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日夜晚,臺南全美戲院外頭排起長長人龍,門庭若市的榮景許久未見,卻是影迷朋友來趕赴最後一場放映。似乎冥冥註定,這部完結片是《鬼才之道》(2024),當中講述沒落旅館裡過氣女鬼與年輕新鬼間的情誼,片尾彩蛋釣人胃口的「多次再會」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大家不捨地慢慢離開這座充滿故事的老戲院。
二〇二四年「臺南四〇〇」甫落幕,隨即迎來二〇二五年「府城建城三〇〇年」。在大型文化慶典的熱鬧前夕、農曆年後,全美戲院歡慶七十五週年的慶生會上,經營者吳家成員拋出歇業的震撼彈!萬幸的是,戲院在結束二輪映演事業後,主建築物與硬體設備將不會拆除,原地保留,等待後續的轉型新生。
全美戲院的故事要從一九五〇年說起,年輕富商歐雲明選擇在自家皮革廠附近興建第一全成戲院,地點位在市定古蹟——大井頭旁。這是他繼一九四六年於中正路開設全成戲院(現為今日戲院)後投資的第二家戲院,有意將「全成」這塊招牌擴張成連鎖體系,最初以電影放映與戲劇表演雙線經營。以當時背景看來,電影是相當新穎的娛樂媒介,映演業可說是相當鑠奅(siak-phānn)的文化事業。
隨著歐雲明將事業版圖逐漸轉向政治領域,一九六九年他決定將第一全成戲院經營權轉售給親妹歐仙桃與妹婿吳義垣,夫妻倆將戲院更名為全美戲院。接手初期,生意就遇上瓶頸,在片商經理的建議下,一九七一年五月他們正式將全美戲院轉型為二輪放映模式 。
「一票兩片,不加價」成為大眾熟知全美戲院的品牌樣貌,更造福臺南在地的學生族群,其中青年的李安導演與歌王謝銘祐都是座上客。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年代,可說是臺灣戲院的黃金時代,當時好萊塢與華語電影都有多部賣座經典,如《〇〇七》系列、武俠片與黃梅調電影等,為全美戲院賺進得以維持營運幾十年的資本。
一九九〇年代臺南市區的戲院競爭來到白熱化,許多老戲院察覺到自己在首輪院線市場已沒有競爭力,相繼轉投二輪放映經營。當時全美戲院的頭號宿敵是現在變為河樂廣場的中國城戲院,同業相殺,最終敵不過的還是大環境的轉變。千禧年後,百貨公司裡的連鎖影城大舉進攻府城,加上VCD、DVD、網路P2P等家庭觀影媒介相繼出現,老戲院兵敗如山倒。
危機就是轉機,兩千年後的全美戲院伴隨文創風潮,開始用設計力說自己的故事。這二十年來,吳家實踐出多個重要方案,包括開發文創商品、與在地音樂節和影展聯名、戲劇表演的回歸、觀眾求婚儀式設計等。最重要的,吳老闆將顏振發師傅挖角來到全美戲院,保留下牆面四大幅的手繪電影看板,並且在騎樓下開設研習班,已成為臺南重要的文化地景,也讓這份技藝得以傳承。
從拙作《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2021)出版近五年的時間裡,我強烈感受到這座古都正經歷著都市更新,同時許多老舊事物與記憶正逐漸消逝……這五年的時間裡,也因為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個人觀影更加盛行,尤其首輪映演到線上串流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二輪戲院幾乎沒有生存空間,面對新的環境轉變毫無招架之力。
全美戲院的歇業是臺灣二輪戲院時代的一個終結。行文至此,我想以全美戲院播映最多次的電影《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1939)結尾的經典台詞:「明天又是新的一天!(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作為祝福。期許在二輪映演的任務卸下後,全美戲院得以透過新的文化內容挹注,創造下個階段的新生。
1. 全美戲院開業的第一位老闆?
歐雲明先生,過去也曾任臺南市議員、省議會議員,為臺南重要地方仕紳。
2. 全美戲院的第一個(前身)名字?
第一全成戲院,一九六九年經營權由吳義垣先生與歐仙桃小姐接手,正式將戲院改名為全美戲院。
3. 全美戲院第一部放映的電影?
《胭脂虎》(1948,又名《蕩婦卡門》)於一九五〇年二月十二日開幕放映。
4. 全美戲院第一次轉型?
一九七一年五月從首輪轉為二輪戲院經營,當時因首輪戲院過於飽和,加上吳家剛接手生意遇上瓶頸,在片商經理提議下進行轉型。
5. 全美戲院第一張手繪看板明信片?
在文創的浪潮下,二〇〇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發行《霍爾的移動城堡》。
1. 「全美」名稱的由來?
吳義垣先生與歐仙桃小姐在經營全美戲院前,曾在全成戲院旁開設「新全美百貨店」,販賣服飾、舶來品與婚紗租借生意。
2. 全美戲院的經營理念?
吳義垣先生一生座右銘:「勤儉」;歐仙桃小姐奉行「飲水要多開幾口井」。
3. 原本戲院只有一廳?
原本全美戲院內部為一個完整放映廳,採一、二樓座位區面向同一個大銀幕。直到1989年前後,戲院改裝才將大廳一分為二,成為現今分屬一、二樓的獨立A、B廳格局。
4. 全美戲院歷史以來放映最多次的電影?
《亂世佳人》,總共有四次以上的放映紀錄,分別是1977、1982、1990、2020年。
5. 有哪些電影曾在全美戲院取景?
《電姬館》(2007)、《阿嬤的夢中情人》(2013)、《青春18×2通往有你的旅程》(2024)。
6. 除了全美戲院之外,臺南市區仍在經營的獨棟老戲院一位於友愛街的南台戲院 ──
一九五〇年營業至今。在經歷多次整修,為目前市區內唯一非連鎖首輪戲院。
撰文|王振愷
藝術書寫者、獨立策展人,現居臺南,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等。
攝影|林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