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ome 新鮮推薦當月精選 【當月精選】記得孟若●全球特派員即時報導

【當月精選】記得孟若●全球特派員即時報導

Canada ∕ U.K. 🌐 加拿大∕英國

賀婕/撰文、照片提供

艾莉絲·孟若於今年五月十三日逝世後,許多作家、編輯與讀者紛紛表達悼念之情。其中包含了她年輕時在維多莉亞經營的「Munro’s Books (孟若書店)」。他們發佈了孟若當年在書店工作的影像,並寫道:「正如她塑造了孟若書店,孟若書店也塑造了她。」人們熟知的姓氏「孟若」來自於與她一起經營該書店的前夫吉姆,他曾回憶,妻子渴望寫出比店裡所銷售書籍更好的作品。在孟若逝世後,書店接到許多慰問電話,並來了許多顧客探訪、購買孟若的作品,最受歡迎的小說集為《太多幸福》 與《親愛的人生》。

Munro’s Books

IG. @munrobooks
add. 1108 Government St, Victoria, BC V8W 1Y2, Canada
open. 週四、五 09:30–19:30,週六~週三 09:30–18:00

筆者恰巧曾居位於加拿大卑詩省的維多莉亞,離孟若書店僅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儘管孟若筆下的加拿大小鎮生活以故鄉安大略省為主,然而在卑詩省十幾年的經歷也讓她的作品裡有西南部溫暖且遍佈島嶼及海灘的蹤跡閃現。相對於加拿大普遍冷峻的冬天,該地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她說「這裡的冬天不像我曾經知道的任何冬天。」並在一九七八年的小說〈科爾提斯島〉(亦是位於卑詩省的島嶼)中這樣描述:「沒有雪,甚至沒有什麼寒風。」故事裡,主角在漫無目的地求職日結束後,於黃昏時返回海灘,「雲層在西方海面上裂開,露出太陽落山的紅色條紋——在我繞過的公園中,冬季灌木的葉子在微微玫瑰色的暮色中閃閃發光。」詳細描繪了卑詩省常見的冬季景象。孟若與後來的摯愛弗雷姆林亦在當地擁有一個度假小屋,時常如候鳥一般前來躲避安大略嚴寒的冬季,並曾擔任當地維多莉亞大學的客座講師。她之於該地的歷史、當地居民與孟若書店而言,無疑是特別的。

◎ 維多莉亞風光

文學界的悼念也紛至沓來,包含《Leave the World Behind》的作者魯曼·阿拉姆,他說:「艾莉絲·孟若是不朽的,她是一位絕對的天才。」加拿大小說家希瑟·奧尼爾亦分享道:「每次讀她的書都是一次新的體驗。每次都改變了我。她將永垂不朽。」深受孟若影響的作家,《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發表了一篇文章,詳述多年前她在閱讀孟若的出道作〈幸福陰影之舞〉與〈烏得勒支的和平〉後深感震撼,特地到維多莉亞與孟若相見,並睡在孟若家地板上的軼事,同時,英國《衛報》邀請愛特伍朗讀〈幸福陰影之舞〉,供讀者在網路上聆聽。該報的書籍主編埃利亞斯亦發布了關於孟若的作品解析與悼念,「讀她的故事就像看著一位演奏家表演。」她曾在二〇〇六年於安大略採訪孟若,會面的餐廳Bailey’s Fine Dining顯然深受孟若喜愛(她甚至在店內有個常客特別座),然而餐廳在幾年後遭龍捲風侵襲而結束營業,如孟若筆下一般世事無常。

◎ 卑詩省多島嶼與海灘

◎ 維多莉亞海灘

孟若的寫作影響了無數文學巨匠,如朱利安·巴恩斯,與曾在孟若書店任職的黛博拉·威利斯,她的小說集還獲得了孟若的提攜推薦。儘管獲得了無數榮譽,孟若從未停止為女性與市井小民的經驗發聲,並不斷發揚被低估的短篇小說形式。「她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許多讀者與作家紛紛不約而同的提到。艾莉絲·孟若的身影將永遠存在許多人的書架上,並在讀者心中留下一個特別的位置。

◎ 卑詩省風光

撰文、照片提供|賀婕

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等。出版《不正》等詩集。愛丁堡大學藝術碩士。現旅居英國。專頁:賀婕的英國手記。IG @london_annj

