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帶著台灣詩人罕見的史詩企圖,吳懷晨《神熵之島》有別於前一本詩集《渴飲光流》處理島國歷史,白色恐怖的熾熱激越、拳拳致敬,而更朝向島嶼核心,因而也更加深沉、安靜──神話、部落、山風海雨,如從 …
聯文選書
-
-
從同名詩作讀起,是「我」和「哀傷的女人」因愛而生的對位關係。詩中的絡石背離根源生長、人們套上鞋奔向遠方,關於「我」的一切卻如「鏽壞的釘子」被全盤毀棄,整首詩結束在「我住在母親一生漫長漫長的傷 …
-
在自序中陳雪提到,這些短篇是十年的積累,於是在書成之前,它首先是回憶。如果我們回想《神譜》中脫胎自女兒繆思的記憶女神,或《追憶似水年華》中根源自遺忘的回憶,便會知曉,回憶從來不是時序羅列的過 …
-
班宇小說,初讀引人的,是對話進逼情節的本事。如同名該篇,男女主角「兩瓶啤酒下肚之後」,班宇不寫他們喝高了,而是靠色氣酒膽逐漸滲入的內容,揭示這對鴛鴦的走向。再如〈梯形夕陽〉,敘述者被三輪師傅 …
-
《從田園騎往港邊的自行車》的故事舞台橫跨了東京、京都、北陸富山三地。一個是窒悶的名利權勢競逐之窟,在優勝劣敗的篩網上蹦跳卻跌落後,人是否只能是浮世渣滓?一個是人情義理、傳統秩序受到遵從守護的 …
-
短句如暴雨一樣落下,是陳寧的小說《枝繁葉茂》帶來的第一個印象。四字句層出不窮,六七字句連貫襲來,一陣窒息的感覺從黃金的香港一九八○年代一路握緊到大疫蔓延的二○二○年代,毫不放鬆。《枝繁葉茂》 …
-
唐捐曾與黃錦樹析論抒情散文寫〈他辨體,我破體〉,強調漢語抒情詩的「代言」傳統,乃至前作《網友唐損印象記》後記所提,「抒情亦是面具。」與其說他不信黃金之心,毋寧他看破書寫永遠難脫表演性質,此處 …
-
關於夜的姿態,有守夜,有徹夜不眠,有夜奔,更有夜行。一點點的,踱步,開掘,探照。關於夜,我記起這首詩:「雪不再飄飛在孩子們的手中。它積聚起來,在我們的北方臉龐上分娩出一道道邊境。在這越來越擁 …
-
大約從二○一○年始,這十年來臺灣有一股歷史小說爆發潮,質量皆可觀,而且方興未艾持續蓬勃,逐漸顯現出多樣的歷史視野與關懷,反映當前臺灣社會重建集體自我敘事、自我定義的強大動能。在這浪潮中,錢真 …
-
因為散文是如此貼近作者,閱讀散文時,感受的是一種腔調,這腔調是作者說話的位置,坐站仰俯,看盡一切或身處其中。姿勢對了,文章便穩穩妥妥,怎麼讀都是個樣。張經宏《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裡文章的樣特 …
-
「你哭過好幾次好幾次,整條街面的積雨都是你氾濫的悲傷,教每個路人的鞋底鍍上一層滑膩的水銀」崔舜華的散文既濃烈又哀傷,細雨包圍的城市裡,在戀人房間裡,想起過所有受辱與不甘,想著生命裡一個個被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