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作家说,「好看是小说的基本伦理」。我完全同意这点。《大港的女儿》厚厚一大本,我一打开阅读,就停不下来,一页页翻过去,期待前几页埋下的伏笔可以看到答案揭晓。我就这么坐了一下,不停的看下去。(阅读更多)
重点书评
-
-
「苏炳坤的不甘与不满,固然是刑求与冤屈所带来的耻辱,但我总以为体制的噤声不语,才是让他困在循环的哀伤与愤怒里的主因……这就像房间里明明有只大象,庞大到让人无法否认、忽视它就在那儿,但就是没人(阅读更多)
-
我们缺少(也需要)一个名称,来代表让人感受到「过渡」的那些所在–从已知的地景,过渡到巴洛所谓的「月亮远端」,到哈德森的「新乡野」,到贝瑞的「另一个世界」,到我们「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阅读更多)
-
「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来?」当电影《返校》回荡在众人耳里的那句话犹未散去,黄春明努力「清仓」的三十年前腹稿,诞生问世。无论电影名称抑或黄春明的新书名,似乎都青春洋溢,然而,情节人物同样因(阅读更多)
-
如果你曾经被《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里火车站那黑色皮箱的交运者是谁所诱惑,那你就不得不佩服《少年与时间的洞穴》只用一个谎言和一个未写的故事,就把读者你步步悬钓,既没有看着编辑阿基和小说家莉卡(阅读更多)
-
《尖叫连线》书分两部,吸纳东、西方恐怖片精华,上部以鬼片元素统摄,主要包含《咒怨》与《七夜怪谈》;下部以异形特征辐射,重点挪用《异形》、《异种》与《异形奇花》。同时,亦见《半夜鬼上床》、《十(阅读更多)
-
《任性无为》仍维持前两本诗集以来的写作观,然而,不同的是,追奇提到:「这是一本很自私的书,大部分的内容,中心全是我自己。」(博客来「青春一起读」访谈)更多的自己,以及确实去过「地狱」,深刻体(阅读更多)
-
《欢迎来我家》是沈信宏二度尝试以家为主题的创作,尽管我始终认为他写的不是「我『家』」,而是「『我』家」。当然,他的创作不必离开「家」,但如何踏出「我」的视域,赋予家庭更复杂多层次的褶皱,也许(阅读更多)
-
对我来说,王天宽文字的魅力是一种冷静的叙述声腔,正如他在文章多次提到「无所动心」这一词,他的文字像是冷列的手术刀,处理著自己的情绪与生活。 「我的散文,总跟死亡有关」--王天宽。 王天宽的新(阅读更多)
-
《再放浪一点》是悬疑与各种反转占有一定重要性的小说,但要不爆雷,实会难以评论,还没读过小说的读者,就请斟酌。 导演与制片人「不快乐的婚姻」,是个亘古的题材。更远一点,关于画家与画商,作家与出(阅读更多)
-
基本上,可将此短篇小说集《女神自助餐》,视为现代女性处境的复数叠影。小说透过两种鲜明的叙述架构,统摄主轴,其一,在场者的沥血奋战,其二,不在场者的赓续燹火。 即使是最激进的女权历史学家,即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