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高雄青年文學獎系列訪談︱短篇小說19-30歲組首獎】蘇筠雅—「主題」、「情節」、「人物」是小說的三角關係

【高雄青年文學獎系列訪談︱短篇小說19-30歲組首獎】蘇筠雅—「主題」、「情節」、「人物」是小說的三角關係

by 編輯部

高雄青年文學獎是專屬於年輕創作者的文學獎,參賽類組有新詩、散文、短篇小說與圖像文學類,每年皆網羅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這一系列的企劃中,我們將帶大家認識幾位不同文類的青年得獎者、指導老師等,聽他們聊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談談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中,書寫對於每一個人的獨特意義。

採訪/謝欣珈

坦言投稿文學獎是為了獎金,蘇筠雅就像她喜歡的大自然一樣坦率,完全與一般想像中的文學作者相反,唯一相同的就是喜歡寫:「我媽整理家裡的時候拍了我以前的日記本,說我太愛寫,什麼小事都寫,用了十本日記本。」國中畢業還把在學時發生所有微不足道但十足有趣的事情寫成一本書,「現在看會覺得寫得很爛,但是那時候很慶幸有寫,因為很多事都忘記了。」單純覺得友誼很珍貴所以記錄下來「想賦予它意義,倒不是寫作會帶給我什麼樂趣。」寫完在朋友傳閱,大家樂在其中,她也越來越有信心,「高中的時候應該有點蠢,覺得自己寫得蠻好的,就寫了我爸的故事去投稿,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是男生視角,我用很粗野的文字去寫,評審見到我的時候說,這是女生寫的喔?」當時已有意識模仿角色的腔調,後來念中文系修小說課也零散產出一些文章,不過畢竟大學畢業即失業,先為生活打算才是正途,「而且我記得大學的時候我有個觀念:『大學是我最後的創作期』,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靠寫作賺錢,也覺得這件事是不可能的,社會觀念就是休閒寫一下可以,但是不能當職業,不能是一個糊口的工作。」她開始把生活重心放在職業的培訓,一直到25歲工作開始有空檔了,寫作這件事才又重新成為她的生活選項。「其實我一直有寫的慾望,譬如我聽完一首歌,哇!歌詞好迷人裡面有故事,我就會很想把故事寫出來,雖然不像現在會去經營故事,但是寫得很開心,一個晚上三千字滿足之後明天繼續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不是只有喜歡寫,還想寫得更好,既然想努力,是不是可以投稿看看?」

在寫獲得短篇小說首獎的〈官豕水木行〉之前,她已經練習寫短篇小說一年了,但是都寫不到她心中「文學的標準」:「我很零散地把一些元素兜在一起之後就開始寫了,非常隨性,不管後面會發生什麼事,那時候我常常發現我寫完之後它永遠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可是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沒辦法經營出我要的感覺?」她從文學獎得獎作品開始研究,「看的時候一邊問自己,為什麼這裡會讓我想看下去?為什麼結局會有餘韻?中間的轉折是從哪裡開始轉的?還有角色跟劇情的互動式清楚的嗎?是用劇情推動角色還是角色會主動站出來拉著劇情走?」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上一屆高雄青年文學獎小說組首獎〈最後的劍蘭〉:「它用穿插法敘述,而且很厲害的是作者怎麼寫他爸爸種劍蘭,很平實卻又很想讓人看下去,到底是怎麼辦到的?結果我覺得是『敘事很重要』。敘事包括哪些事情放前面、哪些放後面;什麼時候誰說話、誰不說話;要從後面開始講還是要從中間開始講?要讓讀者知道什麼或是不知道什麼?這些都會影響讀者決定要不要繼續往下看。」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她開始想要寫什麼。主題是「想像零件」,代表有個重要的東西是缺失的,精神疾病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就像是身體或腦中缺少一個零件,又要假裝自己是正常人,就必須想像出缺少的零件來。身邊罹患精神疾病的朋友讓她以此為題,可是當她下筆之後,發現自己只能寫出朋友在正常未發病的情況下向她傾訴的樣子,「我不知道他們發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雖然已經寫了七千字,讀了達不到標準也只能砍掉重練,「開始思考正常跟不正常之間的界線是什麼?兩者之間有什麼是我可以那來用的?最後我找到一個關鍵點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東西會讓他變得不正常?」她想到室友的故事,其生命中母親角色的空白,使「缺愛」也就成為「想像零件」得以補充的可能。將主題、事件、人物視為小說最重要得三角關係,設想好「主題」之後,她提取「母親捲款逃走」與「山難」兩個事件作為主軸,前者源自室友,後者則是因為她喜愛爬山,「我很壞,因為我覺得像男主角徐子欽這種快樂的人不會永遠快樂下去,他需要遇到一點事。」但她也沒有壞到底,最後以香蕉長出「木質部」實心的莖隱喻缺愛的女主角官佳雯空洞的心開始因愛而飽滿。

