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藝文行事 把攝影機對準「幕後的人」:簡莉穎x厭世姬【如何成為造浪的人——談跨領域創作】

把攝影機對準「幕後的人」:簡莉穎x厭世姬【如何成為造浪的人——談跨領域創作】

by 編輯部

台劇這幾年來在串流平台上,以各種獨特題材造成話題和被稱為「台劇復興」的現象。在百劇爭鳴之際,以今年4月所上映的政治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特別引起討論,該劇不僅觸碰台劇所少見的政治題材,並在劇中更嘗試處理性別、職場倫理、同志、me too、家庭角色等多元議題,並讓幾個劇中的人物也成為了某些特質傾向的代名詞。身為本劇共創編劇的簡莉穎與厭世姬,一起激盪的創意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藉由本次機會,特別請她們來談談如何成了跨領域創作的「造浪者」角色。

從對談開始,二人不約而同回溯自己的創作源頭。簡莉穎的創作起源於大學修了〈現代戲劇〉課程才逐漸對舞台劇產生興趣,北藝大研究所畢業後,便一直從事舞台劇相關的創作。在這樣的背景中,與電視劇的結緣也是現任大慕公司的製作人來看了舞台劇,因此開啟她在影視路上的旅程。厭世姬的創作起源則來自於圖文作家身分,並以《厭世動物園》相關創作為人所知。在大學即早失父母的她,在對未來無所適從的狀況下,曾經嘗試過保險業、圖書編輯等各種行業。

但對於逐漸公式化的生活與工作感到煩膩並嘗試改變時,恰巧有機會投入政治工作。厭世姬曾任政治幕僚的背景,也提供了簡莉穎靈感的種子,並共同以此為發想創作《人選之人》。「幕僚工作人員是在候選人之外,另外一群承受很大壓力的人。」厭世姬説道,也坦言自己一直很想講述政治幕僚的故事。這些人在選舉團隊中具備強大影響力,卻不為世人所知。於是從初始的劇情設計,便嘗試著將攝影機對準這些所謂的「造浪者」,深掘他們的艱辛。由幕僚們的主線延伸到權力不對等與性騷擾等議題,簡莉穎認為儘管台灣法律已經前進到一個程度,但因為社會氛圍、教育所帶給女性的壓力,當遭遇權力不對等的親密關係時依然難以應對。幸而不幸的是,《人選之人》播出後,也帶出從「張亞靜」這個角色將受害者們相互串聯,並一同站出來申訴。

厭世姬則說道,師生戀與劇中組織內的性騷擾有類似的形象,是一個封閉組織內的上下階層關係,像美國很多學校明文禁止師生戀,因為老師手中握有評分的權利,且亦會使學生忌憚其在學界的影響力;她也曾聽聞女性立委被騷擾、跟蹤,即使相對較具有社會權力的立委,都不能避免這樣的侵害。談到「張亞靜」一角,厭世姬說明這個角色之所以有復仇這條路線,是因為最早在設計劇本時想要放一個陣營轉換的角色,但因為在這部劇的篇幅中很難完整講述兩個政黨的核心價值差異,所以才將其轉換陣營的理由改為私人的原因,如師生戀、數位親密關係暴力、小三等。

在劇本創作上,厭世姬認為業務和編輯這些不同的工作經歷,對她在刻劃職場及辦公室相關的劇本時有很大的幫助。劇中有個片段是「翁文方」去講故事給小朋友聽,那段經歷其實是源自她做童書編輯時的經驗。故事的主軸雖然圍繞在政治幕僚,但融入生活上的經驗與刻劃會更加真實。簡莉穎則說,她相信大家都是可以寫劇本的,每個人不同的職場經驗都彌足珍貴,且職人系列可以呈現台灣某個面向,因此她非常喜歡各行各業的人一起工作的戲劇,這對整個角色世界觀的細緻寫實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對談尾聲,現場民眾提問:如何開始劇本創作?厭世姬認為若是初次進入這個行業,建議要看工具書。另外則是要看大量好的作品,也要學習這些作品,從不同創作者的作品觀察他們的風格。她推薦《超棒美劇這樣寫》這本書中描述的「小卡片」技巧。在劇集的一集中包含很多場次,書中建議將所有場次大綱一張張寫在小卡上後再調整順序。在現場運作上,有時候按照劇情拍並無新意,她們也會將場次拆開並排列組合,試試看哪種敘事方式會讓觀眾耳目一新。

簡莉穎則推薦野田高梧的《劇本結構論》及平田織佐的《演劇入門》,她說明《演劇入門》比較多的部分主要是針對舞台劇,因為舞台劇都是靠對白呈現,這本書便是在教大家如何寫出日常生活的對白。但是單純只有對白,也會產生場面上的尷尬,此時便會藉由道具出場使整體表演更加流暢。簡莉穎也建議觀眾,要從自己喜歡的東西下手,選自己喜歡的影集,一場一場將它寫下來,試著自己分場、抄寫一遍,就會明白它怎麼運作。想從事編劇工作者的人,簡莉穎建議寫完一稿後可以印出來,直接在紙本上修改會比在電腦上方便;以及需要口頭順過對白,不論是自身的感受或別人的回饋都會使劇本更加精進,因為自己創作的劇本容易產生盲點,此舉可以將自身抽離出來。所有的創作都是要持續不斷的修改,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品。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