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朝向一種追索的路途。吳明益的書寫在自然與人世兩者共享的苦難之間,嘗試追索出一套無法排遣的憂鬱:包含憂鬱的形貌、源頭、未來,以及它存在的意義。在當代的台灣,書寫自然要寫得好的第一道門檻,是 …
聯文選書
-
-
這本書談了很多「時間」。 一寸灰,在李商隱原句,本是愛情的痕跡;但最終,又必然是時間的痕跡。火燒過而留灰,灰,是剩下的東西,暗示著曾經存在,這本書,收了好多這樣的文章。像是「樹葉枝頭動/那是 …
-
2018 年 5 月 25 日,丹・布朗第一次來台宣傳作品。少有人知的是他早在 1987 年就來過台灣,但不是為了宣傳作品或實地取材,而是跟隨合唱團來中正紀念堂表演。是的,除了文學,丹布朗也 …
-
-
從《西夏旅館》之後,駱以軍的感傷從他人的身世經驗,拉到了感傷「文明」的層次;猶記得《西夏》裡金戈鐵馬、劍珮錚錚的聲音,經過《女兒》到《匡超人》,流離或荒漠的駝隊蹤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裡 …
-
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讀完第一篇歐康納的作品時我闔上書本,想著水,水究竟放在哪裡。那是僅有十四頁的小說〈天竺葵〉,但我沒有讀過那樣的字,汗毛直豎,感覺幾乎要呼吸不過來,而且我必須喝水。待我回過神 …
Older Posts