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時代的火花,私我的靈魂─14位世界明星創作薈萃

【當月精選】時代的火花,私我的靈魂─14位世界明星創作薈萃

by 編輯部

我們苦苦追求明星光環下的真,包括筆下的一字一句,偶有大時代的青春記事,或獻給家人伴侶的傷感印記,當然,免不了私人情懷或八卦揣測。書寫本是一種表演慾,但在某些時刻,還是回到 Patti Smith 的那句話:「當我感到孤單時,我開始寫作。」

Bob Dylan

至今最受尊崇的創作歌手,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曾獲十一座葛萊美獎,一九八八年進入搖滾名人堂。二○一六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音樂人。

一身黑西裝,頭戴一頂白色紳士帽,Bob Dylan 站在舞台上,拔高了音,忽然又悶著呢喃。連續唱了一個多小時沒有說話,兩首安可曲〈Like a Rolling Stone〉和〈Blowin’ in the Wind〉唱完就走。二○一一年,我在台北小巨蛋聽到那些熟悉的旋律變得面目全非,我因陌生的變奏和樂風而淚流滿面。太好了,Bob Dylan 不是為了我們而唱。

他是那樣抗拒自我重複,鑽進每一首舊作追尋新的可能。他無法依循規則,即使那是他自己訂下的規則。他改編自己的歌,令它們活上幾千萬次,彷彿一切還未成形。他無意回應我們的鄉愁,他為自己而唱。太好了,那年他七十歲,他還在探索音樂。

他在回憶錄《搖滾記》說過:「我只想了解事物,然後不受它們羈絆。」二○一六年,Bob Dylan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在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而詩意的追尋,無法不來自扯掉羈絆。一九六五年,被供上神壇的 Bob Dylan 帶著一把電吉他站上民謠節唱歌,觀眾咆嘯:「你跟我們站在一起嗎?不要扭曲聲音!我們要真的 Dylan!」他們轟 Dylan 下台,吼他是民謠的叛徒!

下一回登場演出,他仍舊帶著電吉他,無畏群眾衝上舞台狂奔抗議。當他唱到〈Like a Rolling Stone〉,怒吼的群眾轉為一起合唱,間奏的時候又噓聲四起,但 Dylan 扯開喉嚨:「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所有人再度通電合唱,無法阻止自己對搖滾的仇恨被 Dylan 變為了愛。

馬丁.史柯西斯二○○五年的紀錄片《迷途之家》留存了 Bob Dylan 劈開世界和他自己的各種身影。記者問他是歌手或詩人?Dylan 說:「我的角色就是盡可能在這裡待下去。」他說的這裡是哪裡?不是舞台,不是任何一個圈子,只是盡可能像一顆石頭,持續滾動的狀態。二○一九年的《搖滾時事諷刺劇:馬丁史柯西斯詮釋巴布狄倫的故事》,Dylan 說:「人生的重點並非尋找自我,而是創造自我。」已經八十歲的 Dylan 從不在乎自己被辨識為一個歌手或詩人,他像一個真正的探索者那樣活著,將某個既存事物轉換成一個不曾存在過的東西,讓它發出吶喊。

《搖滾記》
巴布.狄倫/著,吳貞儀/譯,大塊文化。

文|吳俞萱
詩人。與五歲兒子在花蓮縱谷的部落學習阿美族的吟唱、祭儀、種植、捕獵,在愛之中而不為愛命名。

插畫|莊子瑩

Patti Smith

佩蒂‧史密斯,作家、表演家、視覺藝術家。被譽為「龐克搖滾桂冠詩人」和「龐克教母」,領導了一代人的創作風潮。二○○七年入列搖滾名人堂。《只是孩子》是她的首部回憶錄,並於二○一○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照片裡的佩蒂‧史密斯一席白襯衫,鬆開的領帶掛在她解開的領口兩側,為她拍下照片的羅柏‧梅普索普和她相遇在百廢待興的紐約,就像兩個行星碰撞那樣劇烈。在他被襲捲一整個年代的愛滋疫情帶走前,她答應他會寫下,年輕的他們如何靠自己的直覺創造天地萬物,文字、音樂、攝影、繪畫,都是同一件事;就像他愛她,和他們。肉體或愛情,注入同一個宇宙,而她就算不能全懂,也能在他眼底感受。