Japan 🌐 日本.東京

田家綾/撰文、照片提供

◎《幸福陰影之舞》——孟若出道五十週年紀念版

◎ 紀伊國屋書店海外文學專區

孟若佇在熱鬧的東京書店裡。沒有特設角落,但永遠在海外文學架上有一席之地。《讀賣新聞》稱其作品巧妙描寫出人們在日常中,內心隱藏的微妙之處,如婚姻倦怠及性的問題。時事通信及共同通信從母親的角度切入,提到孟若在家事的縫隙時間執筆,為了兼顧忙碌的育兒選擇專攻短篇小說,擅長敏銳觀察生活和描繪人性弱點。SNS上書迷感嘆:「看到《朝日新聞》天聲人語專欄得知孟若逝世消息,匆忙在網路找尋相關新聞,才發現居然被當成這麼小的一件事……」有人將書架上的孟若著書一字排開拍照上傳,寫上「最喜歡的作家」。還有人說:「想試著用詞彙表達孟若的良善(禁止使用『靜謐』)。」山口縣立圖書館則在網站設置借閱連結專頁,以介紹作品的方式追悼她,這或許是最適合一位文學家的紀念方式。

 ◎《幸福陰影之舞》(日譯:《鋼琴課》)

 ◎ 書腰印有「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年度十書」字樣

撰文、照片提供|田家綾

台大社會系×UCLA建築所。曾獲時報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及國藝會創作補助。討厭搬家和滿員電車,卻一直在移動。

France 🌐 法國

陳潔曜/撰文、照片提供

身為文學國度,法國於孟若逝世消息一傳出,三大報甚至二十四小時的電視新聞台,都搶先報導。立場中間偏左的《世界報》,邀請一位女作家撰寫孟若的一生,特別提出於其只剩「白雪與聖經」的清教徒出身環境,孟若卻以輕盈的夢幻,將平凡人的沉默、秘密與禁忌,轉化成傳說、寓言與短篇小說,以個人的獨特性,呈現一種平等的普世性。右派的《費加洛報》則是文學主編出馬,指出被譽為「加拿大契訶夫」和「當代卡佛」的孟若,如何精煉短篇小說的形式,追尋當代生活的「裂痕」,雖「自由有其代價」,凡人仍傷痕累累追求自由。左派的《解放報》則派出一位女性主義記者撰寫專文,認為其作品以「爆炸時刻」為核心,探索女性的解放與重建,每個讀者都可自由解讀。

◎ 孟若書籍於歐洲書店紀念專區

撰文、照片提供|陳潔曜

巴黎第七大學影像文本研究博士。曾獲世安美學獎、自由文學獎、優良劇本,入選柏林電影新秀營。目前為獨立撰稿人、法文翻譯。

Germany 🌐 德國

巫鴻瑜/撰文、照片提供

孟若的首部德譯作品於一九八一年出版《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台譯:《妳以為妳是誰?》 )。說來感慨,德語譯本完整面世的二〇一三年,孟若即宣布停筆。逝世消息發布後,德國各大媒體紛紛刊登文章追悼,孟若作品短時間內詢問度增加,部分書店表示已經售罄,需待出版社加印才能重新上架。《時代週報》提到,孟若發展了獨特的短篇敘事,有別於講求效能和衝擊的美式短篇,孟若簡潔、樸實的筆觸建構出她獨特的語言藝術,她藉由透析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精萃出對真實人生的堅持。曾為孟若短篇集《Der Traum meiner Mutter. Erzählungen 》(《我母親的夢》故事集)作跋的德國女作家Judith Hermann認為,孟若所寫的百餘則短篇,看似日常瑣碎,背後往往隱藏巨大張力。藉由對生活的輕描淡寫,讀者跟隨孟若筆下的角色走進她們的記憶深處,喚醒那已然淹沒在日常繁瑣裡的真實自我。透過閱讀她們的生活,我們獲得得以立足現實的理解和安慰。

◎ 孟若的封筆之作《親愛的人生》德譯本

◎ 德國世界報追悼孟若

撰文、照片提供|巫鴻瑜

德國美因茨大學跨文化德語文學博士生,研究主題為台灣的卡夫卡熱潮,從事翻譯與跨文化溝通研究和教學以及口、筆譯工作。

喜歡我們的 文章 嗎?

記得 訂閱 !支持我們!

發表意見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