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见一个作家,一个有孩子的作家、她住的台北病了、她的妈妈病了、公公病了、她病了、她的婚姻也病了。全都病了,所以她嗑药,她嗑的药是猫、是写作、是画画。 她的生活与写作分不开:她企图专心扫地(阅读更多)
联文选书
-
-
真的是好看的指南书。帕拉尼克在这本书里可谓诚意满满,将他书写上的心得不藏私地揭露──以略有伤感的方式揭露──原来书写从来就不是某种自觉或灵光乍现的幻想。他将写作去神秘化。 写作虽称不上苦行,(阅读更多)
-
乍看书名,立刻想起美国五〇年代科幻恐怖片经典《The Flying Saucer》(1950)──幽浮正是一只飞碟。不过,银幕上外星飞碟来袭,冠以科幻恐怖之名,其实反映了冷战时代美国人的麦卡(阅读更多)
-
在《人类大历史》,哈拉瑞提到,距今两百万年到一万年前,地球上其实有许多物种的人。就像狮子、老虎、美洲豹,都属于生物学上的「豹属」,当时地球上有许多「种」人,被归纳在「人属」之下:例如直立人、(阅读更多)
-
权汝宣一向被韩国文学界视为是个常以率直不可阻挡的态势解剖日常生活矛盾的小说家,创作生涯超过四分之一世纪,至今已出版包括四本长篇在内的十一本小说集,得过李箱文学奖和东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肯定。到(阅读更多)
-
冰冻的河川,雪原上奔驰的狗雪橇,和曾经枝繁叶茂的蓊郁森林,那里是比北海道更远的北端岛屿——桦太岛,又称萨哈林岛。一个曾被不同国家占领,又被多国语言及近代知识冲击的纷扰之地;一段被留声机记录下(阅读更多)
-
上一次读到这样的语气,好像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还是少年时代对文学的印象,是那些对文学文本中的地深、壁薄、回音与步伐等细节还找不到解读方式的迷茫。那时读到许多小说家谈诗论艺的著作(无论是讲稿或(阅读更多)
-
孙得钦第一本诗集《有些影子怕黑》稍微展露的宗教意识,在这一本又更加笃定,甚至已形成系统性的「神学」。当然他的「神学」常常是援引圣经并提出反驳,但圣经只是他的「经典工具」,他的「神」更不是你我(阅读更多)
-
张郅忻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海市》,其虚构之蕊更加突显各种「缺席意义」。这份「缺席」不仅以即将停业的消费地景启幕,透过叙事镜头追摄流行物件敲凿出时间的缝隙;也在于家庭结构下关系的晾在一旁,人事物(阅读更多)
-
《国宝》总处在一种「将要消逝」的时间状态之中,用张爱玲的话,就是「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而在这即将到来的败亡前,用自身的肉体升华为艺术并抵住毁灭,便成为这本小说角(阅读更多)
-
延续一贯对「时尚」、「时间」、「性别」的议题关注,张小虹新作《张爱玲的假发》不仅再次深化、补遗过往研究的未尽之处,还试图建构「张(小虹)看‧看张(爱玲)」论述。 关锁之一在于这个暗藏玄机的书(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