那是一個比現在更不自由,也更自由的年代,二戰瓦礫裡出生的一代帶著英雄氣派奔赴越南,面對的卻是巨大的失敗。一切需要重新定義,太多事尚未被命名。《只是孩子》是兩個藝術家激烈的火花,在時代的泥濘裡徒手捏出城堡。《時光列車》是她與另一個人生伴侶的體會,精彩並不亞於青春。原來人生長河裡不只有一生一世,可以有好多次,也是好多次的失去,在《如夢的一年》裡跌宕其中,再將其呢喃成文,說的都是人生未曾停歇的過程。像奔騰不息的馬群,穿梭城市的列車,而我們仍是,孩子。

《如夢的一年》

佩蒂.史密斯/著,何穎怡/譯,新經典文化 。

《只是孩子》

佩蒂.史密斯/著,劉奕/譯,新經典文化。

文|沈意卿
台灣生,加拿大,暫居香港。著有短篇小說《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文集《桃紅柳綠 生張熟李》。

插畫|莊子瑩

Leonard Norman Cohen

李歐納.諾曼.柯恩,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以及小說家。《紐約時報》形容他「介於叔本華與巴布.狄倫之間」。入選加拿大歌曲作者名人堂、搖滾名人堂和美國歌曲作者名人堂。至今出版九本詩集、二本小說和十七張音樂專輯。

大家最常唱的是〈哈雷路亞〉。或是你寫給那些繆思的情歌:青年時代在希臘小島隱居遇上的有婦之夫瑪莉安、邀請你回蒙特利爾公寓的〈蘇珊娜〉…… 當你在晚年用沙啞的聲音吟唱〈我是你的男人〉,是的,那時我們再無懸念,你是我的男人。

然而在成為大眾情人前,你只是個孤獨的青年詩人,寫著出版著沒有多少人讀的詩集,在蒙特利爾、希臘、紐約找尋你的位置。第二本小說《美麗失敗者》被當年的評論家稱為「加拿大有史以來最令人反感的書」,第一本自傳小說《至愛遊戲》(The Favourite Game)更是沒多少人讀過。文學生涯的挫敗終於將你交給音樂,那時你早已活過搖滾天才們的二十七歲詛咒,不再輕狂艱澀,這樣逐漸成為了後來我們認識的聲音。

隱居性格的你若不是晚年遭受經紀人盜竊,需要重新上路巡迴,天知道我們將失去多少作品與歌聲。〈跳這首華爾滋〉(Take This Waltz)唱著半世紀前,高中時代的你愛上的西班牙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的詩——憂傷、浪漫、象徵、溫柔與絕望——少年的你早在文字裡走過你一生的路程。

《渴望之書》

李歐納.柯恩/著,尉遲秀、鴻鴻、黎煥雄等/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美麗失敗者》

李歐納.科恩/著,李三沖/譯,大塊文化。

文|沈意卿
台灣生,加拿大,暫居香港。著有短篇小說《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文集《桃紅柳綠 生張熟李》。

插畫|莊子瑩

完整14位世界明星創作薈萃請至《聯合文學》雜誌 NO.447 閱讀 

■ 2022一月號|447期  ■

創作與表演能兼具嗎?如何在扮演他人的同時保持自我?實力派演員林依晨愛演愛讀更愛寫,透過書寫映照真實的自我也照見他人。本專輯以創作為圓心,邀請學者伍軒宏與林依晨進行深度對談,看林依晨如何以筆詮釋內在風景,談述戲劇、生活、記憶、情感乃至人生命題;並拓展介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明星書,進一步探索藝人斜槓創作文化現象,邀請演員林予晞、歌手艾怡良分享演藝事業之外的藝文創作,看諸多明星在燦爛光環掩映下,如何透過文字、攝影、繪畫等藝術創作,細膩觀照與剖白自我。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