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喜歡讀書

喜歡讀書

  • 作家賴香吟的最新力作《白色畫像》,藉三篇小說引領我們回望戰後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微小人物的心靈狀態。小說中的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凱西小姐,其實都是戒嚴體制中極其平凡的身影,但是他們也有內在的為難 …

  • 在短篇小說集《煙街》,作家沐羽寫下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之間香港整體局勢與個人生活變化,催淚彈的硝煙,和手上的香煙,繚繞形成現代香港的樣貌,而在漫漫煙霧中,人們該如何找到時代的出口? 沐羽來 …

  • 或許再沒有比地鐵更具小說感的空間了。它如此日常,明亮,卻又如此諱莫如深。何致和的長篇新作《地鐵站》,嘗試以虛構捕捉秩序感的裂縫,生命的脫逸和墜毀。他以小說展開漫長的提問:隧道盡頭迎來的,是希 …

  • 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下,人們是否能有真正的自由?心中反覆出現的那首詩,會是最終的答案嗎?《食肉的土丘》寫出人們在大時代下的牽絆與犧牲。本期新人新書邀請歷史小說家班與唐來聊聊《食肉的土丘》這本小說 …

  • 短短一個半小時,從漫遊者聊到集中營、從《惡之華》旁及布列松。意猶未盡,筆記字數已經遠超篇幅。摘一句房慧真隨口引用的,關於哲學家阿岡本:「零度的人,其赤貧代表一種悚然,對於統治形象的凌厲反諷。 …

  • 整體而言,《夜晚的潛水艇》或可看作是小說家以「語言」觸及「宇宙」的方式。文字純熟卻又風格清新,娓娓道來「衍古」與「科幻」並置的情節。作為小說家的第一部作品,小說家體物入微,試圖筆通造化,打造 …

  • 「香港字」的關鍵人物是黃勝,香港遭清廷割讓予英國之翌年,一八四三年十五歲的黃勝從澳門來到香港,入讀位於灣仔摩利臣山的馬禮遜學堂,其後到《德臣西報》及《孖剌報》任職,再轉任英華書院印刷所監督, …

  • 張亦絢的散文集《感情百物》裡所收藏的文字,是對依然存在、曾經存在,或當時有某一刻不在她身邊之一百項物件的描寫,重建了它們的來由,也重新締結了創作者與彼物件之間的關係。依照她的說法,這可以看作 …

  • 《愛人蒸他的睡眠》讀來,猶如進入到詩人所設計的遊戲中。喜歡思考的讀者,能夠在其中享受大幅度的跳躍所帶來的刺激感,也能在細節裡找到魔鬼,最後著迷於破關後腦內啡釋放的快感中。而在這個世界裡,詩人 …

  • 如何窮盡「白」的無限聯想?許久以前,這問題就不斷苦擾著詩人們。在《白T》裡,「白」意味著對觸探所有可能性的嘗試,推衍感官所能探測的邊界,舞蹈、劇場、攝影、地景,乃至最難也最迫切需要以語言重述 …

  • 妳問他最後在哪裡找到自己,他笑了而妳沒有,妳不知道有人可以就這樣選擇不去上學,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因為妳已經習慣了接受人生給予妳的一切,人生說什麼妳就照樣寫什麼。─《繞頸之物》奇瑪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