不過先有情節才設計角色並不是蘇筠雅習慣的寫作方式,她喜歡用角色的背景、個性形成的作用力來帶動劇情發展。坦承不會寫話很多的人,只好讓角色少講一點,看起來「苦大愁深」;且她也擺脫不了求學過程中了言情小說「性別刻板印象」的遺毒,讓情侶總要有相反的特質,〈官豕水木行〉裡才會是官佳雯沈默寡言、徐子欽活潑樂天的模樣。主要情節與角色底定,再來需要串接情節的「轉場」。小說一處精彩的轉場,是官佳雯的外籍母親在她的內褲上縫香蕉,讓「性別」作為官佳雯「缺愛」的原因真是神來一筆的隱喻,卻是誤打誤撞而來:「我在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在華語中心打工,常常帶很多外國人去佛光山、旗山、美濃了解高雄文化。我投稿的時候覺得現在台灣的文學獎好像要跟在地做一點連結才有機會得獎,那時候也有想到佛光山,但我怎麼可能寫佛法呢?太困難了,還是寫種香蕉好了。」她上Google、Youtube搜尋,讓香蕉種植的細節,如立柱、開怪手都成為「有用的轉場」。「我以前很容易寫無用的轉場,只是想要讓情節往下推動,卻沒辦法回扣到主題或是角色的性格,所以這次我特別慢慢寫,在寫的時候特別經營,去想這個地方要帶給讀者什麼。」寫完之後,她會拿給朋友看,「因爲寫小說有時候會有太多自以為的地方,以為這樣寫可以,其實不行。我朋友基本上是不習慣閱讀的人,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更難,他會直接說『這段很無聊』,或者他看到哪裡就停了,我們再來討論還可以怎麼試。」今年她加入「想像朋友寫作會」,因為裡面有太多得過文學獎的寫作者,「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他們真的很棒,寫作經驗豐富馬上就可以看出我的程度在哪,給的修改建議超實用,很精準。」尤其針對文學獎,前輩們更是宛如明燈,能在漆黑的文字海裡指引方向。

雖然都積極到投稿文學獎、參與社團,但蘇筠雅並不覺得她可以專職寫作,「當副業可以,完全靠文字吃飯、生命中只剩下它的話會有點痛苦,我還是希望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能和別人接觸。」曾經有強烈的出書慾望促成與「遊讀世界」團隊簽約成為作者,得了文學獎之後她反而慢下腳步不急著出書,「我覺得現在更重要的事是田調,因為寫作,尤其是小說、故事很需要作者親身接觸取得第一手感受,那是看書、看Youtube都無法取代的。」未來她想以最有興趣的環境議題、精神疾病為題材,將實際體驗幻化為虛構故事,繼續真實地打動人心。

【2022高雄青年文學獎_得獎作品】短篇小說類︱19-30歲組︱首獎︱蘇筠雅〈官豕水木行〉

〉〉得獎作品欣賞

✒ 2023年高雄青年文學獎熱烈徵件中!

✦│ 虛構檔案:2023年高雄青年文學獎

☞徵件對象︱目前(或曾經)設籍、就讀或就業於高雄市者(參賽者須具中華民國國籍)

☞徵件文類︱新詩、散文、短篇小說、圖像文學

☞徵件組別︱12-15歲組、16-18歲組、19-30歲組、16-30歲組(圖文專用)

☞徵件日期︱即日起至9月28日(四)23:59止

☞線上報名(個人/校園團體)︱https://ksylaward.blogspot.com/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