時間達十一年。從形式上看,書中部分詩節回歸質樸的音樂形式(如《序曲》、《第一章》),部分以敘事及象徵推進,內容則從以往對宏大歷史(閱讀更多)
-
若粗略劃分「是否詮釋友善」的光譜,鄒佑昇的詩集《集合的掩體》應該接近「難以詮釋」那端。詩集的構築核心,正是在探討意義的產生,是否能透過符號排列、音樂形式與譬喻結構實現。比如〈小雪〉的最末兩行(閱讀更多)
-
當安妮.艾諾寫下「我寫作說不定是因為我們之間再也沒話說」,她的意思是:我需要另外一種語言,帶我從流俗卑下的階級跨出去;我要在一種高尚的藝術建構中,改寫我的出生。我要,在精神上殺了我的父母。 (閱讀更多)
-
閱讀賴鈺婷的《親愛與星散》,便猶如留在座位觀看她於人生賽場上的傷停時間。人生在各階段裡疊加歷經不同角色、生老病死,無不輾轉於傷痛。歲月河流推擠,無人真能獲允停止賽事,若遇受傷情狀,計時不會停(閱讀更多)
-
一九九七,香港回歸。同年,麥田出版李昂的政治情慾小說集《北港香爐人人插》,轟動文壇。 該篇小說描繪台灣黨外活動時期洶湧的時代側影,以各類「黨的女人」作為窺視的視點,穿插影射數件知名政治新聞。(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