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林予晞著有兩本攝影文集《時差意識》、《遊目Nomadic Eyes》,用雙眼持續遊走探尋,在此次訪問,林予晞回顧攝影初衷,並檢視表演與攝影兩者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Q:開始攝影的初衷是什麼?
A:原本只是一個排遣留學時孤單感受的嗜好,想帶一點光影回去留給自己,也想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後來隨著生命的成長與角色的變換,必須面對的生活面向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攝影慢慢變成我跟自己對話的空間,當我感到難受或不被接受時,就會透過觀景窗安靜的視角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Q:最希望用攝影記錄或保留什麼東西?
A:情緒與難以言喻的感受。
Q:攝影和平時的演員工作,是否有可以連結的地方?
A:攝影是一個先經過觀察而後記錄的行為,對我而言,它可以幫助演員更加細微的觀察人事物,而且觀察角度多變、又相對客觀,可以更明白該怎麼給攝影師與觀看者有趣的內容與表演,有利於塑造角色的細節。而且在現場時,當攝影組或是美術組知道我對相機與攝影小有研究,便可以明白彼此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相同頻率,除了可以有話題以外,工作起來也會更有默契。因為演員經常透過表演說故事,在心裡時常反覆咀嚼劇本、場景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到了一個場域,也會很快地就找出有故事的構圖。
Q:在攝影的過程中,比如從選景、按下快門到沖洗照片,最喜歡哪個環節?
A:選景是釐清想法,按快門是抒發,沖洗底片是沉澱,沖洗照片是自我探問;每一個步驟都很喜歡,依據當時的心情、氣候、身體狀況,會有不一樣的喜愛順序。
Q:是否有啟發靈感的攝影師或作品?他或他的作品為你帶來什麼感受?
A:薇薇安邁爾(Vivian Meiar)。我很喜歡她拍攝當代名伶奧黛麗赫本的那張照片,我們每次看到的奧黛莉,都是構圖與曝光完美、一切準備就緒的模樣,這張晃動、而且沒有表情的奧黛莉實在是難得,而且十分有意思。再來是立場的思考,一個走路像軍人、外號「軍靴」的薇薇安,拍攝著女性美好姿態的經典形象──奧黛麗赫本小姐,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多面向可以思考。看到這張照片時,我腦中不斷幻想,如果能從這兩位狀態迥異甚至立場對立的女性的第三人稱,來拍攝一張兩人同框,肯定是世紀鉅作。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與安瑟亞當斯我也同等喜歡,相對於關心人文題材與自我探索的薇薇安,他們關心了土地與環境,薩爾加多甚至用他透過攝影賺來的錢,復育了一整座森林;而安瑟亞當斯透過拍攝山林來替他們說話,引起了輿論,使得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不得不面對環保的議題。
採訪|汪倩妤
撰文、照片提供|林予晞
台灣女演員,美國休士頓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Houston)互動多媒體設計系畢業,曾擔任空服員。二○一四年出演TVBS戲劇節目《A咖的路》受到矚目而正式出道,二○一七年以《必勝練習生》入圍第五十二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曾主演《春梅》、《料理高校生》、《酸甜之味》、《我們與惡的距離》、《天堂的微笑》等電視劇。林予晞接觸底片攝影十年有餘,曾收集超過三十台相機,累積數千張私人攝影作品。二○一八年十二月推出首場攝影個展「時區檔案」,二○二○年九月舉辦「雙木林」攝影巡迴展,著有攝影創作《時差意識》、《遊目Nomadic Eyes》。
【本期雜誌介紹】
《聯合文學》雜誌 NO.447:林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